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化大型瓷雕“渡海观音”表现的是观音在16罗汉护持下普渡苦海。她安详地端坐于莲瓣之上,漂浮于大海波涛之中,具有乘浪而行的动感
艺术效果。
德化大型瓷雕“渡海观音”坯体高度7.5米,由137块部件组成,烧成后高达6.4米,用瓷土8吨多,仅头部用土就达半吨。石雕、木雕达这个高度已属不易,瓷器达此高度迄今尚无文字记载。由于工程巨大,现代的注浆方式不适合这尊观音的坯体成型,所以制坯方式是采用传统的手工印坯方式,这样就导致同一块部件内的坯体厚薄不一,最厚的部位达20厘米,而最薄的部位仅3厘米,烧成后的成品每块重近百斤,这就增加了烧制的难度。德化科技团队应用了现代自动化科技,专门研制了计算机自动化控制系统,通过计算机编辑设置各程序段时间、温度目标值,升降温度速率自动运算,自动运行,匀速升温,匀速降温,声光自动报告窑炉运行状态。
据悉,日前,德化有史以来最大的瓷雕城雕“渡海观音”完成最后、也是最为艰巨的工序——瓷观音头部成功烧制并安装,“渡海观音”安装基本完毕。此前,巨型瓷雕观音身体各部分已经安装完毕。 “渡海观音”屹立在瓷都广场,坐北朝南,面朝德化通往外界的瓷都大道,笑迎五湖四海宾客。据悉,“渡海观音”高6.4米,空心,全身净重6吨。这是德化县有史以来、也是我国迄今为止生产的最大露天瓷雕观音。原坯体高7.5米,底座宽2.16米,制坯时将其分解成142块,其中身体137块,头部5块。“观音头部烧成难度最大。头部高1.4米,宽厚0.9米,重达140公斤,烧成温度达1330摄氏度,完全磁化。”“这已经是烧制第13个了。”窑炉设计师、技术人员王金堆介绍说,制作观音头部难度最大,要攻克成型、烧成、安装三大难关。由于坯体高大,现代的注浆方式不适合坯体成型,所以制坯方式是采用最原始的手工印坯方式。
瓷雕城雕“渡海观音”系以驰名中外的德化明代瓷圣何朝宗大师的作品为范本。“渡海观音”在德化传统瓷雕里是“真、善、美”的化身,被国际友人誉为“东方美神”、东方的“维纳斯”。
德化作为中国陶瓷名城,已有上千年辉煌的陶瓷制造外销史,却一直没有城雕。早在1993年10月举办首届
中国德化国际陶瓷节期间,就有陶瓷界和文史界知名人士郑重提出设立德化城雕。经过十多年来向各界人士广泛征求意见,最终选定德化明代瓷圣何朝宗的代表作、泉州海交馆珍藏的国家一级文物“渡海观音”作为城雕原型。
中国明代瓷塑家何朝宗。(1522-1600年),又名何来,生于福建省德化县浔中乡隆泰后所村人。祖籍江西,先祖何昆源,号德辉,先在江西军伍任职,明洪武七年(1374年),调泉州右卫所,旋升右营旗官;洪武十七年,奉命拨军到德化隆泰社厚苏村(即今后所)屯垦定居。
何朝宗生活在明代嘉靖、万历间。自幼受环境熏陶,喜爱瓷塑工艺,拜当地艺人为师。早年为宫庙泥塑各种神仙佛像,如德化碧象岩的观音、下尾宫的大使、程田寺的善才、东岳庙的小鬼,形象逼真。这些泥塑有的保留至清末和民国时代。他的
瓷塑作品,吸收泥塑、木雕和石刻造像的各种技法,结合瓷土特性,博取各家之长,形成独具一格的“何派”艺术。他所塑造的各种古佛神仙,发挥
传统雕塑“传神写意”的长处,微妙地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富有神韵。在注意人物内在表现的同时,着意外表的衣纹刻划,线条清晰、简洁、潇洒,多变化,柔媚流畅,翻转自然,圆劲有力。塑造的形象既有共同特征,又有不同个性,形神兼备,富有艺术魁力。善瓷塑,长于佛教人物,现存带有他名款的观音、
达摩瓷塑像以德化窑作品居多。其观音像有大小、坐立及旁有童男童女等多种形式,而达摩像仅有坐立两种形式。有《渡海达摩》等传世,塑像表现了达摩渡海时身着长袍,拱手胸前,双目圆睁,长耳下垂,赤足,立于海浪之上,形象准确,生动传神。
釉色白中泛黄,呈牙白色,如凝脂冻玉,滋润莹滑。观音双手藏袖,露一足踏莲花,另一足水花掩盖,作踏浪凌波渡海之势。观音神情娴雅平静,安详自若,双目低垂凝思。整座塑像精巧细致,神态如生,背钤有“何朝宗印”方形印章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