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一村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蛇口街道下辖村
渔一村,位于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蛇口街道,位于蛇口街道中部,距街道办事处约0.9千米。相邻自然村有渔二村湾厦村、大铲村。始建于20世纪50年代初。南海、番禺、中山等地的蛋户(渔民,因其渔船形状如蛋,故称蛋户,“”即“蛋民”)在珠江出海口伶仃洋海域以捕鱼为生,经常在内伶仃洋靠岸避风,渐渐有渔民上岸定居。上岸的渔民除了捕鱼,还开荒种地,渐渐形成村落。1961年7月,西海(蛇口水产)公社改为蛇口公社,因蛇口一大队的村民专营捕鱼,遂改称渔业一大队,渔一村之名即由此而来。现村于1972年在原地重建。
建制沿革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属宝安县莲城、十约、南屏联乡;1958年,属超英公社;1970年,属蛇口公社;1979年,属深圳市南头区蛇口公社;1982年,属罗湖区蛇口公社;1983年,属南头区蛇口街道;1984年,属蛇口区蛇口镇;1990年,属南山区蛇口街道;2001年,属蛇口街道渔一社区。
行政区划
渔一村,位于蛇口街道中部,距街道办事处约0.9千米。相邻自然村有渔二村、湾厦村、大铲村。
人口民族
世居村民主要为张、周、王姓。第一大姓为张姓,1955年从南头和宝安西乡固戍迁入。第二大姓为周姓,1955年从番禺和宝安西乡固戍迁入。第三大姓为王姓,1955年从东莞和东伶仃岛迁入。其他黎、彭、黄、陈、蔡、刘、郭、欧、谭等姓分别从广州番禺、宝安黄田村、西乡固戍村等地迁至此。
2015年末,户籍人口2245人,其中男性1125人,女性1120人;80岁以上26人,最年长者101岁(女);实际在村人口210人。非户籍外来人口2874人。祖籍该村的香港同胞30人。祖籍该村的华人华侨31人,主要分布在加拿大。
地方方言
世居村民为汉族,广府民系,使用粤方言(基围话)。
经济
传统经济以捕鱼为主。1970年,以围网捕捞为主,有机船7艘、总吨位420吨,柴油机20台、1235千瓦,鱼货年产量2629吨。1972年,实行灯光围网作业,51004号船(周有兴为船长)创造年产500吨的高产纪录。1979年,集体渔业生产开始转型。1980年,为扶持渔民个体经营,大队担保渔业贷款,让渔民购置拖虾渔船在珠江口海域作业。1981年,大队建设海滨楼,位于蛇口湾厦路。1982年经营海鲜运输出口服务。1985年7月24日,成立蛇口区渔工贸发展总公司渔一分公司。1989年,建成联合工业村厂房,面积5454平方米。1992年,渔业生产向远洋捕捞发展。现村集体经济以厂房出租为主,村民以房屋出租、在深圳就业为主。村民主要收入来源为工资性收入、村集体经济分红、房屋出租等。
交通运输
后海大道、东港路、湾厦路、渔村路经过该村,深圳地铁2号线东角头站邻近该村。
社会事业
1972年通自来水、通电,1985年通电话,1987年实现全村村道水泥硬底化,2000年通互联网。村中建有篮球场、图书室(藏书3000册)。
历史文化
传统民居为广府民居客家民居,现无存。
村中有《渔一社区居民委员会禁毒工作乡规民约》,于2000年制定。
该村有社区邻里节等活动。
地方特产
特色传统节庆食品有夹心糕(红豆糕、千层糕、芋头糕)。特色农产品有咸鱼、虾干。
主要人物
周德仔(1935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是与罗奕光、郭胜全齐名的保卫海防的民兵英雄,国民党曾用1万港币收买他的首级。曾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公安模范”称号,出席在北京召开的全国公安、检察、司法系统先进工作者大会,受到彭德怀元帅的亲切接见,获得一支步枪的奖励;曾当选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县、南山区人大代表。
彭桃(1951-1992年)担任渔一社区居委会副主任,曾获得团中央授予的“新长征突击手”奖章,团省委授予“新长征突击手”称号。
地方规划
2015年末,该村已被列入城市更新规划。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8-25 10:44
目录
概述
建制沿革
行政区划
人口民族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