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舰队
民国时期海军力量
渤海舰队由广东护法舰队演变而来,是民国时期主要海军力量(中央海军、东北海军、广东海军、渤海舰队)之一。
沿革
护法时期
1917年,北洋政府总理段祺瑞解散国会,破坏《临时约法》,激起了全国人民的不满,孙中山号召开展护法运动。北洋政府的海军总长程璧光及第一海军舰队司令林葆怿,响应孙中山号召,率领所部海军,随孙中山去广州,参加护法运动。后程璧光被杀,孙中山离粤,海军内部从此逐渐分化,一部分倒向桂系,一部分则愿意支持孙中山的革命事业。
1921年4月6日,非常国会开会,选举孙中山为大总统,孙中山准备重整革命大旗。但当时护法舰队分为闽鲁两大派系,内部矛盾十分尖锐。孙中山以为,以往海军依附桂系,勾通北洋军阀,政治上极为不纯,如今闽系官兵排斥异己,势必影响舰队的战斗力,从而把舰队搞垮。
尤其严重的是北洋政府海军也控制在闽系手中,因此掌握在闽系手中的护法舰队时刻都有投靠北洋政府的危险。所以,护法舰队必须严加整顿,驱除闽人,重新组织舰队,以稳定广东局势。
1921年春,孙中山下决心整顿海军,密令鲁系军官温树德为改革舰队临时总指挥,陈策为副指挥。这次事变后,“楚豫”、“永丰”、“永翔”等11艘军舰全部被鲁系控制。温树德因有功,被任命为海军司令,兼海圻舰舰长。1922年6月,正值北伐之际,陈炯明在广州突然叛变,并加紧了对海军的收买工作。海军又一次分化,有的被陈炯明所拉拢,有的拥护孙中山,还有的应付观望。
身为舰队司令的温树德,看见孙中山已失败,军饷都成为问题,可又不太愿意与陈炯明公开妥协,所以态度暧昧,只是应付。当时除“海圻”、“海琛”、“肇和”三舰停泊于虎门外,其余各舰仍分别泊于黄埔省城白鹅潭。当时,陈炯明部队已被闽、滇、粤、桂等军阀驱逐至潮州一带,温树德舰队失去了所有依靠,粮饷、煤水都发生了困难。
加入直系
正当海军进退两难的时候,第一次直奉战争结束。不久,直系军阀控制北京政府,曹锟贿选大总统成功。其部将吴佩孚直鲁豫巡阅使,声势盛于一时,坐镇洛阳,扬言要武力统一全国。曹锟和吴佩孚得知驻粤海军分裂情况,以为是大好时机,便以同乡关系,收买温树德的舰队,加强自己的军事实力。1923年5至6月间,吴佩孚派海军部军需司长刘永谦和巡阅使咨议柳仲承为代表到香港,通过利泰洋行经理柳仲承之弟柳平野,秘密到广州请温树德去香港。刘、柳二人劝说温树德率驻粤海军脱离广州,加入直系,一切费用均由直系负担。
此时舰队处境艰难,粮饷、煤水都没保障,舰船长时间得不到维修,有些已锈蚀不堪。如在粤长拖下去,就有被困死的危险。当时虽不得不暂时与陈炯明合作,也并非全军本意。再者,舰队官兵大多为北方人,思乡心切,也希望北归。
经短时间协商和筹备,在基地、军饷、修船等项都有保障的情况下,温树德于11月初,率各舰离开汕头。“豫章”舰因修理机器,单独行驶,后为南巡的“应瑞”练习船发现,舰长陈绍宽令其归队,舰上官兵上岸逃走,“豫章”舰被“应瑞”拖走。其余的“海圻”、“海琛”、“肇和”、“永翔”、“楚豫”、“同安”等共6艘军舰,于12月初陆续开抵青岛。根据此前达成的协议,他们设司令部于莱阳路,并以青岛为基地,称为渤海舰队,温树德为渤海舰队司令,其职权与其他舰队司令相同,从此南下护法海军已完全转化为直系控制下的“渤海舰队”。
1924年2月,在吴佩孚邀请下,温树德在刘永谦、柳仲承陪同下率一部分舰队人员来到洛阳,商谈海军事宜,受到吴佩孚的欢迎和重视。当即规定海军军饷由青岛地方负责一部分外,大部分由胶济路每月拨款5万元,各舰均由天津大沽造船所承修,经费由交通部拨付。渤海舰队不隶属于北京海军部。温树德回青岛后,曾去北京见海军总长李鼎新。李除慰勉外,一切都推给吴佩孚,表示不干预这支舰队。这样,吴佩孚就直接控制了这支海军,在其指挥下,它曾参加过直奉战争
1924年9月,第二次直奉战争后,直系战败。11月24日,张作霖入关进入北京,当天即成立以段祺瑞为“临时总执政”的中华民国临时执政府。经过这次战争,奉系军阀张作霖认识到了海军的重要性,很是羡慕渤海舰队强大的战斗力,于是打算收编直系军阀吴佩孚的渤海舰队,以增强自己的军事实力。
张宗昌控制
1925年4月24日,段政府任命奉系将领张宗昌督办山东军务,调任郑士琦为皖督。5月7日,张宗昌接任鲁督,所部奉军也源源开进山东。此时的渤海舰队驻泊青岛,而顶头上司吴佩孚兵败后退居武汉,渤海舰队一时间成了无根之木。吴佩孚兵败后浮海南下经过烟台时,温树德等曾向其请示海军在青岛如何应付局势,吴说:“我去后,你们在青岛就取割据形式,以后如何再说。”渤海舰队司令温树德在吴佩孚大势去后,无所依附,只好听其自然。
1925年5月中旬,张作霖命张宗昌与温树德接洽收编渤海舰队事宜。当时,渤海舰队向背的关键无非是权势和经费,奉系军阀的权势正盛极一时,经费问题,张作霖也表示不成问题。张宗昌在与温树德接洽收编问题的同时,又着手削弱渤海舰队在地方的势力。渤海舰队驻青岛多年,势力已逐步扩展到市政方面,高级军官莫不各兼一职,如温树德兼任胶澳商埠督办,各舰长兼各局、所长,这是张宗昌主鲁后所不能容忍的。7月15日,张宗昌免去温树德的胶澳商埠督办职务,使其专任渤海舰队司令。随即,将胶澳商埠局收归省辖,并进行改组,将渤海舰队军官所兼各局所长全部撤换。
由于张宗昌在收编渤海舰队的问题上已表露出据为已有的倾向,因此张作霖又派沈鸿烈和张学良直接插手这件事。沈鸿烈派舰长尹祖荫和冯涛到青岛,与他们在烟台海校的同班同学、时任渤海舰队肇和舰参谋长的赵梯昆和楚豫舰舰长胡文溶联系,请他们协助将舰队拉到东北。但是,他们既未经温树德的许可,也没得到舰队中掌握实权的军士长级士兵的同意,根本无法调动舰队,另外赵、胡本人对同东北海军合并也颇多顾虑,结果尹祖荫、冯涛的活动没有成功。这之后,张学良又到天津亲自与温树德接洽,温树德表示只要东北能提供经费并发清欠饷,舰队便可接受指挥。张学良首先要温树德将渤海舰队调到秦皇岛,待其检阅后再作决定。温树德率渤海舰队开赴秦皇岛,计有巡洋舰3艘,炮舰4艘,驱逐舰3艘,运输舰1艘。此外,尚有“海琛”、“肇和”、“同安”3舰,因故障和正在修理而留在青岛。19日,张学良、沈鸿烈在秦皇岛检阅了渤海舰队,感到非常满意。随后,张学良同温树德前往青岛,检阅留青岛的各舰。沈鸿烈则自秦皇岛返沈阳,向张作霖汇报检阅情况,并向张建议将渤海舰队与东北江、海防舰队合并改编为东北海军。沈鸿烈的改编方案,与张作霖的想法不谋而合,于是张电召温树德来沈阳召开海军会议。但是,渤海舰队的多数军官都不主张温树德亲去,以防他变。温树德本人对张作霖也存有戒心,所以,他一方面将秦皇岛的舰队调回青岛,一方面派代表赴沈,他本人则称病躲在天津。渤海舰队代表经与奉天当局多次协商谈判,直到9月底,双方才初步达成协议。
渤海舰队的改编即将成功之时,却发生了青岛海军的闹饷风潮。张宗昌主鲁后,尽管仍隶属于奉系,但已有了自己的实力和地盘,成了一个依附于奉系的山东军阀。他也想将渤海舰队控制在自己的手下,但又因张作霖要收编这支舰队,所以他不敢公然与之抢夺。张宗昌以为,既然自己得不到这支舰队,经费当然也不能由山东负担。因此,当时除调赴秦皇岛各舰拨发部分军饷外,留驻青岛的各舰已欠饷达数月之久。本来渤海舰队的中下级军官对与东北海军合并就十分不满,当改编协议马上就告成时,便归责于温树德。于是,“肇和”、“同安”二舰借口欠饷问题,于10月15日宣布独立。张宗昌闻讯后,立即抓住了这个收编渤海舰队的好机会,派所部旅长毕庶澄率兵前往解决。毕一面以武力弹压,一面答应发清欠饷抚慰,几天后,闹饷风潮平息。20日,张宗昌以温树德久病天津,已无驾驭之力,各舰共举毕庶澄为公开理由,将温树德免职,委任毕庶澄兼任渤海舰队司令,海圻舰舰长吴志馨为副司令。这样,张宗昌就把渤海舰队抓到了自己手中。
加入奉系
张宗昌接管渤海舰队后,国内接连发生了奉浙战争、郭松龄反奉、奉冯战争等一系列战争。毕庶澄的陆军本职也由旅长升为师长,再升至军长。当时奉系军阀因忙于应付战争,已经无暇顾及统一海军,况且东北海军与渤海舰队都参加了作战,这时再谈合并,必然会在张作霖与张宗昌之间挑起争端。但张作霖、沈鸿烈并未放弃将渤海舰队并入东北海军的愿望。1926年秋,渤海舰队的海圻舰赴旅顺日本船坞修理,沈鸿烈见有机可乘,便亲自率人到旅顺拉拢收买海圻舰士兵。舰上大多数士兵被沈鸿烈收买后,公开表示不愿再回青岛,甚至以闹饷要挟。舰长袁方乔见形势紧张,且已不能行使职权,遂离舰逃走。副舰长张衍学被士兵拦阻,没有脱身。沈鸿烈表示如果海圻改隶东北,不但按月发饷,而且一次发清以前的欠饷,以利弊说服了张。11月初,沈鸿烈抢夺海圻舰成功,将其编入东北海防舰队。
1926年12月1日,张作霖在天津就任安国军总司令。22日,张作霖决定任命靳云鹏内阁总理,海军总长由张宗昌推荐的毕庶澄担任。不料,吴佩孚发来电报,主张仍然维持顾维钧内阁,张反复权衡后同意。1927年1月12日,顾内阁改组成立,海军总长仍为杜锡圭担任。那时,直系吴佩孚、孙传芳两大军阀已被广东国民革命军的北伐打败,孙传芳率残部退守上海浙江。2月中旬,北伐军攻入浙江。张宗昌为夺取地盘,命直鲁军入江浙“援孙”。2月24日,鲁军第八军军长兼渤海舰队司令毕庶澄率部开往上海接替防务。毕在上海吃喝玩乐,不理军事。蒋介石委任其为第四十一军军长,他也不拒绝。3月21日,上海工人发动第三次武装起义,直鲁军退出上海。24日,毕逃回青岛。张宗昌的部将褚玉璞等揭发毕接受了北伐军的任命,4月5日张宗昌将毕枪决。7日,改任祝祥本为胶东防守司令兼第八军军长,升任吴志馨为渤海舰队司令。
6月18日,张作霖在北京正式组织安国军政府,并就任“中华民国陆海军大元帅”,宣称代表“中华民国”行使统治权。奉系军阀成了北洋政府的统治者,奉系海军也顺理成章地成为“国家海军”。7月19日,张作霖任命张宗昌为海军总司令,将东北海防舰队改为第一舰队,沈鸿烈任舰队司令,将渤海舰队改为第二舰队,吴志馨任舰队司令。两部海军虽在名义上合二为一了,但实际上仍各自为政。两部海军“统一”后,沈鸿烈仍在找寻机会夺取渤海舰队的领导权。他通过种种手段试图取得张宗昌的信任和赏识,并且还百般拉拢张的心腹亲信——胶东防守司令祝祥本,为其控制渤海舰队创造必要的条件。1928年4月北伐期间,吴志馨暗派代表与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蒋介石联系,结果被控下狱,后被处决。而第二舰队的司令一职则由第一舰队副司令凌霄代理。这次事件后,沈鸿烈升任海军副总司令并基本上接管了第二舰队。但第二舰队对于换主帅并不顺从,接着掀起一场风潮。“海琛”、“肇和”、“永翔”等舰艇先后起锚出港,并向当局提出三项要求,即释放前任司令吴志馨及赵、胡二舰长;发清6个月欠饷;另举司令,不受沈鸿烈节制,限5天答复,若不接受,即当武力解决。实际上,原渤海舰队的士兵是在抵制被合并到东北海军。
在这种情况下,沈鸿烈联合青岛防守司令祝祥本向济南张宗昌请示办法,张宗昌亲自到青岛平息了这场风潮。此后,张宗昌将海军全权托付给沈鸿烈,并令其整顿第二舰队。沈鸿烈将各舰旧舰长全部换掉,并整顿了闹风潮的士兵。整顿结束后,沈鸿烈在青岛正式设立了东北海军总司令公署排水量近2万吨。
这样,沈鸿烈就完全控制了渤海舰队,也可以说渤海舰队成为奉系控制下的东北海军的一部分。
参考资料
渤海舰队与北洋军阀.山东省情网>>历史上的山东>北洋政府时期>.
最新修订时间:2022-04-05 18:35
目录
概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