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世霖
清末民初爱国教育家
温世霖(1870-1934),原名温昱,字子英、支英,晚号铁仙,天津宜兴埠人。清末民初著名爱国教育家、政治活动家。曾追随孙中山反帝、反封建,任同盟会天津交通部长和国民党燕支部总干事、参议院议员、国会议员等职;曾国会议员温世霖参加新疆起义,被推为新疆都督;曾主办《醒世画报》《醒俗报》《公民白话报》,参与《新民意报》《人镜画报》《自由报》的发起工作,启迪民智、宣传进步。著有《段氏卖国记》《昆仑旅行日记》等,在社会上有着重要影响,成为宝贵的文献资料。
人物生平
温世霖祖上家传武学。祖父温长溥是道光二十七年(1847)武进士,官居山东登州总兵。父温联琇淡薄名利,弃武业,潜心钻研理学。母徐肃静为津门女教育家,曾受孙中山褒扬为“民国贤母”。二人创办“温氏家塾”。
温世霖自幼聪颖,受母亲教诲,少有报国之志。15岁考上清末最后一科秀才。光绪十一年(1885)中法甲申之战后,和议既成,清政府声明调回驻越南的清军,徐肃静“引为大辱”,于是命温世霖弃举业,走实业救国之路,就读北洋水师学堂、电报学堂。15岁的温世霖考入北洋水师学堂,师从严复,因腿疾提前肄业。20岁任铁路大臣胡燏芬书记、东征军幕僚,此外还曾任直隶督署、天津道署。
戊戌变法庚子事变后,温世霖奔走于淞沪粤桂,呼吁革命。因人微言轻未获响应而郁郁北归,受严、胡维新思想影响,东渡日本,寻求救国之路,决心兴教救国,提出“备私塾、废科举、倡新学”,主张把救国希望寄托于新式教育和妇女解放事业。光绪二十六年(1900),与温母在宜兴埠创办培贞女子学堂。光绪三十一年(1905),在老城里二道街荣家胡同创办普育女子学堂,引进西学。翌年,在宜兴埠创办蒙忠学堂(男校,后称民立第五小学,今宜兴埠第一小学)。
普育女子学堂成立后,办学的一切费用均出自温家。温世霖任该校监督,徐肃静任校长,母子二人亲自授课。他们提出“禁止妇女缠足”的口号,在校内组织“妇女救国演说团”,每逢周日,上街宣传演讲。为此,直隶总督袁世凯连下两道禁令,迫使普育学堂停办。温氏母子不屈不挠,继续坚持,使普育学堂名声大振,学生增加到50余人。普育学堂的办学宗旨逐步被人们接受,不但求学女子越来越多,商贾士绅也捐资扶助。为扩大发展,满足需求,温世霖四处奔走劝募。经严修等社会名流多方捐资,在火神庙旧址重兴土木,建设新校舍。光绪三十二年(1906)正式迁入,民国二十二年(1933)8月设立普育女子学堂中学部。1949年解放后,该校先后更名为女三中、九中、中山中学。
温世霖曾创办《醒俗画报》、《醒世画报》、《人镜画报》、《公民白话报》,宣传新政,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与孙洪伊等组建“天津自治研究会”,组织学界总罢课,率绅商学界代表赴京请愿,要求“速开国会”。
宣统二年(1910),温世霖被推为全国学界同志会会长。全国掀起国会请愿运动,温世霖以饱满的爱国热情积极投入。1月16日,各省国会请愿代表向都察院呈递了第一次请愿书。23日,他即与各界人士研究继续请愿方法,议决以直隶团体的名义直接上书请愿,发动各界签名,推举代表。5月初,他响应请愿代表团的号召,发起成立直隶国会请愿同志会支部,当选为干事长,兼交际部干事。6月第二次国会请愿失败,他又派人分赴各府组织同志会,更广泛地发动人民群众签名。10月5日,他作为请愿书的领衔人,率领数千群众到总督署请愿,首开全国发动群众游行请愿之端。继而参加国会请愿代表团第三次请愿。翌年1月7日,被清廷以“扰乱地方罪”发配新疆“严加管束”。
温世霖被发配新疆,一路上虽有巡警押解,但沿途各地人民并不将他视为罪犯,反而当作上宾。他经直隶(河北)、河南、陕西、甘肃、新疆5省,历时近半年,跋涉数千里,认真地考察,颇多感慨,将耳闻目睹,逐日为记,记载了沿途的见闻经历与社会,政治与经济,名胜古迹与风土民情,还有各地的教育状况,著成《昆仑旅行日记》。
因对清政府彻底失望,温世霖加入同盟会,被孙中山等推举为新疆都督,投身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后返回天津,任同盟会天津交通部长和国民党燕支部总干事。民国二年(1913)他当选为众议院议员,南下襄助孙中山,任广东军政府参政(事)。
民国八年(1919),温世霖因著《段氏卖国记》险遭暗杀。民国十二年(1923)当选国会议员,因误投曹锟选票,翌年退出政坛,从事教育及公益事业。民国二十三年(1934)12月24日病逝。
参考资料
古镇史话 | 教育先驱温世霖.古镇宜兴埠.2021-08-25
最新修订时间:2024-05-20 07:23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