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南藤( Piper wallichii (Miq.) Hand.-Mazz.)是胡椒科胡椒属植物。攀援藤本;叶片硬纸质,椭圆形,顶端长渐尖,有小尖头,基部短狭或钝圆,两侧近相等,腹面无毛,背面被长短不一的疏粗毛;网状脉明显;叶柄无毛或被疏毛;花单性,雌雄异株,聚集成与叶对生的穗状花序。雄花序于花期几与叶片等长,总花梗与叶柄近等长或略长,苞片圆形,稀倒卵状圆形,边缘不整齐,花药肾形,子房离生,柱头披针形。浆果球形,5-6月开花。
植物学史
石南藤以“南藤”之名,始载于《
开宝本草》,又名
风藤丁公藤也。生南山山谷,今出泉州(福建晋江),
荣州(四川建昌)。生依南木,故名南藤,苗如马鞭,有节,紫褐色,叶如杏叶而尖。采无时”。
李时珍曰:“今江南、湖南诸大山有之。南藤细藤圆腻,紫绿色,一节一叶,叶深绿色,似杏叶而微短厚。其茎贴树处,有小紫瘤疣,中有小孔。四时不凋,茎叶皆臭而极辣”。从以上本草记载的产地、形态描述来看,与现时胡椒属植物的石南藤相符。
形态特征
攀援藤本;枝被疏毛或脱落变无毛,干时呈淡黄色,有纵棱。叶硬纸质,干时变淡黄色,无明显腺点,椭圆形,或向下渐次为狭卵形至卵形,长7-14厘米,宽4-6.5厘米,顶端长渐尖,有小尖头,基部短狭或钝圆,两侧近相等,有时下部的叶呈微心形,如为微心形时,则其凹缺之宽度狭于叶柄之宽度,腹面无毛,背面被长短不一的疏粗毛;
叶脉5-7条,最上1对互生或近对生,离基1-2.5厘米从中脉发出,弧形上升至叶片3/4处弯拱连接,余者均基出,如为7脉时,则最外1对细弱而短,网状脉明显;
叶柄长1-2.5厘米,无毛或被疏毛;叶鞘长8-10毫米。
花单性,
雌雄异株,聚集成与叶对生的
穗状花序。雄花序于花期几与叶片等长,稀有略长于叶片者;总花梗与叶柄近等长或略长,无毛或被疏毛;
花序轴被毛;苞片圆形,稀倒卵状圆形,边缘不整齐,近无柄或具被毛的短柄,盾状,直径约1毫米;雄蕊2枚,间有3枚,
花药肾形,2裂,比花丝短。雌花序比叶片短;总
花梗远长于叶柄,长达2-4厘米;花序轴和苞片与雄花序的相同,但苞片柄于果期延长可达2毫米,密被白色长毛;子房离生,柱头3-4,稀有5,披针形。浆果球形,直径3-3.5毫米,无毛,有疣状凸起。花期5-6月。
产地生境
世界:广布于印度(阿萨姆邦)、孟加拉国、中国、老挝、缅甸、尼泊尔、泰国。生于海拔310-2600米的林中荫处或湿润地,爬登于石壁上或树上。
中国:分布于中国湖北西南部(宜昌、兴山、巴东、恩施)、湖南西部(永顺、东安)、广西北部和西南部(龙胜、灵川、临桂、大鸣山)、贵州北部至西南部(沿河、遵义、安顺)、云南东南至西南部和西北部(西畴经双柏、景东至沧源、梁河、泸水、福贡、贡山)、四川北部(城口、昭化、青川、平武)和南部(绵竹、灌县、什邡、彭县、邛崃、天全、峨眉、马边、雷波、屏山、宜宾、庐州、江津)及东南部(酉阳、南川)、甘肃南部(文县)。
栽培技术
石南藤的栽培和养护比较粗放,对土壤要求不严。繁殖通常采用空中压条或扦插法。
空中压条:生长期间在母株上选择健壮的茎节,在节下剥去0.5厘米宽的皮层一圈,再用湿润的山泥包住以节为中心的4厘米宽的范围,也就是说包住剥皮处和不定根,稍留缝隙,以便浇水和察看。高压一般在3月进行。压条生根后,即可在翌年春季或当年秋季剪离母株,去掉塑膜,保留土团上盆。
扦插繁殖:不论老茎、嫩茎均可扦插。扦插可于早春3月间树木萌芽前或在9-10月进行。选择生长健壮的茎节,斜插于山泥中,让不定根埋在土里,土壤要保持湿润。如没有山泥,可用腐殖泥2份加沙1份,或草木灰1份塘泥2份代替。
病虫防治
石南藤的主要病虫害是地老虎和蚂蚁,所以使用的泥土必须进行消毒处理,消毒方法可用1500倍液的敌百虫消毒或把泥土放在烈日下暴晒。如发现其他病虫害时,可用1000-1500倍液50%的杀螟松或用80%的敌敌畏1000倍水稀释毒杀。
主要价值
茎入药,祛风寒,强腰膝,补肾壮阳。常治风湿痹痛、腰腿痛等。全株有浓烈的芳香味,特别适官于室内装饰。如在窗台上架设绳网,使其附于网上,好似挂了一幅绿色疏帘,显得婆娑绰约,姿态优美,四季都可赏叶、寻幽,是垂直绿化的上品。
保护现状
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2013年9月2日)——无危(L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