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应星
国民党军官、清华大学第五任校长
温应星(1887-1968年),广东新宁人(今广东台山),是第一位从西点军校毕业的中国留学生,曾任清华大学校长。1909年毕业回国后,曾任任孙中山英文秘书,后经美国驻奉天军事顾问团艾伦少校向张作霖举荐,1921年秋赴东北任哈尔滨特警处处长。1928年4月任清华大学第五任校长,成为担任国立大学校长的将军第一人。此后先后担任南京国民政府财政部缉私处处长,财政部税警总团部总团长,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全国战地政务委员会主任委员,国民政府立法院立法委员等职。解放后赴美,1968年逝世。
人物生平
温应星(1887一1968),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警察宪兵研究班主任。别号鹤荪,广东新宁(今台山)人。天津北洋学堂、上海南洋学堂、美国陆军军官学校(西点军校)毕业。1897年考入天津北洋学堂(北洋大学前身),毕业后于1901年考入上海南洋学堂(交通大学前身),1903年秋毕业。任粤汉铁路广东段实习工程师,1904年春获得公费赴美国留学,先就读于弗吉尼亚军事学校,1905年6月15日考入美国陆军军官学校(即西点军校),1909年6月11日毕业。
随即回到广州,任广东黄埔陆军速成学堂(第二期)数学教习,兼任军事助教。1912年春任粤军独立旅(旅长黎萼)司令部参谋长。1913年夏任孙中山英文秘书,后任第三课课长,沪军都督(陈其美)府(参谋长黄郛)副参谋长。其间曾任上海宋氏家族的家庭教师,一度任宋美龄专职教师等。1914年春起任川汉铁路督办处工程师,湖北大冶铁矿工程师,浦口商务局工程师。1920年春任警备旅旅长,后经美国驻奉天军事顾问团艾伦少校向张作霖举荐,1921年秋赴东北任哈尔滨特警处处长,1926年春任东三省特别区警务处处长,兼任中东铁路警务处警务长。
1928年春辞职返回北平,1928年4月任清华大学第五任校长,成为担任国立大学校长的将军第一人。1930年春任南京国民政府财政部缉私处处长,后一度出任上海市公安局局长。1932年淞沪抗战后任财政部税警总团部总团长,率部驻防上海市郊。1932年7月所部改编为宪兵第五团和第六团,任中央宪兵司令(谷正伦)部副司令官,兼任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十期警察宪兵研究班主任。1934年任财政部税警总团司令部总团长,率部驻防江苏海州地区。1936年1月1日获颁四等宝鼎勋章。
1937年3月卸财政部税警总团司令部总团长职。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任全国伤兵管理委员会主任。1944年夏美军参谋总部派遣军团司令辛普森将军,来华洽商美军登陆事宜。为配合美军的登陆计划,国民政府任命其为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全国战地政务委员会主任委员,工作刚展开不久日本即宣布战败投降。抗日战争胜利后,任军事委员会高级参谋。1946年7月31日被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铨叙厅颁令叙任陆军中将。1946年10月当选为国民政府立法院立法委员。1949年后赴香港居住,其间多次赴台湾活动。
1968年5月19日、28日,温夫人与温将军在9日内相继去世,温将军享年81岁。临终前,他遗言给子女:希望叶落归根,安葬到家乡广东新宁;如若不能如愿,就安葬在西点军校。当时正值“文化大革命”,他的第一遗愿未能实现。1968年6月5日,西点军校在美国阿灵顿国家公墓为温将军举行追思礼。
主要事迹
温应星1904年公费赴美国维吉尼亚军校就读,1905年转至西点军校学习。当时赴美留学的学生一般都要在清华这所预备学校学习英语,而他没有这段经历,所以英语基础较差。除外语成绩略逊外,其他各科成绩都优良。1909届的学生一年级时共有学生141名,他的数学成绩列第34名,后来他的同班同学巴顿因数学成绩不及格而从1908届留级到他的班上,多学了一年数学的巴顿这次数学成绩仅排第31名。温应星的《实用军事工程》考了全班第2名。1909年,他以第82名的名次毕业。和他同期毕业的同班同学中出了4位上将、3位中将、8位少将、13位准将,共28位将军。其中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曾任盟军副统帅的戴维斯上将、曾任第三军团司令的巴顿上将等。
温应星从西点军校毕业后,立即返回祖国,为国效力。他先在广东军校担任数学教师,1913年被孙中山先生以上校军衔聘为英文秘书参加革命,帮助孙中山处理各种涉外或军事事务。1914年他被派往川汉铁路局、大治铁矿、浦口商务局担任工程师至1920年。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后,一命鸣呼,中国开始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奉系军阀张作霖控制东北。日本帝国主义利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美忙于在欧洲的争夺无暇东顾之机,在远东地区大肆扩张,对我国东北虎视眈眈。张作霖为了增强军事实力,牵制日本的侵略势力,要求美国政府派遣一个军事顾问团帮其指挥军事。美国政府也想借机控制张作霖,打破日本当时一国独霸中国的局面,遂向东北派出一个军事顾问团。为了便于和顾问团联系,张作霖急需一个既懂英语又精通军事的中国人当翻译;刚好顾问团中有一个斐伦少校是温应星在西点军校的同班同学,便向他推荐了温应星。当时的国民政府也觉得派遣温应星去东北,可以更清楚地了解日本帝国主义在我国东北的侵略动向和美国与张作霖的关系,就批准温应星去东北工作。1921年,温应星被张作霖任命为中东铁路警务处处长兼美国军事顾问团翻译,一直工作到1928年皇姑屯事件张作霖被日本人炸死后,才返回北京。其间,他对民国政府了解东北的政治动态,日本帝国主义在我国东北的侵略行径以及张作霖和美国政府的关系,做了大量工作。
随着“五四”反帝反封建爱国运动取得初步胜利,一些卖国贼被免职,青年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大增。面对国难当头的危急形势,北京一些高校的学生对那些缺少爱国热忱,闭塞守旧,一天到晚叫他们“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学究校长烦躁不已,多次掀起驱逐校长的运动。清华大学的学生曾赶走两位校长。堂堂著名国立大学校长的位子引起不少官僚、政客、学究的觊觎,使当时的国民政府十分为难。恰好这时温应星完成了在东北的使命回到北京。他在美国名校的学历,归国工作的经验使其成为清华大学校长的首选人物,也是众望所归。1928年,温应星任清华大学第五任校长,平息了这场争夺校长的人事风波。他也成为光荣的“清华人”,了却了他出国前未能在清华读预科的遗憾。由此,他也成为民国时期唯一担任过国立大学校长的军人。
1932年,温应星被国民政府任命为财政部税警总团中将总团长。该支部队清一色的德国装备,聘请德国顾问进行训练,是国民党军队中装备最精良、训练最有素,极具战斗力的劲旅之一。抗日战争爆发后,该部队担当了抗日战场上的重要角色,在“八·一三”上海保卫战中奋勇作战,重创日军;后来又远赴印度、缅甸战场抗日,配合盟军作战,立下赫赫战功。抗战中,因敌强我弱,大量国民党士兵负伤。他们因得不到妥善安置与照顾而不满,酿成伤兵闹事等事件。这类事件既引起社会的动荡,也影响前方抗日将士的情绪。于是国民政府决定让温应星将军出任全国伤兵管理委员会主任。
1939年11月,中华民族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为了取得美国人民的同情和支持,受国民政府的委派,温将军专程赴美宣传中国的抗战形势,揭露日本侵略者对中国人民的残暴罪行。在美国,他利用过去老同学、老朋友的关系,向各种社会团体宣传演讲,接受媒体采访,他说:“抗战中中国虽然损失惨重,但会继续奋战下去。”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11-08 20:11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