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鼓楼,位于陕西省
渭南市临渭区向阳办老城街,建于隋大业九年(613年)。
历史沿革
前秦苻坚甘露二年(360年),设渭南县,以县城在
渭河南岸得名。
隋大业九年(613年),于现址建造渭南鼓楼。
明洪武二年(1369年),县丞吴云扩建渭南县城时,将鼓楼与县署合并,成为县署大门;嘉靖三十四年农历十二月十二(1556年1月23日),华县大地震,鼓楼被毁,次年重建。
清代,渭南鼓楼修葺。
1957年,原渭南县人民政府对鼓楼进行了全面维修。
1992年,临渭区政府拨付专项资金与渭南军分区进行维修保护。
1993年,渭南军分区和临渭区人民政府对鼓楼再次维修,由区文管会组织实施。
建筑特色
渭南鼓楼坐北朝南,下部为甃砖台座,通宽26.8米,通深16.6米,高6.8米。居中辟南北向券洞,券洞宽3米,高3.3米,进深16.6米。楼体面阔3间,9.8米,进深2间,6米,抬梁式,重檐歇山顶。一层周围廊,置廊柱18根,柱高3.4米,柱径0.25米,深1.56米。廊柱柱头置平板枋及立枋。通檐两椽,周施单步梁。南侧明间辟门,施六抹头隔扇门四扇。二层四面各辟八角形窗两孔。屋面布琉璃筒瓦,灰陶花脊。
文物遗存
渭南鼓楼南侧发券额嵌题刻“渭南县”,两侧分嵌“三秦要道”“八省通衢”;北侧发券额嵌题刻“具瞻”二字。
文物保护
1981年,渭南鼓楼被原渭南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2008年9月,渭南鼓楼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A区:建筑主体四周各外延5米。B区:A区四周各外延5米。
2016年6月,陕西省文物局公布施行《渭南鼓楼保护管理规划》。
2017年,陕西省文物局批复维修渭南鼓楼的立项报告。
2019年6月,渭南鼓楼因年久失修,墙体砖块脱落,瓦件松动,脊饰倒塌严重,二层地面裂缝,廊柱、门窗损坏,严重影响楼体安全。根据陕西省文物局批复,对渭南鼓楼实施保护维修工程。渭南鼓楼维修工程于2019年6月5日正式开工,9月30日竣工。
2021年8月30日 ,渭南鼓楼保护维修工程通过竣工验收。
旅游信息
渭南鼓楼位于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向阳办老城街。
乘坐渭南市公交1路或308路,到渭南老街站下车,步行即可抵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