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College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 Engineering, Hunan University)是
湖南大学下设的二级学院。
历史沿革
1982年, 湖南大学环境工程系成立。
1984年,成立机械工业部湖南大学环境保护研究所。
1986年,获环境工程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
1997年,中德环境技术中心获准成立。
1998年,获环境工程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
1999年,环境工程系改名为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2000年,获环境科学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
2001年,中加能源环境生态中心获准成立。
2003年,获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下设环境工程和环境科学两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同年获准建立环境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
2005年,湖南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成立;同年,国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环境生物与控制实验室”获准成立。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截至2020年4月,湖南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开设2个本科专业。
本科专业:环境工程、环境科学
学科建设
截至2020年4月,湖南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拥有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1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类别;有1个国家首批“双一流”建设学科,1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湖南省重点学科。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环境科学与工程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环境科学与工程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环境科学与工程
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类别:资源与环境
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环境科学与工程
国家重点学科:环境工程
湖南省重点学科:环境科学与工程
2012年,湖南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的“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在国家第三轮学科评估中排名全国第8位。
2016年,学院的“环境科学与生态学”学科进入全球ESI前1%。
2017年,学院的“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在国家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评B+。
师资力量
截至2020年4月,湖南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有教职工60人,其中教授20人、副教授20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53人,其中37人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负责人,8人是国家863项目、973课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负责人。
国家级教学团队: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团队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曾光明、
黄国和、
罗胜联注:名单不全
教学建设
截至2020年4月,湖南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拥有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有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环境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中心
国家级特色专业:环境工程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环境工程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环境科学
截至2020年4月,湖南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湖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
截至2020年4月,湖南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学生近五年获得湖南省优秀博士论文5篇,湖南省优秀硕士论文10篇,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论文2篇;获钱易奖学金、上海同济高廷耀环保科技发展基金会“青年博士生杰出人才奖学金”、宝钢优秀学生奖10余人。本科生获全国大学生环境实践虚拟仿真创新大赛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首届全国大学生食品工程虚拟仿真大赛一等奖1项,ACM-ICPC程序设计竞赛铜奖1项等奖项。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0年4月,湖南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建有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环境生物与控制实验室
科研成果
截至2020年4月,湖南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近五年承担了30余项国家级重大、重点项目,其中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湖南省成果科技重大专项等;发表SCI论文600余篇。在期刊Science上发表letter论文9篇。2017年国家发明专利申请95项,获授权24项;2018年国家发明专利申请65项,获授权20项;2019年国家发明专利申请29项,获授权45项。学院累计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四等奖3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6项、省部级二等奖18项、省部级三等奖40项。
文化传统
湖南大学环保文化节由共青团湖南大学委员会、长沙市生态环境局岳麓分局主办,湖南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承办,旨在为长沙市的广大市民和大学城师生普及环保相关知识,培养提升环保意识,往届系列活动包括环保植树节、森林日、摄影大赛、环保知识讲座、环保电影展等。截至2021年,已成功举办十八届。
现任领导
地图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