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职业技术学院
中国陕西省渭南市境内公办高校
渭南职业技术学院是经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的一所公办全日制专科层次的普通高等院校
历史沿革
合并前
原陕西省大荔师范学校
1905年秋,清政府在陕西渭南大荔设立同州实业中学堂师范部,为原陕西省大荔师范学校前身。
1914年,民国陕西省政府决定,将同州实业中学堂改建为陕西省立第二师范学校。
1934年冬更名为“陕西省同州师范学校”。
1949年大荔解放,陕西省立农业职业学校成立于民国三十二年(1943)并入陕西同州师范学校,被陕甘宁边区政府接管,称“陕甘宁边区同州师范学校”,同年更名“陕西省大荔师范学校”。
1970年陕西省渭南师范学校(渭南行署于1952年在渭南市区韩马设立)、渭南农技校(1963年在渭南市区杜桥设立)合并于大荔师范,命名为“渭南地区师范学校”。
1981年被陕西省定名为”陕西省大荔师范学校“。
原陕西省蒲城县师范学校
1959年陕西省蒲城县师范学校创建。
1974年,蒲城师范恢复办学并正式改名为渭南地区蒲城师范学校。
1981年被陕西省定名为“陕西省蒲城师范学校”。
原陕西省中医学校
1965年陕西省三原中医学校创办于陕西省三原县,隶属陕西省省卫生厅领导。
1970年陕西省将三原中医学校下放到渭南地区,校址迁到渭南市区杜桥,并更名为陕西省渭南地区中医学校。
1995年被陕西省定名为“陕西省渭南中医学校”。
2001年恢复陕西省中医学校名称。
原陕西省渭南农业学校
1965年陕西省批准渭南地区在蒲城县孙镇建立陕西省蒲城农业技术学校。
1972年,蒲城农业技术学校更名为渭南地区农业学校,恢复办学。
1981年被陕西省定名为“陕西省渭南农业学校”。
合并后
2004年陕西省政府同意陕西省教育厅在陕西省中医学校、陕西省大荔师范学校、陕西省蒲城师范学校、陕西省渭南农业学校4所中专学校的基础上设立渭南职业技术学院的请示。 2005年7月1日,渭南职业技术学院学院正式挂牌。
2011年顺利通过教育部陕西省高职专业评估。
2015年10月16日,渭南职业技术学院建校110周年,建院10周年。
2019年10月,通过教育部现代学徒制第二批试点单位验收。
2024年5月16日,渭南职业技术学院举行校史馆开馆仪式。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截至2024年2月,学校设有下设10个教学单位,开设三年制高职专业47个、五年制高职专业7个,涉及医药卫生、公共管理与服务、食品药品与粮食、教育与体育、农林牧渔、生物与化工、财经商贸、旅游、文化艺术、交通运输、电子与信息、装备制造、资源环境与安全、土木建筑等14个专业大类、30个专业类。
师资力量
截至2024年2月,学校有教职工966(含附属医院107人)人,其中专职教师556人,教授、副教授186人,博士、硕士研究生333人,双师型教师354人;聘请兼职教师166人,行业导师60人;陕西省科技新星、省级教学名师等省市级以上称号人才27人,课程思政教学团队3个,渭南市最美科技工作者1人。。
教学建设
截至2024年2月,学校获批省级专业教学资源库1个、省级在线精品课程8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项目3项;拥有4个中央财政支持的高职教育实训基地,2个省级示范性实训基地和6个校企共建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基地243个。
教学成果
截至2024年2月,近三年来,学院获省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教师教学能力比赛荣获省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11项;获批“十四五”首批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1部、省级“十四五”首批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6部,荣获省级职业教育优秀教材二等奖2部,主参编教材36部;获陕西省科学实验展演大赛三等奖1项,陕西省科技工作者创新创业大赛三等奖1项,渭南市最美科技工作者1人;获得省级以上学生技能大赛和双创大赛奖140项,其中:国家级二等奖3项、三等奖6项,省级一等奖13项,二等奖49项、三等奖46项;1金 10银12铜。
荣誉称号
学术研究
科研成果
截至2024年2月,近三年来,承担省级科研项目25项,市厅级科研项目46项;取得专利51项;发表论文300余篇;获得陕西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1项。
科研机构
截至2024年2月,学校获批组建市级工程中心2个,省级工程中心2个。
学术资源
截至2024年2月,学校拥有馆藏图书99.47万册。
据2024年5月学校官网信息,渭南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订购数据库5个,电子图书30万册。
《渭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为陕西省教育厅主管、渭南职业技术学院主办的学术期刊,为综合版,主要包括“高职教育理论”、“人文社科与经济旅游”、“数理科学与机电工程”、“中医药与护理”、“农业与畜牧兽医”、“渭南研究”、“书评与序跋”等栏目。
合作交流
截至2024年2月,学校承担渭南市落实“中国+中亚五国”外长第二次会晤成果工作任务,承担“现代农业科教实训中心”建设和“中亚五国职业农民培训”项目,首批20名塔吉克斯坦与乌兹别克斯坦学员完成培训;承担中非职业教育联盟处坦桑尼亚《基础护理》《外科护理》国家课程标准和课程资源开发项目和坦桑尼亚国家课程标准和课程资源开发项目;自2020年开始,与阿里职校签订对口帮扶框架协议,从“马背诊所”和“云端幼教”两个精准教培项目入手,为藏区培养乡村医生和幼教师资。
截至2021年12月,学校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吉利汽车有限公司等200余家企事业单位签订校企合作协议;校企合作修订人才培养方案130个、开发教材30余部、制定课程标准200余项,开设校企合作订单班21个。与德国、澳大利亚、马来西亚等国家相关院校开展交流合作项目;承接渭南市人民政府对几内亚的援助项目,建设渭南“一带一路”对非农业技术人员培训基地,完成几内亚农业技术人员为期一年的留学培养工作。结对帮扶澄城县,主动对接阿里地区。2020年,与阿里职校签订对口帮扶框架协议,从“马背诊所”和“云端幼教”两个精准教培项目入手,为藏区培养乡村医生和幼教师资。
2024年5月14日上午,渭南市中高职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工作中心在渭南职业技术学院成立。
文化传统
校训
明德、笃行、精技、强能
明德:语出《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原指《大学》的主旨,在于彰显人的光明品德。这里借用“明明德”,即通过教育“使美德彰显”,意在强调学院教育要德育为首。训诫师生要“以德立身”。笃行:语出《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意为增进学业要广泛涉猎,详细询问,慎重思考,明确分辨,尽力践行。“笃行”就是要努力实践,身体力行,使学有所成,知行合一。精技:“精”,精通;“技”,技术、本领。有精通技术之意,也有技能上精益求精之愿。强能:意即强化能力,提升水平,达到更高更强。
校训体现了以德修身、尽力践行、以技立业、以能为重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突出了为人为学修业的要求。
校徽
校园环境
一、六园
“六园”是指校园内楼与楼之间形成的自然院落,每个院落根据周边功能区域,栽植不同的植物形成景观庭院,并以植物名称命名:玉兰园、海棠园、梅园、栀子园、木槿园、紫荆园。
二、八林
“八林”是指校园内的八块集中绿化区,每区选一优势景观树连片栽植,形成林区:国槐林、油松林、雪松林、水杉林、银杏林、杜仲林、白桦林、红叶李林。
现任领导
杰出校友
地图信息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31 10:54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