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茶
一年之中的佳品
清明茶,是清明时节采制的茶叶嫩芽,新春的第一出茶。春季气温适中,雨量充沛,因而清明茶色泽绿翠,叶质柔软;且春茶一般无病虫危害,无须使用农药,茶叶无污染,富含多种维生素氨基酸;香高味醇,奇特优雅,是一年之中的佳品。
定义
清明茶是福建新坑独有的一种茶,它生长在深山老林里,是纯野生的单枞和一些不知名的茶混合在一起而制,每到清明的时候新坑妇女就会到山上去采,因数量有限此茶一般不外卖,也有可送不卖之说。在广东省东莞市厚街镇新围大迳,客家居民有清明期间喝“清明茶”的习俗,“清明茶”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茶,而是一种客家传统凉茶。
清明茶,在一年四季里,只有清明时候采的茶叶(一般叫春茶),制成的茶叶是黑色的,其他三季都是黄色的!一般一年就采一次!
本来种植的数量也不多,所以产量很少!清明茶藏久了,表面会出现一层白色,千万别当是茶叶发霉,把茶叶给扔了。“发霉”的清明茶才是珍品。
来历
清明茶来历于:清代《陇蜀余闻》载:“蒙顶贡茶从唐至清同千多年里岁岁入官,年年进贡,以供皇室“清明会”祭天祀祖之用。
”建国以来已不大听到关于“清明茶”的提法了,也没见有人还把茶作为清明时祭祀故去亲人的做法了。取而代之的是各种关于清明前上品茶的各种品牌,就本地就有“竹叶青”、“一枝春”、“剑芽”、“明前绿”等等,而更多的人习惯地统称为“明前茶”。
每年清明时节,戴上尖尖的竹笠,到山上采茶,那便是印象中的清明采茶图,而我就是采茶图中的采茶女。细细的叶芽,慢慢从指尖聚到手心,从手心丢进背篓,一个人一天采不满一篓。而我的采茶热情却纯粹是来源于从一本图书上看到的美丽茶姑娘。茶之上品多出于清明前,“尽摘其嫩芽,……,及裁精细及虫蚀,每芽只拣取一叶,先火而焙之,……复一一开,所揉匀摊纸上,绷于釜口烘干,又精拣其青润完洁者”这便是清代关于上品茶制作的描述,其中过程与环节均十分讲究精工细作。而清明最是勾起对故人怀念的节气。
看来,清明茶也富有一种人生的哲理了,似乎是要在这思故人的日子里,记起他们曾经的教诲,提醒自己做人不可马虎,审慎处事,方可达到上乘境界,而人的一生也犹如制茶,任何一步的疏忽大意,即可酿成错误,改写一生。
得名
俗话说“清明茶”,清明是中国春茶采摘加工的开始,“清明茶”因此而得名,而尤溪县地处祖国的南端,气候温和,适宜茶叶生长,每年2月下旬开始采摘,春分前后进入采制高峰期,尤其是“末分茶”“春分茶”更为名贵,是春茶的极品。
据介绍,进入销售旺季后,尤溪的春茶平均每公斤超过70元以上,销往福建、山西、西安、武汉、湖南等省市,供不应求。
及至当代,医疗条件极大地改善了,各类药品广告无时不在地充斥人们的耳目,清明茶也渐渐为人们所淡忘。但是,在缺医少药的年代,清明茶不能不说是一种既廉价又实惠的防病治病的妙法。
品质特征
凡红茶、绿茶条索紧结,珠茶颗粒圆紧;红茶色泽乌润、绿茶色泽绿润;茶叶肥壮重实,或有较多毫毛;且又香气馥郁者。
通过闻香、尝味、看叶底作进一步判断。冲泡时茶叶下沉较快,香气浓烈持久,滋味醇厚;绿茶汤色绿中透黄,红茶汤色红艳显金圈;茶底柔软厚实,正常芽叶多;叶张脉络细密,叶缘锯齿不明显。
清明节前一天是寒食节,因为古人在寒食节有禁火三日的习俗,三日内不生火做饭,故称“寒食”,因此火前茶就是明前茶。清乾隆皇帝下江南在杭州观看龙井茶采制时,曾作诗《观采茶作歌》,有句云:“火前嫩,火后老,惟有骑火品最好。”
功效
新茶品高味佳,品茶者往往喜欢找新茶喝,每年第一批新出的龙井就叫“清明茶”,是清明时节采制的茶叶嫩芽炒制而成。除了普洱这类陈茶外,其他茶叶都比较讲究新鲜,尤其是绿茶。但从健康的角度看,新上市的春茶却不宜急饮、多饮。新绿茶中茶多酚、咖啡因等芳香物质的含量高,易使人神经系统兴奋,对人体胃肠黏膜有较强的刺激作用。如果肠胃功能差,或慢性肠胃病人,喝过多新茶易引起头晕、乏力、便秘、腹胀等不良反应,称之为“醉茶综合征”。
清明前后,是品尝清明茶的季节。清明茶有养肝清目,化痰除烦渴、清脑提神的功效。现代研究证明茶叶具有抗癌、降血脂、降胆固醇、延缓衰老等作用。
制作方法
杀青
在平锅内或斜锅内进行,当锅温190~200°C时,投叶500克左右,以抖为主,双手翻炒,做到捞净、抖散、杀匀、杀透、无红梗无红叶、无烟焦叶,历时3~5分钟。
揉捻
锅温70~75°C,采用抖、炒、揉三种手法交替进行,边抖,边炒,边揉,随着茶叶水分的减少,条索逐渐形成。炒时手握茶叶松紧应适度。太松不利紧条,太紧茶叶溢出,易在锅面上结“锅巴”,产生烟焦味,使茶叶色泽发黑,茶条断碎,茸毛脆落。当茶叶干度达六、七成干,时间约10分钟左右,继续降低锅温转入搓团显毫过程。历时12~15分钟左右。
搓团显毫
搓团显毫是形成形状卷曲似螺、茸毫满披的关键过程。锅温50~60°C,边炒边用双手用力地将全部茶叶揉搓成数个小团,不时抖散,反复多次,搓至条形卷曲,茸毫显露,达八成干左右时,进入烘干过程。历时13~15分钟。
烘干
采用轻揉、轻炒手法,达到固定形状,继续显毫,蒸发水分的目的。当九成干左右时,起锅将茶叶摊放在桑皮纸上,连纸放在锅上文火烘至足干。锅温约30~40°C,足干叶含水量7%左右,历时6~8分钟。全程约为40分钟左右。
最新修订时间:2024-04-24 14:13
目录
概述
定义
来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