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跃层
海面下一两百米、温度和密度有巨大变化的层
温跃层(Thermocline),是位于海面以下100—200米左右的、温度和密度有巨大变化的薄薄一层,是上层的薄暖水层与下层的厚冷水层间出现水温急剧下降的层。
黑潮区域
在日本本州以南的黑潮区域,温跃层位于500~700米深度,温差10℃左右,基本上是稳定的水层,称为恒定温跃层或主温跃层。若用10℃等温面的深度分布来推断北太平洋主温跃层的深度,则对应于黑潮及其延伸体的南缘(于30°N附近)最深,向南至赤道逐渐变浅,其北侧则急剧变浅。在东西方向上,偏西侧最深,向东缓慢变浅。在北大西洋,虽然湾流南侧比黑潮南侧深200~300米,但却显示出与北太平洋类似的分布情况。
内部结构
温跃层的内部结构有相当明显的地域差异。在北赤道流赤道逆流的边界附近,跃层在赤道海域内不仅最浅,且层内水温垂直梯度也最大。在赤道附近的赤道潜流中,可把跃层分为两部分:在赤道上,上部跃层为峰,下部跃层为谷,中间(潜流的中心)是水温较为均匀的水层。
温跃层内的水温梯度,从赤道逆流往北(或从日本以南往东)有变小的趋势,但在黑潮流域内则再度增大。在赤道海域以外,一般在海面附近出现另一类温跃层,它直接反映着海面的热收支情况:夏季旺盛,冬季消失,故称为季节性温跃层。如在北海道东南方的亲潮海域,在冬季对流期,会形成0℃左右的深厚上混合层,但在春夏、夏季,海面所吸收的热量积蓄于表层,并使海面附近的水温显著上升。加之由融冰形成的低盐水使表层的垂直稳定度进一步增大,因而妨碍了热量向下层扩散,导致季节性跃层特别发达。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11-07 09:02
目录
概述
黑潮区域
内部结构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