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碧溪位于
苍山圣应峰和马龙峰之间,是苍山18溪中风光最美的一溪。
主要景观为清溪三潭,从峰下自上向上望去,三潭碧莹莹的溪水一层层排上去,到了峰顶,光滑笔直的巨峰两相对峙,形成一个狭窄的山口,陡崖之间一股清泉从悬岩峭壁中悬流倾泻,汇集成潭,飞珠溅玉,煞是壮观,潭顶玉柱飞泻,潭间水流清澈,犹如天上的神仙拿了翡翠盆子在排队接水,三潭层叠,每潭都明莹见底,山光云色,尽映其中,潭底的累累小石子,或青或白,似乎能看清石上的纹路,每当太阳照起来,映在潭底,像晶莹剔透的宝石在闪光,美不可言。
徐悲鸿游清碧溪到上潭时,写下了“乞食妙香国,销魂清碧溪”10个字。最销魂处莫过于溪水“青碧璀琛,宛如宝玉之丽。”但若没有“水叠三潭”的景致,恐怕碧水清溪也不致如此盛名。
从来胜景在险峰,上潭其路之险引无数路人竟折腰,却也成为一个销魂之处;下潭水清如玉,水中鹅卵石粒粒可数;中上潭悬于陡涧峭崖之中,飞瀑依次从岩上跃下,飞花点翠般。其景美,其名符:当地人亲切地称这条四秀灌溉着苍山与洱海间许多村庄的溪水为“德溪”。
没青碧溪而下,苍山圣应峰麓,有纪念国民党时期云南省主席和驻
大理陆军旅长刘正富率部修路的功绩而建的圣麓公园,园内有五凤楼,四方两层阁楼,龙云铜铸台水榭,亭台楼阁,是游人憩息歇脚的好去处。
清碧溪,也叫“青龙潭”。若从峰下抬头仰视,潭旁岩石就象两道凌空而立的大门,险而壮观。溪水象一匹很长的白绸缎,从岩头向下飘飞,阳光之下显得特别奇丽。潭边峭壁上,有“禹穴”两个大字,几株杉松挺立两旁,似乎真有龙藏水中。
传说,这个龙潭原住着一条小青龙,龙潭 下原有一个寺庙,叫“小雷音寺”,寺内住着一个老和尚,喜爱下棋。小青龙因久住龙潭心里烦闷,常常变成一个年轻人出外与老和尚下棋。天长日久,结下了深厚的友情。一天,二人下棋下得太晚,老和尚留年轻人住宿,年轻人不肯,并说自己就住在附近。老和尚知道附近无人家,以为这是青年人在哄他,当年轻人吐露了实情时,老和尚更不相信,定要年轻人变出原形证实。年轻人迫于老和尚固执的要求,把自己的原形变了出来。龙身粗如水缸,头如大斗,口似血盆,牙如利剑,眼似铜铃,浑身青黑,鳞甲泛光,身有八九丈长。顿时,便把老和尚吓昏死了,两个偷看的小和尚,当即也吓丧了命。由于小青龙变原形时被两个生人——小和尚看见后,再不能变成人了。怒急之下,小青龙将尾巴一扫,把小雷音寺扫平了,瞬间,大水铺天盖地的涌来,于是小青龙驾着水头,一直闯进洱海去了。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小青龙,便在峭壁上刻写了个“雨”字。后来,太守杨邛,改为“禹穴”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