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道光青花瓷
清朝瓷器
清代道光朝前后共29年。此时,国外陶瓷市场已经消失。鸦片战争后,国力衰微。道光皇帝素以俭朴著称,限制瓷器烧造,控制费用,有时入不敷出,无法支付御窑厂的正常开支,所以产量非常低,精品更是难得一见。道光青花以鸦片战争为界,可分为前后两期。前期生产量较大,质量也较高;后期生产量较小,质量较差。
简介
清代道光朝(公元1821—1850年,清宣宗爱新觉罗·旻宁(原名绵宁)年号)前后共29年。此时,国外陶瓷市场已经消失。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割地赔款,国力衰微。道光皇帝素以俭朴著称,即位之初,首先裁减宫内脂粉费数百万两,对于瓷器也力求简朴,限制烧造,控制费用,有时入不敷出,无法支付御窑厂的正常开支,所以产量非常低,精品更是难得一见。
道光青花以鸦片战争为界,可分为前后两期。前期生产量较大,质量也较高;后期生产量较小,质量较差。
光时期官窑生产以粉彩瓷为主,青花瓷为次。道光官窑有不少仿康熙、乾隆朝的作品,即使是仿明代的作品,也具有康熙、乾隆朝的风格。
民窑青花以日用瓷为主,陈设瓷为次;以国内市场为主,海外市场为辅。
胎釉
道光青花瓷的胎土淘炼尚精,特别是前期的胎体,基本上保持了官窑瓷器的高档本色。后期因战乱等原因,出现胎土淘炼欠精,瓷质粗松,胎壁薄厚不均等现象。总体上说,道光官窑瓷器与嘉庆晚期的差不多,胎体偏厚,特别是琢器的底部和下壁部更为明显。民窑青花的胎体精致的少,粗糙的多;胎体薄、瓷化程度高的少,胎体厚、瓷化程度低的多。
官窑青花的釉有白中含青、青白与粉白三种,其中以白中含青釉为多。一般小件器物釉面肥厚,呈粉白色。大件器物白中含青,釉面呈微波起伏状,有的是“荞麦地”。釉层薄而透明,胎釉结合紧密,露胎处不见火石红,有的器物上见波浪釉,有的能明显看见釉表的气泡。釉汁稀薄,施釉不均等现象也常见。足根有的圆而粗,多数呈尖状,少量是“泥鳅背”。
官窑器足脊规整,一般碗盘是滚圆的泥鳅背足脊,较大型一点的器物,圈足经打磨成平底,两边经打磨光滑,成一个倒过来的无棱角的梯形。民窑器圈足多不规整,用手抚摸有扎手的棱角感。一些民窑粗瓷不垫瓷饼,直接垫粗砂烧制,因此有沾砂现象。
青料
道光青花使用国产青料描绘,前期青花呈色稳定,淡蓝色是主要特征,有的蓝中偏灰,总体而言是淡雅宜人的。道光二十年以后,青花呈色不稳定,色调较鲜艳,青花呈色单调,不见青花分层次,大多数显得飘浮。一部分作品蓝中略带灰黑色,青料浓处色调更深暗。民窑瓷器多见淡蓝色青料白描青花,粗瓷青花料浓出见铁锈斑。道光后期已经不太采用雍正、乾隆时期常用的重笔点染法,因此在高档青花瓷中不见人为的有规律的藏青色斑点。
此时的青花派生品种有:青花描金、青花描金墨彩、青花粉彩青花斗彩青花红彩青花黄彩哥釉青花青花加紫青花釉里红、冬青地青花,其中青花粉彩在当时大量出现。
造型
道光青花瓷造型大多沿袭乾隆朝旧制,创新极少。如天球瓶玉壶春瓶、葫芦扁瓶、直颈瓶赏瓶花觚胆瓶等。造型日趋笨拙,线条生硬,棱角过于分明,缺乏细巧圆润的美感。比例失调,民窑器尤甚,特别是道光后期,许多器型显得更加蠢笨和粗俗。胎壁薄厚不均,修胎不精,制作粗糙,常见器型除盘、碗、杯以外,多见花盆、玉壶春瓶、赏瓶、绶带葫芦瓶、鱼缸、鼻烟壶、鼎炉等。由于此时拉坯工匠有意把器物的底部和胎壁加厚,所以此时器物比嘉庆时期更重,塌底现象有所减少。
盘类有花口盘、攒盘撇口盘、三足盘。
碗类有撇口碗、折腰式碗、葵瓣口碗、花口碗、高足碗盖碗、墩式碗。
壶类有执壶、无柄长流壶、鼻烟壶、盉壶、端把茶壶等。
尊类有蝠耳尊、兽耳尊、灯笼尊。
盒类有椭圆式盒、海棠式盒、八方倭角方盒。
瓶类较为丰富,有玉壶春瓶梅瓶蒜头瓶、直颈瓶、扁方瓶、兽耳瓶、赏瓶、撇口瓶锥把瓶等。
另外,道光青花还有将军罐、花觚、温锅、洗、缸、长方盆奁、长方倭角茶托、水盛、烛台、折沿盆、渣斗豆等。这时期还烧造了一些大件器皿,比起嘉庆朝要多,胎体普遍厚重,有大缸、云龙盆、大盖罐、大盘、六方大花盆等。
冬瓜罐是道光时期出现的新器型,因形似冬瓜而得名,其基本形状是罐口内敛,口经打磨下凹一圈,罐盖内凸,圈沿打磨,小于罐口,罐盖正好盖入罐口,固定不滑落,俗称“子母口”;罐肩丰满,罐腹长圆,罐底假圈足;罐盖圆平,上有宝珠钮。咸丰以后,为了便于提拿,盖钮渐趋烛焰状。
纹饰
道光时期纹饰逐渐摒弃了乾隆官窑繁花缛丽的宫廷风格,构图趋于疏朗,缺少层次变化,比较平淡。虽然官窑产品还尽力保持工整细致的特点,但用笔拘谨,构图简单,缺乏活力。
花卉纹饰主要采用单线平涂,勾勒线条均匀,但缺少力度。官窑器仿康熙山水工致而精美,民窑器仿康熙刀马人纹饰多见。白描技法成为民窑青花的主要装饰方法。这时期流行内青花外粉彩或釉上彩器物,这种青花纹饰一般采用白描花卉的技法。
花卉、龙凤等纹饰图案化趋势严重,特别是白描缠枝莲在许多器物上绘制,大小千篇一律,缺乏艺术情趣。琢器多绘一面,另一面则简单地绘一只蝴蝶或一棵兰草点缀。圆器多绘正面,反面也多简单绘三枝梅或三棵草。
纹饰线条纤细。人物呆滞,有形无神,后期更为突出。官窑纹饰以图案画为主,少创新之作。民窑器绘画随意,内容俗气,画面更是趋于草率和简单化。斗鸡、斗狗、鸽子、鹦鹉、蝈蝈、蟋蟀等作为主题纹饰大量出现。多见利用各种动植物组成“一路连科”、“五福捧寿”等吉祥祈福谐音画。所绘缠枝花卉多用单线条勾画,花叶多为三角形,淡描勾莲纹饰比较常见,所绘线条纤细浅淡。瓶、罐等大器上多有“喜”字。
图案常见题材有:缠枝莲、鸳鸯荷莲、菊花、石榴、佛手、缠枝桃、缠枝八宝、折枝花、牡丹勾莲、三果、云龙、团龙、云鹤、云凤、夔凤、松竹梅三友图、蕉叶、雀梅、松鹤、八仙、宝相花、蟠螭、蝠寿、凤牡丹、海水异兽、婴戏、瓜蝶、松石人物、竹蝶、花鸟、山水风景、婴戏、仕女、八仙、鱼藻、博古、八宝、三羊开泰、蝠狮纹、清装仕女、金石博古和《无双谱》人物等。还有一些用文字作装饰,如“万寿无疆”、梵文“寿”字、戒烟歌等,尤以戒烟歌最具时代特征。
乾隆时期开始出现在淡蓝色釉或豆青釉上以浓青料写“福”、“寿”等字或描以蝴蝶、草龙等简单图案,再施以透明釉的器物。道光时期对这种方法进行了创新,在豆青釉、哥釉等色釉上施少许白釉,在上面使用青花描画人物、动物等,然后再施一道透明釉,产生的纹饰鲜明,青花分水见指捺纹,立体感强的效果。
款识
道光款与嘉庆款基本相同。官窑瓷年款多为篆书“大清道光年制”六字三行款,字外多无框,排列工整,字体有力,笔法圆润,笔划较粗,横竖粗细一致,以青花和红彩写款。民窑器多用矾红图章款,书“大清道光年制”三行六字,但字体不正,书写随意,字迹潦草,多有省略,有的只写半边字。此时无论道光时期盛行堂名款,数量明显比嘉庆朝多。堂名款一般都是楷书,最著名的是“慎德堂制”、“退思堂制”款。“慎德堂”是道光皇帝本人的堂名号,款字用侧锋写出,很规矩。“退思堂”款与之相类。使用楷书书写的“慎德堂制”、“颐寿堂”款的道光瓷十分精美,以至于光绪和民国时期仿“慎德堂”款的器物特别多。另外还有“立本堂”、“嘉乐堂”、“嘉阳堂”、“庆宜堂”、“直善堂”、“乐静堂”、“浩然堂”、“履信堂”、“聚庆堂”、“珠林堂”、“惜阳堂”等。民窑常见“惜荫堂”、“听雨斋”、“宁静斋”、“百富楼”等。
道光青花的仿款有:“大明成化年制”、“成化年制”、“大明嘉靖年制”、“雍正年制”、“大清乾隆年制”,但是,款识写法与被仿品相差甚远。
最新修订时间:2024-04-26 00:06
目录
概述
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