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头村
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花东镇下辖村
港头村,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花东镇下辖行政村,中国传统村落,位于花东镇东北部、流溪河畔,村域面积2.83平方公里。
村落历史
港头村曾氏先祖曾晞尝相传为曾子的第五十一代。宋高宗南渡时,时任广西桂林节度使的曾晞尝率家人从江西庐陵县吉阳村迁入黄鹂响(今从化太平场),居住十多年后,再迁徙杨荷(今属花都)。宋宁宗十一年(公元1218年)7月,曾晞尝因军功受封广东粤东侯,赐北领地,于是全家迁往吉迳村。
元至正十八年(公元1358年),曾晞尝第五代玄孙曾文孙将家族从吉迳村迁入港洲(即港头)开基拓展,始有港头村。
港头村隶属于花东镇。曾经在1976年至2005年间划归北兴镇辖属,之后一直归属于花东镇。
2019年9月6日下午,《广州市花都区岭南特色美丽乡村精品示范村合作框架协议》签约暨广东美丽乡村振兴发展产业投资基金揭牌仪式在花都区举行,港头村将被重点打造为岭南特色美丽乡村。
港头村,花东镇广府古村,源自孔子高徒曾参后裔,立村逾六百年,原名“港洲”,因水势环绕得名,后改“港头”。
地理环境
港头村位于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花东镇东北部,紧邻华侨经济开发区,流溪河畔,村域面积2.83平方公里。
港头村地形地貌特征为丘陵、低洼地带,平均海拔为20米。
港头紧依南粤珠江流域巴江河,村溪涧纵横,大坑河、小坑河从东北流往西南,在村前汇入广州与北部地区联系的主要水路——流溪河,村落河汊、湖泊、水塘众多,具有珠三角传统水乡的环境特色。
港头村地处亚热带,属南亚热带海洋季风气候,终年气候温暖,雨量充沛。
村落格局
选址理念
港头村农田广袤,溪涧纵横,大坑河、小坑河从东北流往西南,在村前汇入流溪河,港头村村落选址符合广府地区传统村落选址的共同规律:近山、近水、近田、近交通,极具地域特色。
空间布局
港头村为典型的广府民居“梳式布局”。村落格局坐北向南,村前为池塘,村后是山丘,河流、小溪环抱村子,以始祖文孙曾公祠为中轴线,向东西两旁延伸。
建筑特色
港头村主要为明清两代建筑风格,现保存完好的古建筑共有80余座,其中祠堂、书堂、厅堂有6座,主要为三间三进或三间两进式人字或镬耳封火山墙,博古纹灰塑脊,传统民居建筑大多为三间两廊式,硬山顶人字山墙,龙船灰塑脊,使港头村成为广府地区传统村落的代表案例。
经济社会
人口
据2020年6月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官网显示,港头村有户籍人口2100人,常住人口1850人。
经济
据2020年6月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官网显示,港头村的主要产业为农业,村集体年收入7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14000元。
主要景点
综述
港头村保留有大量的古建筑,如“文孙曾公祠”、“云门曾公祠”、“云门别墅”、“序五祖”、“绍文堂”、“八家祖屋”、“福如楼”等,基本保存较好,村中建筑间以古巷相隔,现存古巷11条,每条古巷宽约3米、深约85米,港头村的主要街巷均铺设有花岗岩石板路,石材全部由外地购进,保存良好。
文孙曾公祠
文孙曾公祠位于港头村前,始建于明代,坐北朝南,面向水塘,祠堂为三间三进建筑,占地600多平方米,镬耳封火山墙,龙船灰塑脊,青砖墙,花岗岩石脚,石雕、砖雕、木雕及灰塑工艺较好,是港头村古建筑群中最为重要的一座。
拱日楼
港头村东头立有门楼拱日楼一座及一株三百多年的古榕树,门楼坐西朝东,高二层,镬耳封火山墙灰塑龙船脊,碌灰筒瓦青砖墙,大门嵌花岗岩门夹,石门额阴刻拱日楼。
古巷道
港头村村内古巷道有11条,南北走向,长约80米,宽约3米。从东往西依次为:安乐里、安宁里、安和里、安仁里、人和里、安怀里、中庸里、安善里、安义里、安福里、安居里,巷内民居仍有人住,屋内古井泉水清澈,仍可供饮用。
景点传说地
港头村村内保留着八大景点传说地:三水朝北、仙姑泼墨、睡狮听鼓、犀牛望月、社坛独钓、松荫归绿鹤、双坑隔社、南塘古寺等。
历史文化
历史人物
地方方言
港头村方言为粤语,又作广东话、广府话,俗称白话,海外称唐话,是一种汉藏语系汉语族的声调语言,中国七大方言之一,也是汉族广府民系的母语。
粤语发源于古代中原雅言,具有完整的九声六调,较完美地保留古汉语特征。粤语以珠江三角洲为分布中心。
物产美食
鲍鱼焖鹅为港头村有名的特色菜。鲍鱼口感嫩滑,而鹅肉入味酥软,吃到最后鹅骨变脆,鹅肉甘香沁人心脾。
荣誉称号
旅游信息
公共交通:广州市地铁三号线人和站下车,转花71路到大塘中学站下车,转花都从化线或花84路到港头站下车,再步行入村。
自驾游:华南快速——京珠高速---省道118。
参考资料
港头村.中国传统村落博物馆.
环境格局.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
最新修订时间:2024-10-30 09:14
目录
概述
村落历史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