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淮
范成大诗作
《渡淮》是南宋诗人范成大在出使金国途中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该诗的第一、二句描绘了百姓万人迎宋使的情景;第三、四句用大风河浪衬托“天朝”使者的到来。这首诗基调激进高昂,充分显示了诗人积极奋进的精神。
作品原文
渡淮①
八月十一日渡盱眙,过泗洲,顺风如飞。②
船旗衮衮径长淮③,汴口人看拨不开。
昨夜南风浪如屋,果然双节下天来④。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①淮:指淮河,当时是以淮河为宋金的疆界。
②盱眙(xū yí):县名,在今江苏省西部。泗州:州名,治所在今江苏省宿迁县东南,当汴水入淮之口,为南北交通冲要,宋金通使取道于此。
③衮衮(gǔn gǔn):连续不断。陆游遣兴》诗:“愁衮衮来疑有约,眷堂堂去恨无情。”径:直接经过。长淮。指淮河。
④双节:中国古代朝廷使臣离开京城,皇帝会授给使臣两个符节,就是信物,使臣凭借符节出国办理国事。节,指的是符节。
白话译文
八月十一日,乘船渡盱眙,过泗洲,顺风而行速度如飞。
宋朝出使的船队直抵淮河,汴口百姓拥作一团争看使者。
昨夜南风掀起如山的河浪,天朝皇帝果真派遣使节来了。
创作背景
范成大于乾道六年(1170年)闰五月,出使金朝,沿途写了七十二篇七言绝句和一卷日记《揽辔录》,这首诗是其中第一首。范成大从临安出发,八月十一日抵达泗州,进入汴口,当地百姓万人迎看,范成大感奋不已,写下此诗。
作品鉴赏
整体鉴赏
“船旗衮衮径长淮”,这一句描绘了宋使船队抵达泗州时的情景:插满旌旗的船队首尾相连,直抵淮河。宋、金自绍兴和议后,两国的临时边界便已南移至淮河沿岸。
“汴口人看拨不开”,这一句写当地百姓争先恐后迎接大宋使者的场面,大家拥挤在河岸边,都争先恐后地去看宋朝使者,推都推不开。
“昨夜南风浪如屋,果然双节下天来”。这两句是说昨夜大风从南而来,淮河浪掀起有山丘那般高,不想朝廷果真派使节来了。用大风河浪等景象衬托“天朝”使者的到来。
在汴口,作为“天朝”使者,一种肩负国家使命的责任心使范成大感到庄重而威严。当他看到自己的使船驰进宋朝官兵踪迹罕至的中原地区而引起轰动、万人迎看时,那种被朝廷委以重任的自豪感和以“天朝”为依靠的自信心便油然而生。这对于长期生活于上层社会的范成大来说,是很自然的。这首诗的基调激进高昂,读者从中可以感到诗人积极奋进的精神。
这首诗是使金七十二组诗的第一首,但它在思想情感上与其它使金诗有所不同。因为,随着诗人北上,足迹深入沧陷区,这种以朝廷为倚靠的自信心就渐少渐消。代之而起的,是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因摆脱了江南畸形繁华、歌舞升平假象的蒙蔽所产生的对赵宋统治者的不满。
名家点评
民国熊柏畦《宋八大家绝句选》:“这首写使节过淮的浩荡声势,万人争看的热闹场面,写得气概赫然。天使威严,俨然在目。”
作者简介
范成大(1126~1193),南宋诗人。字致能,又字幼元、友生,号山中居士,又号石湖居士,苏州吴县(今属江苏)人。绍兴年间进士,历任知处州、知静江府兼广南西道经略安抚使、四川制置使、参知政事等职。曾使金,坚强不屈,几被杀。晚年退居故乡石湖,卒谥文穆。其诗题材广泛,与陆游、杨万里、尤袤齐名,称“中兴四大家”或“南宋四大家”。又工词,文赋也享有盛名。著作颇富,传世作品有《石湖居士诗集》《石湖词》《桂海虞衡志》《吴船录》《吴郡志》等,存诗1900多首。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8-31 01:50
目录
概述
作品原文
注释译文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