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泉洞
福安市境内石洞
清泉洞位于福安市穆云乡桂林村凤翔山侧峰,距福安市区45公里。洞由嶙峋怪石构成。左济公岩,右蛤蟆石,上磐石如金龟覆盖,山石嵯峨,各具奇姿。清光绪十三年(公元1887年),由桂林王贡南倡辟全洞。洞大厅仿普陀景:塑观音云游偈,原仙姑让居后座。盖文昌阁、奉魁星,作乡学子读书之所;修环墙,筑洞门,撰联曰:“洞弥云气古,泉写道心清”,遂定今名。山水有情。故乡的清泉洞给人们予力量也给人们予精神的慰藉。留下了一段段令我们回味的历史云烟。
景区介绍
清泉洞位于福安市穆云乡桂林村凤翔山侧峰,距福安市区45公里。洞由嶙峋怪石构成。左济公岩,右蛤蟆
石,上磐石如金龟覆盖,山石嵯峨,各具奇姿。洞宽9米,深32米,曲折深幽,可容500多人。洞中有一股岩泉,清澈甘甜,逢旱不竭。相传有白莲刘氏七姑避乱隐修于此,以岩泉炼仙水施舍乡里,防瘟却疫,后人祀之,不计其年,俗称“仙水洞”。清光绪十三年(公元1887年),由桂林王贡南倡辟全洞。洞大厅仿普陀景:塑观音云游偈,原仙姑让居后座。盖文昌阁、奉魁星,作乡学子读书之所;修环墙,筑洞门,撰联曰:“洞弥云气古,泉写道心清”,遂定今名。1985年重修扩建。洞大殿现塑释迦、观音宝像,新建南极阁,土主堂及白云院等。同时在济公岩下新辟洞宇一间,面积30平方米,供游客作娱乐场所。洞外还有清泉塔一座。
传说
清光绪十三年,福安穆云的桂林村有位秀才名叫王贡南,带着一位寻龙千元 生到桂林凤翔岗山腰为祖公寻找墓地,看到这里有很多奇石峭立,结成一洞穴,洞内流出一线泉水,又香又清,寻龙先生用罗经格对照一下说:“此处真是仙家景界,建立读书楼阁必有大贵。”王贡南公听了很高浴,顺手把手中的一瓶酒放在洞门口,自己侧身爬进去,想探一探这洞到底有多深。猛不提防,洞里抛出一小块石子,把一瓶酒冲倒地上,贡南公再没敢往里爬,退出来和寻龙先生收拾回家。
回家后,贡南公就放下寻墓地的事,建议村人开洞建阁,螺蜂祠堂董事齐齐同意,开春便动工挖掘,越挖越大,原来狭窄的小洞口,最后竟掘成一个能容纳上千人的大厅;最最奇特的是洞顶一块金龟大石,足有两座房子那么大,像是天赐的屋顶,覆盖着前后两座大厅,整个洞不用一瓦一木。
开始挖洞时,村中有个工人名叫王毛明,晚上留在洞里看工具。每到晚上睡觉时,就发觉洞里有男的、女的、老的、幼的说话声,还有弹琴声,欢乐声……毛明以为是妖怪,不敢在这里睡觉,惊得跑回村里去。他这一说,其他工人也不敢去挖洞了。
几天后,贡南公写了一纸祭文,向洞中仙人祝告,请众位仙人夜晚勿在洞内大声喧哗,使工程早日完工,以祭祀众仙万年香火。一纸祭文果然有用,从此晚上非但寂静无声,而且洞口云气弥漫,传来阵阵香气,加上泉水叮咚作响,真如仙景一般。贡南公见此情景,当即提笔在洞门石柱上写了一副对联:
洞弥云气古
泉写道心清
这副对联头尾四字联得很特别,从头念是“洞古泉清”,从尾念是“清泉古洞”。从此“清泉洞”的美名就永远留传下来;又因洞内一潭泉水清澈长流,每逢夏日,山风习习,凉气沁人,成为避暑胜地,百姓又叫它“清暑洞”。洞旁建起一个文昌阁,供文人学子读书,不少人后来真的出仕成大贵了。
夏日炎炎,穆阳桂林村的凤翔山下却有一个消暑休闲的好去处—清泉洞。
“娲皇炼就补天余,遗落人间架洞虚”。此洞由一块巨石覆盖而成,洞深三十二米,宽九米,巨石下清泉汩汩,常年不竭。洞内岚气飘动,清幽而凉爽。古有诗云其清凉境界:“谁觉火雷当夏令,山中六月已如秋”。
站在洞门前远眺,穆阳溪水悠悠流淌;狮子岩跃动着勇猛的身躯。而两侧山脉又如凤凰向着太阳预展翅飞翔。山洞前翠竹森森,清风剪剪;山洞后青松挺立,松涛阵阵,给人心旷神怡之感。
洞旁岩崖上的“墨斗石”,“蛤蟆朝龟”惟妙惟肖。而岩下则大洞连着小洞,岩壁上的济公头像画和诗词题刻又给人们以寻古探幽的美好意趣。
“洞弥云气古,泉写道清心。”相传古时有白莲刘氏七姑避乱隐居此洞修真,以洞中岩泉练仙水施舍乡里除瘟去疫,当地群众感念其恩,“后人祀之,不记其年”。
县志记载: “清光绪十三年,乡人王贡南始辟全洞,仿普陀景观,塑观世音云游像,并建文昌阁,奉魁星,作乡学子读书之所。”清泉洞从此烙印上了宗教和文化的印记。
洞主碧仙姑乃杏园名医王公之女,在此修持四十余年,垦荒植竹,积贤修益使此洞规模日具。她深谙医术,悯贫恤苦,施药济世,远近百姓均仰其高行。由此香火日盛,游客日众,遂成了穆阳远近闻名的风景区。
清泉洞的松,竹,石,泉每一景物都有着她的清醇,丽质和坚贞。在这里幽游你感觉不出激情和热烈,而是清新和淡淡的冷静,仿若得到心灵的洗礼。
你看那墨斗石上的双松展尽了青松的风华。“石狭难沾土,心坚不改容,莫愁方六尺,终必上苍穹。”而洞门前的那一片劲节虚心的绿竹:“移取珞迦一片林,葱笼深护小雷音。朝山且拂凡心静,无许洞天入俗尘。”
漫步洞中,凉风侵骨。听泉水叮咚,看清水涟漪。喝一口清泉便会觉得透心凉。“天开石罅一泓清,我佛慈悲泻净瓶。虔折柳枝来醮得,灵台洒试镜长明。”融入这自然环境中,你什么都可以不思,什么都可以不想。这里分明是个心灵宁静的栖居地。
清泉洞又是穆阳溪流域的一个文化高地,当地名流陈铁民,林卓午,缪帮镛,曹英庄……等曾仗履登临。他们在这里吟唱,酬和,感怀风物,借景抒情。
历史背景
一九三〇年闽东革命的领导人陈铁民经过清泉洞写下了:“霜残三径菊,梦破一声钟。危崖空帐望,南国雨兼风。”面对国家的纷乱和贫穷,悯国忧民的他是怎样没有幽游山水的好心情。
一九四八年,一代邮表乡贤林卓午先生,因国共通邮之事受到民国政府的控制使用,回到福安后他深感国事日非,民不聊生,毅然自动引退。他在洞中留言:“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可惜出山难,春光丘壑没。当日锢宫墙,谁人识王嫱。琵琶弹万里,大漠美名扬。”吟出了自己在当时的时局下难施才干的一种苦闷心情。
一九四〇年曾经筹建福安县国民党党部,开办穆阳小学女子教育的闽东才女曹英庄女士游清泉洞题咏“清泉宝洞恣游观,无那尘心解脱难,羡煞斋堂诸善女,如来幡下任盤桓。”年轻的才女心中有一番理想和事业,故此“尘心解脱难”。 然而其因出生名门望族,经历了历次政治运动的折腾,当年的理想并没有完全的实现。四十年后八十高龄的她重游故地却感慨万千:“一生身世半愁中,到此真教五蕴空。何日青灯黄卷下,抄经手借佛香烘。”老年诗人触景生情已向往那青灯黄卷的生活了,给人留下了命运多舛,人生苦短的沧桑感。
解放前更有一位无名氏回到故乡在清泉洞留下明志诗,“不附青藤上绝崖,嶙峋怪石自安排。曾经一滴清泉水,流到沧瀛不覆回。”那不附权贵,刚直不阿的性格跃然壁上,令人心生敬佩之情。
山水有情。故乡的清泉洞给人们予力量也给人们予精神的慰藉。留下了一段段令我们回味的历史云烟。
最新修订时间:2023-05-03 00:57
目录
概述
景区介绍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