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渠道水位高于地下水位时,渠水穿过透水岩土渗漏到渠道深部和外侧的现象。渠道渗漏量过大,不仅影响
灌溉、
供水效益,抬高灌区地下水位,渠侧洼地变成沼泽,还使渠岸遭到渗透破坏,引起塌滑和溃决,还有产生黄土湿陷、粉细砂层液化等问题。
渠水通过透水岩土带渗漏到渠底深部和渠道外侧的现象。渠道渗漏与渠道通过地段的地质地貌条件、渠道的规模、体形、防渗措施及施工质量等有关。
渠道可通过平原、坡麓、山坡、岭脊和沟谷等不同地貌单元,遇到的岩体结构、 岩土渗水带、 地下水埋深也显著不同,因而各段的渗漏方向和程度各异。基岩区一般渗漏不严重,但如通过岩溶洞隙、柱状节理、岸坡卸荷带、塌滑体或胶结不好的透水带时渗漏较为严重。第四纪松软堆积物的透水性差别很大,以有架空结构的冲洪积卵砾石和崩坡积碎石土的渗漏最为严重。渠水位高于地下水位时,才会发生渗漏。
②回水渗漏阶段,当下渗水流到达地下水面后,如向两侧或一侧的渗流排走量小于该处渠水渗出量,则渠底下的地下水位上升,形成的地下水峰也逐渐上升,直至与渠水连成统一水面(见图2 );
③侧向渗漏阶段,渠水以侧向渗漏为主,渗漏量接近稳定。如地下水埋藏浅、土层透水性弱或侧向排泄条件差,渗水可很快由垂向渗漏转为回水渗漏阶段。间歇性放水渠道, 当地下水埋深不太浅时,也可能只限于垂向渗漏阶段。常年放水渠道, 可以接近或达到侧向渗漏阶段。
计算渠道渗漏量时,要了解岩土体透水性、不透水层位置、地下水位及渠宽、边坡角、水深、流量等,分析渗流边界条件和渠道过水情况(常年过水或间歇过水),选用不同的公式计算。也可用工程地质比拟法或经验公式来估算。对已成渠道,可用实测流量等方法来计算渗漏量。
渠道长度大,可能经过不少透水岩土带,即使每带的渗漏量不多,但整条渠道的渗漏总量也会很大。有些土渠或裂隙发育石渠的渗漏量可达引水量的40%~60%,不仅降低灌溉、供水效益,还将抬高通水区地下水位,造成土壤盐碱化、沼泽化。如渠道通过膨胀土或黄土地区,土体发生膨胀或湿陷后可引起渠底高程变化,渗漏严重的还可使填方渠道发生渠坡坍塌,或使渠道所在的山体斜坡发生滑塌等,影响渠道通水,需要预先采取防渗处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