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School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Hubei University)是
湖北大学二级学院,为湖北省高校试点改革学院。
办学历史
2006年3月,由原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和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的部分专业组建湖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2008年9月,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被批准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1月,学院“功能材料绿色制备与应用”重点实验室获批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立项,材料学学科评选为湖北省特色学科。
2010年11月,学院材料绿色制备与应用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通过验收。
2011年6月,学院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入选省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项目。9月,学院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获批教育部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
2012年11月,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被评为“十二五”湖北省优势学科。
2015年10月,学院材料科学与技术学科群获批省属高校优势特色学科群。
2017年5月,学院高分子材料湖北省重点实验室以优秀等次通过2015年度省重点实验室评估。12月,学院入选新一轮湖北省高校试点学院改革名单。
2018年1月,学院材料科学与化学学科入选湖北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学科”。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18年4月,学院设有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系、材料化学系、材料物理系、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系4个教学系,开设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材料化学、材料物理、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5个本科专业。
师资力量
截至2018年4月,学院有教职工97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5人,教授26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教师超过90%,有海外留学背景教师70%,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一、二层次人选、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湖北省“百人计划”、湖北省“楚天学者”计划等国家和省部级专家40余人。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王贤保等
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吴水林等
湖北省“楚天学者”计划:王正帮等
湖北省 “百人计划”:吴水林、王正帮、张豫鹏、唐浩林等
教学建设
根据2018年10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有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湖北省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项目1个,湖北省本科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湖北省品牌专业1个,校级实习实训基地1个;有新能源材料湖北省战略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材料化学中外合作办学、“荆楚卓越工程师”协同育人计划、材料类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等4个特色办学项目。
国家级特色专业: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湖北省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项目: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
湖北省本科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材料科学与工程湖北省本科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湖北省品牌专业: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校级实习实训基地: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实习基地湖北慧狮塑业股份有限公司
学科建设
根据2018年10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有湖北省一流学科1个,“十三五”湖北省属高校优势特色学科群1个,湖北省特色学科1个,湖北省重点学科1个,“十二五”湖北省优势学科1个;博士后流动站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个,二级学科硕士点1个,专业硕士学位点1个。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材料科学与工程
湖北省一流学科:材料科学与化学
“十二五”湖北省优势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
“十三五”湖北省属高校优势特色学科群:材料科学与技术学科群
湖北省重点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二级学科
湖北省特色学科:材料学
一级学科博士点:材料科学与工程
一级学科硕士点:材料科学与工程
二级学科硕士点: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专业硕士学位点:材料工程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根据2018年10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有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湖北省重点实验室1个,武汉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功能材料绿色制备与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湖北省重点实验室:高分子材料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武汉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武汉市高分子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科研成果
截至2018年4月,学院近五年来共承担各级各类纵横向项目300余项,其中,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863计划、973计划预研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级项目40余项,科研总经费达7000余万元,在Nat. Mater., Adv. Mater., Prog. Mater. Sci.,ACS Nano等国际权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500余篇,其中被SCI收录400余篇;授权专利70余项。
2006年,学院“无机功能薄膜的制备、显微结构与生长机制研究”课题获得了湖北省科技厅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不锈钢着色工艺”课题荣获2006年湖北省科技厅科学进步二等奖。2007年,学院完成的“仿生纳米结构材料和三嵌段共聚物可控合成及多形态自组装”成果获湖北省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二等奖,“超薄多层聚丙烯金属薄板胶”成果获湖北省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三等奖。2008年,学院完成的“高阻隔性聚乙烯-尼龙积层材料”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特种碳纳米材料的制备 化学修饰及性能研究”获湖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
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工程材料表面的润湿及其调控(参与,2015年)
学术资源
《
胶体与聚合物》是湖北省教育厅主管、湖北大学主办的科技期刊,其前身是
中国胶粘剂工业协会的会刊《聚合物乳液通讯》,期刊为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全文收录期刊、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统计源期刊、
中国期刊网、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
《胶体与聚合物》设有“研究与开发”、“技术与应用”、“专论与综述”、“测试与表征”、“知识与信息”等栏目,主要报道国内外胶体(乳液)与聚合物科学领域的理论研究、生产应用、分析测试、科技成果和市场动向等内容。
合作交流
截至2018年4月,学院先后建成湖北大学—旺旺集团(台湾)包装材料、武汉市威尔博节能环保建材等十多个校企研发平台;与日新科技、武汉石化、葛化集团、兴发集团、风帆表面、武汉骋风高分子材料等公司进行项目合作研究;先后与
英国曼彻斯特城市大学、
博尔顿大学、美国阿克隆大学、
加拿大约克大学、
德国吉森大学、
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
韩国东国大学等中国国外学术机构建立了学术交流和科技合作关系。
文化传统
融才求道,琢材成器
院训释义:以中国传统的“道器观”为切入点,以“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材”为中心,意寓汇聚天下英才,共同探求科学真理和人生真谛;仔细研究各种材料,琢磨各类人才,以期产出重大成果,成就栋梁人才。
青铜的冶炼及青铜器的铸造可视为中国材料学的发端,是材料加工的象征,鼎形制上庄重、美观,历来视为“国之重器”。同时,此“鼎”与汉字“材”的篆体相近,亦可代表学院学科。
鼎综合了中原鼎(司母戊大方鼎)大气、稳重与楚鼎(王子午鼎)具有线条美的特点。色彩上以青铜绿为主色,与学校校徽编钟色彩一致,以新型材料结构作为背景,体现了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学科特征。
现任领导
党委书记:何顺进
党委副书记:陈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