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木刻版画艺术与雕版印刷术一样,创始于
华夏民族,这的确是值得引以自豪的事情。然而,若要追溯木刻版画的源头,却不是轻而易举能得出结论的,由于早期作品的一无所有,使得它准确的产生时代和早期存在的面貌成了一个难解之谜。根据文献与实物考察,中国的木刻雕版印刷在唐代已经相当流行。当时佛教盛行,全国有大小寺院四万多座,僧尼遍于各地,利用雕版印刷术来印刷佛经、经卷,就成了宣扬佛教的有力工具。1900年在敦煌莫高窟发现的唐成通九年(公元868年)镌刻的《金刚般若波罗密经卷首图》,可谓是世界上最早的印本木版画。从其刻印之纯熟、印刷之精美来看,完全可以推断在它的前面,应有相当长的一个发生期和发展期。宋代以来的木刻版画,逐渐摆脱着宗教画的范围,出现在科技、艺文书中。同时,也开始出现了确切意义的民间刻制年画。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汴京“迎岁节,市井皆印卖门神。”吴自牧《梦粱录》记汴京岁终“纸马铺印钟馗、财马、回头马等。”沈括在《补笔谈》中详载:“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上令画工摹拓镌版,印赐两府辅臣各二本,是岁除夜,遣入内供奉官梁楷,就东西府给赐钟馗之像。”可见民间木刻版画的普遍,比之宫廷更见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