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莲花形成于清末,至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由道情演化而来,清末民初已拥有大量听众,主要流行于浙南的温州市区、永嘉、瑞安、乐清、平阳、泰顺及台州的部分地区。
历史渊源
温州莲花形成于清末,由温州道情演变而成的曲种,其中有只唱不说的“大莲花”、“小莲花”、“对口莲花”,也有说唱兼备的“讲唱莲花”。
清末民初,温州莲花非常兴旺,有“大街小巷搭布幕,各宫各庙闹翻腾,街头巷尾摆香案,道情莲花唱词文”的描写,并且拥有大量听众,涌现出徐邦忠、吴文高、徐顺杰、李钩金等一批著名艺人。
20世纪50年代,艺人们又创造了“伴奏莲花”。其中永州籍温州莲花艺人朱翠月夫妇俩,既继续了道情的传统艺术,又不断吸收其他艺术养分,融化在自己的唱腔中,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丰富了温州莲花的唱腔艺术。
1958年,温州市区莲花艺人陈春华、戴春兰师徒演唱的《高机卖绡》参加了全国曲艺会演,受到周恩来总理的接见。
20世纪70年代末,瓯海藤桥曲艺队莲花组一行数人,师从陈春华,并以口传―录音―文字记录整理的方式,从陈老师处学得《高机与吴三春》、《黄三袅与林定郎》等温州莲花独有的传统曲目,还在陈老师的唱腔音乐、伴奏形式和演唱风格的基础上进行改革创新,对温州莲花的唱腔、前奏音乐加以丰富和设计,配以小型乐队伴奏,使该莲花组在温州城乡各地的演唱大受群众欢迎,甚至出现了排队买票听莲的欣喜场面。
艺术特色
表演方式
温州莲花的词句大多采用七字句,也有五字和十字句,一般双句押韵。演唱时,艺人往往在句中加入衬字、助词,以增强节奏,造成韵味。莲花的唱腔是在温州市永嘉县一带民间乡土音乐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它以“莲花调”为基础,而辅以“凤凰调”及温州民歌曲调。艺人演唱时会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灵活运用“快板”、“慢板”、“散板”、“叠板”等板式,形成独特的艺术效果。
表演唱腔
温州莲花的唱腔曲调有【开始曲】【道情窦】【莲花窦】【小莲花】【大莲花】【对口莲花】【悲腔】【慢板】【中板】【叠板】【快板】【垛板】【数板】【敞板】【凤凰尾】等。唱腔旋律以级进为主,多数唱腔由上手(主唱人)领唱,下手接腔(帮唱)。
曲调特点
唱句中间可以换韵,但以道白后换韵比较自然。唱句用韵避免连用相同字或同音字。唱句有表唱、人物唱之分。所谓“含句”,是词中人物的韵白,与戏曲人物的韵白相似,有出场引、定场诗、自报家门等。对瓯剧、京剧比较熟悉的词师,会套用某一出戏的“引”。数板句比较自由,三、五、七字均可,与温州流行的“打吵儿”相同,只需下句押韵即可。数板一般都是一韵到底,很少中间换韵。
温州莲花的一些主要曲调就是将当地民歌小调稍加变化而成,具有浓郁的民间地方风味。多数曲调可构成独立的唱段,也可与其他曲调连接在一起。
伴奏乐器
温州莲花的伴奏乐器最初只有一支道情筒和一副阴阳板(即竹板),20世纪初出现伴琴莲花,又加入牛筋琴、三弦、琵琶等,使音乐更为优美动听。
经典曲目
温州莲花有传统长篇书目五十余部。题材有与佛道教义有关的,更多的是世俗故事、民间传说,特别以《高机与吴三春》 《黄三袅与林宝郎》 《刘文龙》《双江渡》《赐金牌》《九曲伞》等一批故事发生在温州及其附近的独特书目著称。
流行地区
温州莲花主要流传浙南的温州市区、永嘉、瑞安、乐清、平阳、泰顺及台州的部分地区。
传承保护
流传现状
温州莲花书目VCD光盘大量现世,人们足不出户就能欣赏温州地方曲艺,民间对温州莲花的需求越来越少,温州莲花的演出市场也每况愈下,莲花艺人所剩无几,这一宝贵的地方曲艺品种已出现生存危机,长此下去,温州莲花将走向销声匿迹的边缘,亟待保护传承。
保护措施
2012年5月9日“非物质文化遗产日”,温州市举办温州莲花研讨会。市、区有关文化部门、温州大学音乐学院教师、民间文艺家、资深鼓词莲花艺人以及专家学者20多人参加会议,围绕温州莲花的保护、发展与传承问题,结合自身的研究心得、工作经历和体会,分别从温州莲花生存的现状、传承的途径和发展的生态营造等方面提出了许多建议,如做好传统曲目文本的整理,建立温州莲花档案库,积极培养莲花接班人等。会议交流、探讨了诸多理论和实践问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负责人还表示,要加强与温州大学音乐学院、市少艺校等艺术院校的合作,建立温州曲艺传播教育基地。
2019年7月5日,由永嘉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主办,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承办的2019年永嘉县国家级非遗项目温州莲花、省级非遗项目永嘉花鼓培训班举行开班仪式。
传承人物
戴春兰,女,1944年5月生,温州市区西浦桥头人。自小喜欢弹唱,被父亲送到温州民间曲艺团培训,拜师陈春华学唱莲花。1958年与师傅参加全国首届曲艺会演,演唱的《高机卖绡》获得比赛一等奖,受到周恩来总理等国家领导人接见。她还将三弦、琵琶等乐器运用到莲花演唱伴奏中,使原较为单调的唱腔音乐得以丰富和美化,强化了莲花演唱的音乐效果。2009年,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温州莲花代表性传承人。
入选非遗
2008年6月7日,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永嘉县联合申报的温州莲花”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22年9月,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履职尽责情况评估建议公示,温州市温馨瓯韵说唱团保护的温州莲花项目合格。
2023年10月31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温州莲花项目保护单位温州市温馨瓯韵说唱团评估合格。
2023年10月31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该项目原保护单位存在单位性质、机构等方面重大变化,不具备保护单位基本条件等情况,重新认定保护单位永嘉县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中心。
曲艺价值
温州莲花传唱内容大多为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其中有不少惩恶扬善的内容,它们是长期以来永嘉广大人民群众集体智慧的结晶,对后人有着借鉴教育作用;莲花词文大多采用七字韵文,其音乐是在温州永嘉一带民间乡土音乐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具有较强的音乐节奏感和较高的欣赏价值;温州莲花用永嘉方言演唱,浅显易懂,具有广泛的民众参与性和很强的地域特色。温州莲花具有广泛的民众性和很强的地域特色,是研究浙南民间文学与社会风俗的重要依据,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参考资料
温州莲花.温州莲花-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