《清平乐·博山道中即事》是南宋词人
辛弃疾所创作的一首词。此词上片描绘自然景色,写栖宿在芦苇丛边的白鹭的睡态:头朝着水边的沙滩,睡梦中时不时地晃动身躯;下片写水边浣纱女,在月光下,浣纱女边劳作边嬉戏,浣纱女出门浣纱,听到孩子的啼哭声,急忙背着大伙儿,溜回家照顾孩子。全词采用白描手法,上片写物,下片写人,一静一动,互相映衬,勾画出一幅清新的农村风景图。
作品原文
清平乐①·博山道中即事
柳边飞鞚②,露湿征衣重。宿鹭窥沙孤影动,应有鱼虾入梦。
一川明月疏星,浣纱人影娉婷③。笑背行人归去,门前稚子啼声④。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①清平乐:词调乃两片,前片四句字数号码为四五七六,后片则六六六六也。
②鞚(kòng):马笼头,代指马。
③娉婷(pīng tíng):形容女子娇美的身姿。
④稚子:婴儿、幼儿。
白话译文
驱马从柳树旁边疾驰而过,柳枝上的露水拂落在行人身上,衣衫就沾湿变重了。一只白鹭栖宿在沙滩上,不时地眯着眼睛向沙面窥视,它映在沙上的身影也轻轻摇晃,准是在梦中见到鱼虾了吧!
夜深人静,溪山沐浴在疏星明月的清光中。年轻的妇女在溪边浣纱,在月光的照耀下,她那美丽轻盈的身影映在水中和沙上。宁静的村舍门前忽然响起孩子的哭声,正在溪边浣纱的母亲立即起身往家赶,路上遇见陌生的行人,只羞怯地低头一笑,随即背转身匆匆离去。
创作背景
博山寺风景区位于
广丰县洋口镇博山村,距县城15公里。博山寺风景区山峦叠翠、林谷幽深、泉石清奇、古树参天、殿阁巍峨、香烟缥缈、晨钟暮鼓。还有雨岩、博山寺等名胜古迹,是个风景绝佳的地方。南宋爱国诗人
辛弃疾晚年闲居时,在博山建“稼轩书舍”,曾读书与此。辛弃疾闲居上饶时,曾多次去此山游览,并写了多首脍炙人口的纪游词,这首《清平乐》即其中之一。
作品鉴赏
文学赏析
这首词题作《博山道中即事》,所写皆沿途夜景。词的篇幅虽然很短,但意境清新,语言淡朴,别见幽情奇趣,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开篇二句描写夜行山道的情景:驱马从柳树旁边疾驰而过,柳枝上的露水拂落在行人身上,衣衫都沾湿变重了。这里既表现出途中柳密露浓,景色很美;也表现出行人心情畅快,虽觉衣衫湿重,游兴仍然很高。
接下二句描写行经河滩旁边时看到的一个饶有幽趣的画面:一只白鹭栖宿在沙滩上,不时眯着眼睛向沙面窥视,映在沙上的身影也轻轻摇晃。它准是在梦中见到鱼虾了吧!看到宿鹭目眯影动,便断定它正在做梦,又因鹭鸟以鱼虾为食,进而断定它梦见了鱼虾,虽是想象之辞,却又近情近理。词人观物既极细致,体物又极深微,所以写来如此生动而多趣。
换头二句描写行经溪流附近的村庄时看到的一个更富有诗意的画面:夜深人静,一片溪山都沐浴在疏星明月的清光中;年轻的妇女在溪边浣纱,月光又在水中和沙上映出她那美丽轻盈的身影。词人使用的语句极其简淡,却把环境和人物写得清雅秀洁,风韵悠然。
结末二句又在前边的画面上绘出新的情采:宁静的村舍门前忽然响起孩子的哭声,正在溪边浣纱的母亲立即起身往家走,路上遇见陌生的行人,则羞怯地低头一笑,随即背转身来匆匆归去。这一笔真实而自然的描绘,不但给画面增添了浓厚的生活情味,而且生动地表现了山村妇女淳朴温良的心性和略带几分羞涩的天真。
总观此词,全篇都是写景,没有一句抒情,但又处处融情景中,寄意言外。从他描写月光柳露的文字中,可以感知他对清新淡雅的自然风光的喜爱;从他描写浣纱妇女的文字中,可以感知他对淳厚朴实的民情风俗的赞赏。
在风景和人物的具体描写上,此词亦深得动静相生、形神俱到之妙。柳密露浓原是静景,但词人却借露湿征衣的动象来表现,遂比直写其静态之美更觉真实而多采。沙滩宿鹭亦在静中,但词人却写其睡中之动态,并写其梦中之幻影,使读者不仅可见其形之动,而且可感其神之动,因而别生奇趣。篇末写浣纱妇女亦能遗貌取神,用“笑背行人归去”的动态美,表现其温良淳朴的情性美,因而栩栩如生,呼之可出。
此词在结构上的特点是外以词人的行程为次序,内以词人的情感为核心。一切景观都从词人眼中看出,一切景观都从词人心上映出。词人从沿途所见的众多景观中选取自已感受最深的几个片断略加点染,绘成一幅情采俱胜的溪山夜景长卷,表现出一种清幽淡远而又生机蓬勃的意境,使人读之宛若身随词人夜行,目击诸种景观,而获得“俯拾即得,不取诸邻。俱道适往,著手成春。如逢花开,如瞻岁新”(司空图《诗品·自然》)的特殊美感。因此,前后景观虽异,结构还是完整的。
名家点评
现代古典文学专家
刘永济《唐五代两宋词简析》:此亦农村图画也。此词“宿鹭”二句,虽系眼前实景,而作者对此体会极深刻。盖见睡熟之鹭,孤影摇动,因而体会其摇动之故,必系作梦;又从鹭鸟之梦,体会必系见著鱼虾。层层深入,心细于发。且即此又可见作者此时情感中,还带有讥笑热心名利者梦寐不忘得失之意。词人抒情,随事触发,若隐若现,不可拘泥看,亦不可简单看,必与其人之生活遭遇、学术思想、时代背景相互结合,而后不致武断傅会,流于主观。
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曾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显示其卓越军事才能与爱国热忱。但提出的抗金建议,均未被采纳,并遭到打击,曾长期落职闲居于江西上饶、铅山一带。韩侂胄当政时一度起用,不久病卒。有《稼轩长短句》。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