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Marxism School of Hunan University)是
湖南大学下设的二级学院,入选
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
历史沿革
学院前身
1950年,中共创始人之一、时任湖南大学校长的
李达亲手创设了马列主义教研室。
1985年,在马列主义教研室等的基础上成立湖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系。
1961年,湖南财贸学院设立的马列主义教研室。
1985年,马列主义教研室更名为政治理论课部。
1989年,政治理论课部更名为马列主义理论课部。
1999年,湖南财经学院人文科学系成立。
合并发展
2000年,原湖南大学与原湖南财经学院两校合并后,将原湖南大学的人文社会科学系、原湖南财经学院的人文科学系、原湖南财经学院基础课部语文教研室以及工商管理系经济文秘专业(方向)合并成立湖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系。
2003年3月,以人文社会科学系为基础,成立湖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2016年,入选湖南省级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
2019年7月,入选第三批
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据2021年9月湖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官网显示,学院备案了
马克思主义理论1个本科专业。
学科建设
据2021年9月湖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官网显示,学院有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3个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1个学科为湖南省高等学校“双一流”建设学科。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马克思主义理论
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马克思主义理论
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马克思主义理论、哲学、政治学
湖南省高等学校“双一流”建设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
2013年,国家第三轮学科评估结果公布,湖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排名第11位。
2017年,湖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在国家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评B+。
师资力量
据2021年9月湖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官网显示,学院有教职工75人,其中教授21人,副教授29人,助理教授16人,行政管理9人。博士生导师16人,硕士生导师34人。教师中有中央“马工程”首席专家1人,国家教材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委员1人,教育部课程中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材基地评审专家1人,国家社科基金评审委员会专家1人,国家教学名师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教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3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人,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师影响力标兵人物1人,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师影响力人物2人,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学能手1人,教育部思想政治教育中青年杰出人才支持计划1人,全国高校优秀中青年思政课教师择优资助计划1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
国家社科基金评审委员会专家:张国祚
注:名单不全
教学建设
据2021年9月湖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官网显示,学院入选
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和湖南省级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建有1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国家级精品课程:毛泽东思想概论
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
孙子兵法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根据2021年9月湖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设有6个教研部,建有4个干部人才培训平台。
据2021年9月湖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官网显示,学院成立以来获省部级以上教学科研奖励共42项。其中,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部省级特等奖1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2项,优秀奖4项。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据2021年9月湖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官网显示,学院拥有5个省级特色研究基地。
科研成果
据2021年9月湖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官网显示,学院建院以来,共主持各级各类项目300多项,其中有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大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9项(特别委托项目4项、重大项目4项、重点项目7项);教育部社科项目16项(重大项目3项、重点项目1项);省社科规划项目56项(重大项目7项,重点项目21项)。在人民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社科文献出版社等出版学术专著60多部,编著或主编著作50部,主编教材或参编教材27种。在《
求是》《
马克思主义研究》《
哲学研究》《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高等教育研究》《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人民日报》(理论版)《
光明日报》理论周刊等期刊和报刊发表论文180多篇,在CSSCI来源期刊发表660多篇论文。获教育部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2项;湖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6项。
文化传统
据2021年9月湖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官网显示,学院举办有“学雷锋”系列活动、“我心中的思政课”——微电影展示活动、学术诚信知识竞赛等文化活动。
现任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