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白鲑(学名:Coregonus artedi)是鲑科、白鲑属的鱼类。最大个体3.6千克,2龄鱼体重达300-600克。体形细长侧扁,呈梭形。头较小。口较大,口裂斜倾,下颌通常稍长于上颌,口闭合时,颌长可相等或上颌稍突出,上颌向后延伸达眼正中的垂直线。眼较大,体被圆鳞,较大。背鳍较短,起点距吻端较尾鳍中央稍前。脂鳍小,位置较后,与臀鳍相对。体色背部为青灰色,体侧为银白色,腹部白色,鳍浅灰色。鳔l室,腹膜银白色。
动物学史
特金和伯纳切斯(Turgeon& Bernatchez,2001)检测了在整个北美分布的湖白鲑27个种群中的mtDNA多态性。mtDNA生成的亲缘地理学模式提小出该种是由两个广泛分布且在大多数地区相互混合的亲缘相近的世系所组成。然而,这两个类群在地埋分布上存在一些有趣的差别。从这些差别可推断一个类群从密西西比冰川庇护区经由冰川湖扩散;而另大西洋起源的类群通过先前扩散路线向东到达 哈德逊湾的排水区。
中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水产研究所最早于1997年3月从加拿大萨斯喀彻温省引进发眼卵,在黑龙江水产研究所渤海试验站鲑鳟色类受精卵孵化车间内流水孵化,并培育到11.3-19毫米幼鱼,进行大水面增殖试验。
形态特征
最大个体3.6千克,2龄鱼体重达300-600克。体形细长侧扁,呈梭形。头较小。口较大,口裂斜倾,下颌通常稍长于上颌,口闭合时,颌长可相等或上颌稍突出,上颌向后延伸达眼正中的垂直线。眼较大,体被圆鳞,较大。背鳍较短,起点距吻端较尾鳍中央稍前。脂鳍小,位置较后,与臀鳍相对。体色背部为青灰色,体侧为银白色,腹部白色,鳍浅灰色。鳔l室,腹膜银白色,
背鳍条10-15,
臀鳍条11-15,
腹鳍条11-12,
胸鳍条14-18,
尾鳍分叉明显。
侧线鳞63-94。
鳃耙数为38-64,
鳃条骨7-9。
脊椎骨50-63。体高为全长的20-30%,头长为全长的20-30%,眼径为头长的21-26%。
生活习性
湖白鲑系冷水性鱼类,生存水温1-26℃,适宜水温10℃左右,pH值6-9,水中溶解氧在1.5毫克/升以上时可正常生活。湖鲱届中上层鱼类,春季和初夏从浅水区向深水区运动,并一直在深水层的冷水中摄食生活;当秋季上层水冷却寸,它们又游进浅水摄食生活。有明显的季节性适温洄游行为。致死水温上限为26℃。
湖白鲑是典型的浮游生物食性。幼鱼主要摄食藻类、轮虫、枝角类、桡足类和水生昆虫幼体。成鱼食性较杂,主要摄食大型浮游动物、甲壳动物、糠虾和水生昆虫幼体,甚至小鱼。冬季冰下可摄食生长。
分布范围
湖白鲑是北美洲特有的白鲑种,广泛分布于北美洲北纬40-70°地区的湖泊、水库及江河。主要分布于加拿大、美国。
繁殖方式
自然繁殖
湖白鲑性成熟年龄为3-4龄,体重0.3-0.7千克,怀卵量2-5万粒。产卵期11-12月份,产卵水温3-5℃,至翌年4月初孵化出鱼苗,孵化期为100-50天。在内陆湖,当湖边开始结冰时在水深1-3米的浅水区,底质为沙砾或石底上进行产卵。在水温3.3℃达到产卵高峰,产卵时形成较大的鱼群,雄鱼较雌鱼早到产卵场,雌鱼产卵后游走。卵径为1.8-2.1毫米。
人工繁殖
为获得向湖泊、水库放养的苗种,可采用人工繁育技术。方法是从湖泊中采捕成熟的亲鱼,挤卵、挤精和授精。受精卵放入40厘米×40厘米×20厘米玻璃钢孵化槽中孵化,每个槽放5万粒受精卵,孵化的水源为涌泉水,孵化水温为3-8℃,溶解氧6-11.5毫克/升,孵化水交换量2-3次/时。水温6℃孵化需92天,水温5需106天,孵化率64%。
鱼苗孵出后,放在300厘米×77厘米×60厘米的流水槽中培育。水深10-15厘米,水交换量为0.2-2次/时,水温4-14℃,鱼苗孵出7-10天开始投喂煮熟的蛋黄悬浮液。2天后,投喂人工培育的丰年虫,每天投喂2-3次,每隔2-3天排污1次。体长达12-133毫米后投放到湖泊或水库。发现的寄生虫主要是绦虫和棘头虫。
保护现状
保护级别:列入《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1996年 ver 2.3)——无危(LC)。
主要价值
湖白鲑是北美洲大水面主要经济鱼类之一,也是重要的游钓鱼类。湖白鲑具有肉质细嫩鲜美、增殖速度较快、食物链短的特点,在水温25℃以下的湖泊、水库和有涌泉或地下水丰富的地区都可以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