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江文庙四川省成都市在温江城区文庙街,又称柳城文庙或鱼凫文庙。建于宋
咸平初,明末毁于兵事,清康熙八年(公元1669)重建,清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年间迭经扩建。民国时期曾一度作为县中学校址,曾为温江区人民政府办公地。2002年,区政府从文庙搬出,2003年,开始对文庙进行整治改造,同时兴建文庙广场、文风阁、牌坊、照壁、棂星门等建筑,并在东侧和南侧规划设计宽约20米的步行街道,街道外围为仿古建筑群落,与文庙主体建筑风格匹配,结构更趋完整。
温江文庙在温江城区文庙街,建于宋咸平初,明末毁于兵事,清康熙八年(公元1669) 重建,清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年间迭经扩建。民国时期曾一度作为县中学校址,曾为温江区人民政府办公地。1984年2月16日(农历正月十五日),文庙 大成殿因火灾被焚毁,左右两庑,东西两亭、二殿、泮池等尚保存原建筑风貌。大成殿现按原貌重建.2005年10月重新对外开放。
1984年2月16日(农历正月十五日),文庙大成殿因火灾被焚毁,左右两庑,东西两亭、二殿、泮池等尚保存原建筑风貌。大成殿现按原貌重建.2005年10月重新对外开放。温江是4000多年前古蜀鱼凫王国领地。因鱼凫王建都,下令广植柳树作为国界,鱼凫古都杨柳依依,史称“柳城”(今温江城北鱼凫城遗址)。鱼凫亡国后,每年鱼凫城依然万柳迎春,隋代建万春县,民间称柳城,因水道迁移,县城南迁即今柳城,唐代更名温江。县内种柳风俗盛行,最后一次大规模种柳树是清嘉庆年间大修时,于环城濠沟沿堤植柳700余株,
柳城的美誉流传了整整四千年。温江文庙也叫柳城文庙。
温江文庙历史文化片区的重新打造历经4年。还庙于民,并配套修建文庙广场和林阴街区,给温江市民提供了一个休闲逛街、文化
娱乐的好地方,也使温江中心城区出现了一个崭新的人文景观亮点。 温江文庙是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
温江区大力实施“文化名区”战略,启动了文庙历史文化片区整治建设。该工程历时4年,分3个阶段分步实施,是温江文庙有史以来规模最大、保护最好的“千秋工程”。
2003年启动的文庙修缮工程,按照“现状维修加固为主,局部落架修复为辅,古今技术兼而用之,杜绝任何破坏性建设”的修缮原则,对文庙内泮池、拜台、礼乐亭、东西庑、大成殿进行了修缮维护,恢复新建了棂星门、影壁、奎星阁等;2004年起,开始实施文庙周边协调区建设,扩建了文庙广场3000平方米,新建了营业用房2000平方米和进步、文明牌坊;2005年,区委、区政府决定将隆建街、小南街、文武路一并纳入文庙保护片区进行整治和改造,对文庙进行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修缮和维护,启动了文庙林荫街区建设。文庙修缮和隆建街、小南街、文武路的道路改造以及雨污分流、管线下地、绿化建设、风貌整治等已经完成,为传承城市文脉,隆建街、小南街已正式更名为赞元街。建成后的文庙历史文化片区,其文庙大成殿采用重檐歇山顶,黄色琉璃瓦,整体金碧辉煌,巍峨壮观,作为温江区文化艺术活动中心,向市民免费开放;文武路、赞元街为商业步行街,绿树成荫,青砖灰瓦,古色古香,人行道上铺设100幅《论语》原文和译文及雕刻的插图,临街的白墙上绘制了
孔子的四大名徒的画像,一尊“孔子周游列国”的青铜雕像被安置在街口,令人仿佛置身20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