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虚观又名福山寺、廖仙观,始建于南北朝梁中大通三年(公元531年),连州保安人廖清虚居福山修炼,光大二年(公元568年)上升。连州人即以其居为观。宋朝神宗皇帝加赐显号为“灵禧真君”,后建真君殿、大雄殿、北帝殿、紫微殿、观音殿、三清殿等十二大殿。各殿错落有致,雄伟壮观,是道家七十二福地。流水古树之间,宛若仙境。
抗日战争时期,广州沦陷,省府迁往连县,而寺院为广东省儿童教养院使用,收养沦陷区难童近千人。问起乡人,得知当时的童子军(也就是难童)在福山期间,由于中央拨下的经费到达他们手中的时候,早已被各级克扣一空,童子军被饿得连蚂蝗也捉来充饥,贫苦的乡民们虽然很同情他们,有的还收养难童为子,然而,毕竟力所难顾,由于得不到政府的救济,许多的童子军就这样而被活活饿死,状况凄凉。不久,国民党保安团又盘踞福山,僧走道散,幽林钟声不再,寺庙逐渐毁坏。解放后,残存寺庙、神像被毁,从此,静福山“花草埋幽径”,喧闹了千年的“静福寒林”真的静下来了,惟有寒林空对月。
80年代后,逐步修复了紫微殿、真君殿、北帝殿及福字井等建筑,同时为纪念五代时期著名诗人孟宾于(连州保安人),修建了孟宾于纪念碑。为了一览天下七十福地秀色,为了瞻仰古风前贤,为了寻找唐宋明清的繁华以及战时的那段历史......来福山旅游的人们又多起来了,而至福山的专线旅游车也已开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