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民画
民间绘画
东海之滨舟山,是中国第一大群岛,世界著名渔场。这里休养生息着一群纯朴的渔民画家,他们用大海的天真纯朴和无限的想象,把美好的愿望以及真挚的情感,通过一幅幅奇趣构思的斑斓图画表现出来。
历史介绍
舟山渔民画造型上夸张、随意和制作上的精致赢得了国内外专家和观众的认可。
1980年成功举办了首届舟山渔民画展览后,使舟山的渔民画升华为一种反映海洋文化、海岛风情的优美画卷,成为展示中国海洋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987年11月,舟山渔民画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展出,获得了广泛好评。1988年1月,文化部命名舟山群岛定海、普陀、岱山、嵊泗4个县(区)为“全国现代民间绘画之乡”。
至2008年,有1000余件作品在全国性报刊发表,入编各类画册,入藏多家美术架构,并到10多个国家作对外文化交流展出,享誉国内外。
多年来,他们在保持舟山渔民画艺术风格整体性的基础上,强调地域特色,力求多样性,创作了一批又一批渔民画新作,多次在省级、全国及国外展览上展出、获奖。
舟山渔民画表现的多是大海及与海有关的事物,即使是神话传说也是在大海里遨游。渔民出没于狂风巨浪,甚至生死搏斗的生活经历,造成作品奇幻、神秘、抽象近乎怪诞的风格,赋予作品现代民间气息强烈的地域特色和民族意识。而这些主观的感受和强烈的生活气息又通过造型上的夸张、随意和色彩上的艳丽、强烈而表现出来,由此形成了舟山渔民画特有的整体性艺术魅力,在中国现代民间绘画艺术中独树一帜。渔民画家们把他们对理想、对生活的美好追求与渴望都反映在他们的作品中,如刘云态的作品《渔姑梦》、《咪咪梦》,张亚春的作品《嬉鱼》。有的以渔民生活、生产和渔家风俗风情活动为内容,如林国芬的《拣鱼》和《剖鲞》,陈艳华的《补网》等,有的反映了海岛的民间传说,如张定康的《穿龙裤的菩萨》描绘了“青浜庙子湖,菩萨穿龙裤”这一民间故事。
原因
因为渔民画家们热爱自己的海岛,热爱自己的劳动和生活,他们以海为动力,依照自己的环境和生活在创作中进行联想,用形象的思维来表达他们朴素的思想情感。他们从客观事物的真实形象出发,进行大胆的创意和夸张,立意奇特,想象丰富,用画笔流露着自己对生活的真情实感和对大海的深情眷恋,作品散发着浓郁的“海腥味”。这些充满大海气息的艺术作品,无一不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生活气息。比如在鱼的身上可以画很多的鱼网、海鸥及海洋动物,这些东西巧妙的组合在一起,交织成一个具有民间特色的造型,而形式又是非常新的。再如渔民捕鱼、捕蟹要用到很多工具,渔民画家们去表现时可以把不同时间、不同空间、不同视点和各种物体的特征要领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也可以把自己感兴趣的东西都描绘在一幅画面中,使画面有很大的生活容量。在造型上不受任何限制,大胆想象,大胆变形,大胆夸张,他们常常以自己的感情为中心,根据需要在同一画面里可以出现仰视、俯视、平视、侧视等现象,构成了舟山渔民画特殊的造型模式。
参考资料
舟山渔民画.定海政府门户网.2010-03-12
最新修订时间:2024-08-08 09:28
目录
概述
历史介绍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