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锻
将模具加热至金属的锻造温度进行的模锻
温锻是将模具加热至金属的锻造温度进行的模锻。可充分利用金属的塑性,降低变形抗力。可用较小吨位的设备进行锻造。可使形状复杂的工件成形。多用于模锻时难变形的、变形温度范围狭窄的铝合金、钛合金及其他高温合金锻件的加工。温锻将金属加热到回复温度或再结晶温度附近进行的锻造工艺。温锻变形时加工硬化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因而锻造变形力比冷锻低,但大于热锻。锻件的精度、表面粗糙度、表面氧化、脱碳程度和力学性能则优于热锻件,与冷锻件相近。还可锻造冷锻加工难以成形的高碳钢与高合金钢材料。
定义
一般而言,对于形状不太复杂的低碳、低合金钢小型精密模锻件,采用冷锻工艺就可以成形;对于形状复杂的中小型中碳钢精密模锻件,冷锻方法难以解决其成形问题,或单纯采用冷锻工艺成本偏高,则可采用温锻成形。
一般来说,钢的再结晶温度大约在750℃左右,在700℃以上进行锻造时,由于变形能可得到动态释放,成形阻力急剧减小;在700-850℃锻造时,锻件氧化皮较少,表面脱碳现象较轻微,锻件尺寸变化较小;在950℃以上锻造时,虽然成形力更小,但锻件氧化皮和表面脱碳现象严重,锻件尺寸变化较大。因而在700-850℃的范围内锻造可得到质量和精度都比较好的锻件。
温锻指对于钢质锻件,将在结晶温度以下且高于常温的锻造。采用温锻工艺的目的是获得精密锻件,温锻的也就在于可以提高锻件的精度和质量,同时又没有冷锻那样大的成形力。温锻工艺的应用与锻件材料、锻件大小、锻件复杂程度有密切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