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病气分证
择具有典型温病气分证的特征
病例选择具有典型温病气分证的特征:壮热、不恶寒、口渴、脉数[1]、腋探体温超过39℃则收入观察病例。本组55例中,男33例,女22例,年龄3~45岁,平均21岁,发病时间:1天35例,2天14例,3天以上6例。体温39.1℃~39.5℃39例;39.6℃~40℃12例;41℃以上4例。
资料与方法
分型热在气分型主证:身热、面赤、恶热、心烦、大汗出、大渴喜冷饮、舌苔黄燥、脉洪大。痰热壅肺型主证:身热、咳嗽气喘、痰黄稠粘、或见胸痛、苔黄腻、脉滑数。热结胃肠型主证:高热或午后潮热,恶热,面目俱赤,呼吸气粗,大便秘结,或泻下黄臭稀水,腹胀满,按之作痛,烦躁或时有谵语,手足多汗,舌苔黄燥,脉沉数有力。里热夹湿型主证:身热、午后较高、脘闷纳呆、肢体困倦、渴不欲饮、大便结或溏、恶臭、苔腻、脉濡[2]。本组55例中按上述分型热在气分型24例,痰热壅肺型12例,热结胃肠型9例,里热夹湿型10例。西医诊断:流行性感冒12例,急性咽炎8例,急性扁桃腺炎10例,急性肺炎15例,其它10例。
护理方法
常规护理,按高热护理常规[3]拟定(1)保持病室空气流通,光线柔和,避免一切刺激。(2)注意观察体温、口渴、出汗、脉象及各脏腑的功能变化。(3)高热时可用冰敷,酒精擦浴、或用生石膏水灌肠退热。(4)口渴甚时应多喝凉开水,多吃西瓜。(5)出汗多时应及时擦干或更换衣服。(6)高热不退可在耳背及十宣针刺放血。(7)必要时用退热针剂肌注。(8)保持口腔清洁,因发热病人多有口腔粘膜干燥,加之全身抵抗力下降,容易引起口腔炎及粘膜溃疡,故应在晨起、睡前、饭后协助病人漱口,口唇干燥者可涂甘油或植物油。(9)注意神志的改变,若见心烦不安则是病情加重,应报告医生。
分型施护热在气分型:宜清热生津,用白虎汤+芦根煎水频服,保证足量的水分。痰热壅肺型:宜清肺泄热,化痰平喘,用麻杏甘石汤加连翘、黄芩、鱼腥草等药,日服数次。并持半卧位,定时捶背,以利痰易咯出,必要时进行吸痰。热结胃肠型:宜泻下泄热,用调胃气汤口服,并多吃纤维素类食物,保持大便通畅。里热挟湿型:宜清热化湿,用朴苓汤加减,忌吃生冷和油腻食物。
结果
护理效果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对感冒、风温肺热病的疗效标准[4]拟定:显效护理效果:主要临床症状消失,发热1天消退。较好护理效果:发热3天内消退,主要临床症状减轻。较差护理效果:热度超过3天不退,主要临床症状未改善。按上述标准55例中,取得显效护理效果的有15例,占27%,较好护理效果的37例,占67%,较差护理效果的3例,占5.45%。
最新修订时间:2022-05-05 21:13
目录
概述
资料与方法
护理方法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