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鄂边革命根据地
湘、鄂两省的边界山区开辟的苏维埃区域
湘鄂边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湘、鄂两省的边界山区开辟的苏维埃区域。1928年4月,贺龙在桑植、鹤峰边界收集起桑植起义后失散的部队,坚持游击战争,部队扩大到1500余人。不久,部队整编为工农红军第四军,同时成立了湘西前敌委员会,贺龙任军长兼书记。9月,部队遭到敌人“围剿”时又大部溃散,经整顿后,全军只剩下91人。由前委率领到鄂西咸丰、利川、建始地区游击。1929年初,鹤峰县苏维埃政府正式建立,此时部队也已扩展至1000余人。3月,红四军击溃了鹤峰、桑植、玉峰3县团防的进攻,并攻占桑植县城。至此,湘鄂边苏区初步形成。9月,敌人又以优势兵力进攻桑植,红四军反击失利,被迫转移至鄂西。年底,攻占了长阳,并建立了长阳县苏维埃政府。接着,又消灭了长阳、巴东等县边界的一些团防,苏区面积得到扩大。根据中央军事部的指示和鄂西特委的要求,湘鄂西前委先后3次率红四军东进,经过4个月的苦战,终于在7月进至公安,与红六军会师,组成了红二军团。后受左倾错误影响,红二军团损失惨重,改编为红三军,继续斗争,直至1933年12月放弃恢复湘鄂边苏区,创建湘鄂川黔新苏区。
发展过程
工农武装成立
1928年2月24日,周逸群、贺龙在领导了荆江两岸武装暴动之后,率贺锦斋、李良耀等人按中央原定计划,离开石首赴湘西组织武装斗争。29日,抵湖南桑植县洪家关。经过一段时间的深入发动群众,集中了约3000人和700余支枪的队伍。3月下旬,正式成立工农革命军,贺龙任军长,贺锦斋任师长。下辖两个团,由贺桂如、李云清任团长。4月2日,工农革命军举行起义,攻占桑植县城,组建了以李良耀为书记的中共桑植县委,成立了县革命政权。工农革命军的建立和武装起义的胜利,使当地反动当局十分惊慌,即派国民党第43军李毓仁旅和陈渠珍部两个团,分别向洪家关和桑植县发起攻击,工农革命军因刚刚组建,作战失利,大部溃散。周逸群与贺龙从此失去联系,周逸群即返回鄂西地区领导武装斗争。贺龙率余部转至红土坪,总结了失利的教训。为了武装斗争再起,贺龙、贺锦斋、李良耀、王炳南等领导人分别到桑植、鹤峰、慈利等县边境筹集枪弹,收拢失散人员。6月初,工农革命军在红土坪等地集中400余人。趁李毓仁旅西撤之机,在小头埠伏击其后卫,歼敌参谋长以下官兵100余人,缴枪100余支以及大批弹药,使士气为之一振。部队迅速发展到1500人。6月中旬以后,上级先后派陈协平、黄鳌、汪毅夫等到桑(植)鹤(峰)边界,以加强武装斗争的领导。根据湖南省委指示,成立湘西前敌委员会,贺龙为书记。接着正式成立了工农革命军第4军,军长贺龙,参谋长黄鳌,秘书长陈协平。下辖第1师,师长贺锦斋,党代表张一鸣。
工农革命军第4军成立后,先后转战桑植、渫阳、石门等地,与国民党正规军及团防武装开展了十分艰苦的游击战争。参谋长黄鳌、师长贺锦斋先后牺牲,部队遭到重大损失。余部在贺龙率领下,回师桑(植)鹤(峰)边界。至11月上旬,剩下百余人的工农革命军在敌军四面包围的严峻形势下,由贺龙、王炳南、贺英分别率领移师湖南龙山、桑植和湖北宣恩、鹤峰等县交界处转战游击。11月中旬,工农革命军第4军百余人在鹤峰堰垭附近的梅坪岩休整。此时,前委收到邓小平10月4日批示交通员送来的中共中央指示信,初步传达了中共六大决议精神,就游击战争的主要任务、游击战争发展、地方暴动以及对土匪、民团武装的策略作了指示,特别强调“在大的敌人的包围下”,“宜竭力避免与敌人的主要力量直接冲突”。“应积极帮助发展群众组织”,“你们的武装只有在广大群众当中才能生存和发展”。中央的这些指示,使湘西前委明确了游击战争的发展方向,对红4军和游击战争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这是工农革命军第4军的一次重要转机。
11月下旬,前委为了贯彻中央的指示信,在鹤峰堰垭对部队进行整编,疏散病员,坚决处理了滕树云、朱炳章阴谋拖枪投敌事件,清除了不纯分子,将部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4军(简称红4军),仍由贺龙任军长。此时,中共施鹤部委(即施鹤临时特委,属中共鄂西特委领导)书记杨维藩(已参加王锡九的“黑洞神兵”)给贺龙来信,介绍了咸丰、利川一带的“神兵”情况,邀请红4军去施鹤地区开展活动。
红4军整编后,按中央指示精神,除留一部兵力在桑、鹤边界坚持斗争外,集中主要力量,组织92人、72支枪的队伍,从堰垭出发,向国民党军事力量薄弱的宣恩、咸丰、利川、建始、恩施等地进军,以开展游击战争,发动群众,发展武装,开辟根据地。为了加强党对部队的领导,成立了党支部,由陈协干负责。这支部队人数虽少,但都是红4军的精华,他们立场坚定,作战勇敢,军政素质较高,战斗力很强。为了迷惑敌人,取消了师的番号,设第1路指挥,由王炳南负责。11月25日,红4军进至宣恩县沙道沟、高罗、李家河地区,镇压了一批顽固的土豪劣绅,扩军30余人。29日抵达宣恩县晓关地区。此地农民乾文统以“不派夫、不出粮”为口号,成立了“神兵联谊会”组织,曾与民团、川鄂军阀部队作战。乾文统在神兵和群众中声望很高,很有号召力,此次在贺龙的亲切教育争取下,率部起义,参加了红4军。前委根据乾文统的情况,决定将参加红4军的神兵仍由他负责指挥。12月2日,黄子全领导的施鹤游击队在宣恩草场坝加入了红4军。此时,中共施鹤县委已停止了活动,杨维藩任黑洞神兵“精灵宫第1军第1路司令”,并以“督办利川宣抚使”的名义,东抚利川。12月3日,前委与杨维藩会合于老屋基。
根据地的初创
12月,贺龙收到中共鄂西特委来信,委托湘西前委负责领导施鹤地方党的工作;并受中共湘西特委之托,将湘西前委改为湘鄂西前委,仍由贺龙为书记,除原有前委委员外,增补杨维藩为前委委员。此时湘鄂西前委的中心工作,就是研究如何解决好“黑洞神兵”的问题。咸丰黑洞精灵宫“神兵”组织。是清末秀才王锡九拉起来的,曾率“神兵”与川鄂军阀部队、土匪作战而得到贫苦农民的拥护,成了川、鄂、湘、黔边界的一股武装力量。王锡九手下有两员大将,一个叫李宝山,号称“李大菩萨“与贫苦农民尚保存有一定的联系;一个叫李长清,号称”铁拐李”,是个豪绅,横行乡里,民愤很大。前委根据这些情况采取了区别对待的政策,对其头目,采取争取和分化的办法,对会众则采取团结教育的办法。贺龙亲自找王锡九谈话,做争取工作,特别加紧了对会众的教育工作。结果,李宝山部有八九十名“神兵”加入了红军。李长清正率部在利川县汪家营为非作歹。12月14日,贺龙率红4军抵达汪家营,以杨维藩“利川宣抚使”的名义,去除了几个反动头目,缴步枪20余支,机枪2支,部分“神兵”群众参加了红军。当地群众称为“贺龙智取汪家营”。这时红4军已发展到300多人,100多条枪,扩编为两个大队和1个“神兵”大队,王炳南任第1大队大队长,文南甫任第2大队大队长,杨维藩兼任第1特科大队大队长。15日,离开汪家营至川鄂交界之板桥休整,发动群众。23日。部队开进恩施梭步垭,始悉恩施马文德部因内讧,张团倒戈撤走。前委鉴于建始县城无正规部队,仅有团防数十支枪,决定舍恩施而图取建始县城。当时湘鄂西前委称之为“建始暴动”。
12月24日上午8时许,红4军开始攻击,团防仅50余支枪,战斗力弱,经30分钟的战斗,团防溃败,建始县城被红4军攻克?处决了反动县长陆祖质,缴步手枪数支。下午,又处决了几个贪官污吏。25日上午8时,焚烧了县署一切文件、税契,发表了告工农贫民书,宣传党的暴动和土地革命政策和意义,受到广大贫苦农民的热烈拥护。当天,红4军主动撤离建始县城,下午抵达恩施城南重镇崔家场,相机解决了当地团防,缴枪1支、战马数匹,处决反动官吏数名。126日,红军突破五花寨,击溃团防,缴枪数支。28日,红军抵达鹤峰邬阳关,与陈连振、陈宗瑜部会合。陈连振和陈宗瑜父子,都是当地土家族反抗暴政的领导人。1926年12月,陈连振父子为抗捐抗税,反对抓丁派夫,在鹤峰、建始、巴东3县边境组织了百余人的“神兵”,与民团、土匪对抗。后来共产党和红军为了改造这支“神兵”武装,从1928年4月起,先后派覃苏、刘植吾、汪毅夫等党员到邬阳关“神兵”中开展工作,秘密吸收了陈宗瑜等人入党,建立了党的组织。“神兵”接受了共产党的教育,精神面貌逐步改观,队伍日益扩大,在鹤峰、建始边界形成了一小块割据区域。此次红4军抵达邬阳关,受到陈氏父子的热烈欢迎。1929年1月3日,中共湘鄂西前委正式决定将邬阳关“神兵”200余人收编,编为中国王农红军第4军特科大队,任命陈宗瑜为大队长,覃苏为副大队长。同时处决了清乡委员及团董多人。这次收编“神兵”使红4军战斗力得到加强,对开辟湘鄂边革命根据地起了积极的作用。
根据地的形成
1929年1月7日,红4军进攻鹤峰,扫除了外围据点留驾司,进占两河口,当晚直逼攻取鹤峰县城的必经要道观音坡。观音坡两边悬崖峭壁,中间仅有一条羊肠小道,地形十分险要。鹤峰县反动县长唐耀庭和常练队队长田少梦带领部队凭险扼守,并修筑了工事,设有土炮和木滚,企图阻止红军前进。贺龙与王炳南、陈宗瑜等商议决定,用火诱敌,以声东击西战术夺取观音坡。当晚,部分红军战士打着火把在两河口游动,以迷惑敌人。陈宗瑜率特科大队为前锋,其他红军部队,趁机摸上观音坡。8日拂晓,陈宗瑜率队以勇猛动作冲向敌阵,田少梦的常练队见红军来势凶猛,如神兵天降,仓惶退却。王炳南率队尾追不舍,直逼鹤峰县城。敌设空城一座,将所有县警备队埋伏于县城后山,红军进城时遭敌反击,双方大战于城边之威风台,随后红军主力到达,向敌实施三面包围,激战约1小时,击溃县警备队,攻占了鹤峰县城,缴“汉阳造”步枪数十支,俘敌百余,反动县长遁逃。前委为了彻底消灭逃跑之敌,命红军一部于11日抵太平镇。上午7时30分,向退至东洞湾之敌发起进攻,经过激战,全歼逃跑之敌,击毙县长唐耀庭及典狱官,生俘常练队长田少梦及贪官污吏多人。此役,当时中共湘鄂西前委称之为“鹤峰暴动”。
中共湘鄂西前委在取得“建始暴动”、“鹤峰暴动”胜利后,便考虑在地处湘鄂边中心、地势险要、交通不便、远离大中城市、反动势力较薄弱的鹤峰建立革命根据地。1月13日,正式成立了鹤峰县苏维埃政府,由吴天赐任主席。当天召开有600余人参加的群众大会,宣布了县苏维埃政纲。同时,前委由5人增至7人。设立了秘书处、组织宣传科、农运特派员、士兵委员会、宣传委员会和经济委员会,前委下设党支部,管理红军党务。红4军亦进行了整编。红4军下设第1路指挥部及党代表办公厅。步兵第1中队及“神兵联谊会”编为第1特科大队;大刀会、双刀会编为第2特科大队;杨维藩部编为第2特科大队。共有干部战士400余人,枪200余支。前委根据敌我力量情况,认为坚守“鹤峰孤州”,一则不易守住,二则不利扩大政治影响,于是率红4军离开鹤峰县城,向四周开展游击战争,消灭区乡团防武装,发动群众。扩大红军,以巩固胜利成果。
红4军在游击作战频繁的情况下,曾多次派人与中共湖南省委、湘西特委和鄂西特委联系。1929年初,与以上三处党组织取得了联系,周逸群不断给贺龙写信,通告鄂西情况和中共六大精神。1月中旬,中共六大决议由卢冬生带到了鹤峰。贺龙接到中共六大决议后十分高兴,立即在鹤峰堰垭召开了湘鄂西前委会议传达学习,回顾检查在湘鄂边活动的经验教训。特别是检查了“左”倾盲动主义在红军中的影响,以及在游击中的一些过火行为,整顿了思想作风,明确了在农村要用游击战争削弱反动力量。深入发动群众,争取群众,扩大红军,建立革命根据地的指导思想,决定把开辟湘鄂边革命根据地作为中心任务。中共六大决议的贯彻执行,使红4军和游击战争得到更大发展,进入了创建革命根据地的新起点。
中共湘鄂西前委为了实现鹤峰武装割据,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率红4军再次攻占鹤峰县城,成立了中共鹤峰县委,恢复了县苏维埃政权;红4军积极向四周开展游击战争,消灭反动武装,调集县赤卫大队(后改编为警卫团)与一部“神兵”防守县城;派各区游击队设卡放哨,防止敌人入侵苏区;派得力干部深入农村,运用各种形式宣传土地革命的意义和政策;建立和发展党的基层组织及农民协会;发动群众开展没收土豪劣绅财物、取消地租、焚烧契约的斗争。经过1个多月的艰苦工作,鹤峰各区乡农民协会迅速建立,县建有赤卫大队,各区建有警卫团。全县还建立了5支游击大队,近千人,约400多支枪(包括部分火枪)。邬阳关还有干余名“神兵”在党的影响下与反动派作斗争。至此基本上形成了以鹤峰县城为中心,东起白果坪,南抵昌坪、红土、四门岩,西至奇峰观,北达邬阳关、石灰窑的鹤峰县“武装割据”。鹤峰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对湘鄂边的反动势力是个沉重的打击和极大的威胁。3月中旬,鹤峰著名土豪王文轩,以“湘鄂西民团联防总指挥”的名义,纠合五峰县孙峻峰、桑植县向风翔、刘子维,以及石门县罗效之、建始县文华轩、巴东县刘志斌等团防武装共约4000余人,分路向鹤峰根据地逼进,企图一举消灭红军和摧毁苏维埃政权,从而侵占革命根据地。湘鄂西前委根据敌我兵力悬殊和我群众基础较好的态势,决定以一部红4军为骨干,协同县赤卫大队和区警卫团负责阻击,牵制北线敌人和防守后方的任务;以红4、军主力先歼南线王文轩部,然后各个击破。18日下午4时,以正面诱敌深入,左右迂回包抄的战术,歼灭王文轩一部于离城20里之张家坪地区,当场击毙“湘鄂西民团联防总指挥”王文轩。是夜,贺龙率红4军乘胜追击,王文轩余部见总头目已死。遂仓惶逃窜。在左翼策应进攻的孙峻峰部闻讯丧胆,不战而逃。21日,红4军又击溃刘子维、向凤翔部,缴枪7支。北线之赤卫队、农民警卫团和红4军一部在陈宗瑜、汪毅夫等指挥下,在邬阳关地区击溃进攻之敌。此役,红4军及地方武装大获全胜,彻底粉碎了湘鄂边各县民团的联合进攻,保卫了新生的鹤峰县红色政权和革命根据地。
红4军随着游击战争的节节胜利,发展到干余人,枪增至300余支,战斗力大为提高。3月下旬,前委又吸收了部分农民警卫队员参加了红军。此时,罗峪谷志龙率土著武装百余人(69支枪)起义,投奔红4军,后编为红4军第2旅,谷志龙任旅长,汪毅夫任党代表,陈碧谋任参谋长。
3月底,马文德旧部及民团,分西北两个方向,以包围之势向红4军扑来。前委为了保全实力计,决定避实就虚,留地方武装坚持斗争,红4军于4月12日主动撤离鹤峰县境,向鹤峰、五峰、石门边界发展,以扩大割据区域。同时派鹤峰县委委员刘植吾与长阳县委代表接头,计划委任梅孝达(后叛变)为红4军第2路指挥,立即夺取长阳资丘的团防武装,红4军进至五峰县湾潭附近,得悉五峰孙峻峰团防已经设防,遂改道石门。16日,红4军到达石门县子良坪,进行休整;筹款、扩军,并委任共产党员曾藩支为石门县红军游击总指挥,领导石门游击武装开展游击活动。接着进至五峰鱼洋关,开展打土豪斗争。25日。经五峰、宜都边界进入长阳县,开展游击活动,对长阳武装暴动和游击战争作了具体指示。5月上旬,红4军返回鹤峰根据地休整。红4军此次挥师五峰、石门、长阳游击,不仅甩掉了敌人重兵的进攻,而且扩大了红军,推动了石门、长阳的游击战争和武装暴动。
红4军回师鹤峰根据地后,前委为了提高部队战斗力,夺取更大的胜利,决定再次进行整军。这时,贺龙收到了由周恩来于3月17日代表中共中央起草的给贺龙及湘鄂西前委写的指示信。指示信首先肯定了湘鄂西前委“不畏困难。带领同志及士兵忍饥耐寒地作了英勇的武装斗争,发动了不少的群众,并夺取了敌人许多武装,肃清了一些反动的民团,这些都是对的”。同时,就湘鄂西苏区的发展问题,主要是“暴动问题”、“游击战争”、“游击区内党的组织与群众的组织问题”、“游击中党的组织问题”、“游击队中党的组织问题及训练问题”、“目前政治局面”及“今后的出路问题”、“发展的区域问题”、“派遣军事人才问题”都作了指示。
指示信指出;对“农民暴动的直接行动,我们不但不应加以阻止,且应对农民自发的暴动极力加以领导”;对游击战争问题,信中提出要注意三点:“第一是脱离群众”;“第二是毁灭城市及大烧、大杀、,大抢的倾向”;“第三是散漫而缺乏组织”。强调“游击战争的主要任务,是实现农民斗争的口号,削弱反动派的力量及建立红军”。指示信介绍了毛泽东、朱德对加强党对军队领导的作法:“朱、毛军队中,党的组织是以连为单位,每连建立1个支部,连以下分小组,连以上有营委、团委等组织。因为每连都有组织,所以在平日及作战时,都有党的指导和帮助。”
指示信对湘鄂西前委今后的任务问题作了明确指示:虽然目前统治阶级内部各派正酝酿加紧准备更大的破裂——军阀战争,对湘鄂西的革命斗争是,有很好的发展机会,但是,还不是占领大的城市的时候,应在广大乡村中发动群众,深入进行土地革命。特别强调当时湘鄂西前委的主要任务,是“游击区域的扩大,群众发动的广大,决不应超越了主观力量(主要的还是群众力量,不应只看见武装的力量),而企图立刻占领中心工业的城市”。
湘鄂西前委经过学习中共中央的指示信,进一步明确了斗争的方向,结合实际检查并纠正过去存在的军阀习气和命令主义的作风,学习了毛泽东;朱德建设革命军队,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经验,加强了党对军队的领导和思想政治工作。各连、营分别成立了党的支部和营党委,发展了一批党员。在学习整顿的基础上,对红4军进行了整编。贺龙仍任军长。军下设第一路指挥部,指挥王炳南,党代表张一鸣;将原第1路的两个中队合编为第4团;因杨维藩拖枪叛逃被处决,由陈宗瑜任团长,徐锡如为党代表;独立第二旅旅长谷志龙,党代表汪毅夫。经过学习整顿和整编,使湘鄂西前委和红4军战略思想和战斗力又大大提高了一步。
在此期间,中共鹤峰县委根据湘鄂西前委的指示,召开了全县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和第一次苏维埃代表大会,学习贯彻中央指示信,分别讨论了党的建设和根据地的建设问题,使鹤峰苏区的工作得到全面发展。
1929年5月下旬,湘鄂西前委决定红4军向湘鄂边各县发展。除留一部分部队协同地方武装保卫鹤峰根据地外,主力向桑植挺进。这时,国民党“桑鹤联防剿共指挥”陈策勋,指挥刘子维团防以及慈利、大庸等县团防,分别向桑鹤边境的堰垭地区包围过来,企图围歼红4军。6月16日,贺龙率红4军一部,避实就虚,歼敌一部,打破了敌人的包围。接着,乘胜攻克桑植县城,组建了中共桑植县临时委员会、第二届县苏维埃政府、县农民协会、县农民自卫军,并决定在乡村建立革命政权,开辟革命根据地。此时,有一批青年农民参加红军,收编了投奔红军的土著武装覃辅臣部300余人,前委任命覃辅臣为红4军第2路指挥,下辖第11、12团。
蒋介石在武汉得悉贺龙指挥红4军在湘鄂边开展游击战争,建立县级红色政权的情况后,召湖南省主席兼“清乡”司令何键去武汉商讨“清剿”方案。6月中旬,何键陪同蒋介石抵长沙,密电驻辰州(沅陵)独立第19师师长陈渠珍,令其率领湖南省之桑植、大庸、慈利、石门、永顺和湖北省之鹤峰、五峰、宣恩、来风、咸丰等县地方反动武装,与国民党正规军吴尚、戴天明等师相配合,从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向桑植逼进,形成四面包围,
并以向子云旅两个团为前锋,直入桑植。湘鄂西前委决定以诱敌深入、各个击破之计,先歼向子云部。7月初,贺龙率红4军在南岔地区向周寒之团发起了攻击,歼灭其大部,击毙团长周寒之。此役谓之“南岔大捷”。
7月15日,贺龙率红4军趁向子云部渡过赤溪河兵力分散,立足未稳之机,突然两面发起攻击。向子云部在红军夹击之下,仓惶向赤溪河溃退。又因赤溪河上游刚下暴雨,河水猛涨,无法渡河,大部被迫缴械。向子云拉着骡子尾巴妄图泅水逃命,结果向子云及其以下官兵多数被洪水吞没。此役谓之“赤溪河大捷”。南岔、赤溪河二役,共歼敌3000余人,缴枪千余支;(挺)。至此,国民党军及地方反动武装联合“围剿”红4军的计划以破产
而告终。红4军声威大振,迅速发展到4000余人,使鹤峰、桑植两县红色区域联成一片。此后,贺龙率红4军向大庸、慈利、石门、五峰、长阳、建始、巴东、恩施、宣恩等县发展。
1929年12月中旬,红4军从长阳回师鹤峰,成立红4军第5路路指挥部,任命陈连振为指挥,刘植吾为党邬阳关为中心,游击于鹤峰、建始、巴东、五峰边界,沉重打击了当地团防武装。1930年1月,王炳南穿越宣恩边界,消灭了恩施红土溪团防,继而攻克新塘。随后在红土溪、宣恩椿木营等地建立了农民协会。2月,中共鄂西特委派万涛抵达鹤峰,向湘鄂西前委传达了中共中央关于红4军与洪湖红;6军会师,组建湘鄂边特委的指示,湘鄂西前委根据中央指示,决定挥师东进。同时,组建了中共鹤峰中心县委,汪毅夫任书记。从红4军抽部分骨干,组建了红4军独立团,王炳南任团长,文南甫任副团长,共2000余人。其主要任务是坚持就地斗争,巩固鹤峰、桑植根据地。
1930年3月2日,湘鄂西前委率红4军由邬阳关东进,途经五峰,遭孙峻峰团防阻击。4月下旬,贺龙率红4军主力第二次东征,歼灭了孙峻峰部,击毙孙峻峰父子。4月30日,红4军再次占领五峰县城。5月1日,宣布成立五峰县苏维埃政府、县农民协会和县游击大队。由易发琛任政府主席,朱西元任农协会主席,杨善成任县游击大队长。5月下旬,中共鹤峰中心县委在白岩溪召开了恩施、建始、鹤峰3县边界干部会议,成立了由杨清轩任司令、王殴安任副司令的“三县边防司令部”,下辖3个团,分别驻守白岩溪、中营坪和茅坪等地。与此同时,鹤峰、建始、巴东、五峰特别区农民协会成立,由鹤峰县游击大队政治委员邱本仁兼任农协主任,吴琛、陈大吾分别担任特区游击大队正副大队长。
至此,以鹤峰、桑植为中心的湘鄂边革命根据地发展到石门、慈利、大庸、长阳、巴东、建始、五峰、宣恩、恩施等县部分地区,纵横300余里,建立了主力红军、地方红军和游击队三结合的军事体制,先后建立了县苏维埃政权,相继开展了土地革命,形成了较为巩固的湘鄂边革命根据地,与洪湖革命根据地遥相呼应,对湖北各地的武装暴动和游击战争起了积极的支援、配合和鼓舞作用。
根据地的丧失
1933年7月底,由于国民党加大“围剿”力度,以及左倾错误影响(既夏曦“肃反”,导致根据地的红军力量出现较大下降),湘鄂边局势逐渐恶化。面对湘鄂边的不利形势,7月24日湘鄂西分局在烧巴岩召开紧急会议,讨论湘鄂边形势和红三军(原湘鄂边红4军发展而来)行动,作出了《关于巩固发展湘鄂边新苏区,争取革命战争胜利的任务的决议》。
烧巴岩紧急会议之后,湘鄂西分局被迫把主要精力放在恢复湘鄂边的武装斗争上来。于是,红三军兵分两路:贺龙、关向应率军部和九师(师长汤福林)去恩施、咸丰、利川开辟新苏区;夏曦率湘鄂西分局机关和七师(师长卢冬生)在湘
鄂边坚持斗争。这样分兵的目的在于既不放弃湘鄂边苏区,又可在较大范围内活动,牵制敌军,相机打击敌军,以减少其对湘鄂边苏区的压力。9月,红九师游击至桑植银石坪与红七师会合。湘鄂西分局在银石坪召开会议,决定七、九两师
继续分开行动。红九师先后到湖北利川、宣恩和湖南龙山一带游击。远在永绥的苗族农民石邦智,越过敌人的封锁线,在龙山参加了红军。其间红九师曾3次返回鹤峰苏区寻找红七师,均未成功。由于七、九两师分开活动,力量分散,不仅未能实现烧巴岩会议所制定的巩固老苏区、开辟新苏区的计划,反而导致了湘鄂边反“围”斗争的被动局面。由于敌军人数装备占绝对优势,红军却分散活动,难以集中优势兵力消灭敌军,因而陷人被动,被迫到处流动游击,频繁战斗,得不到及时补充和休整,导致人数锐减,甚至出现了枪多于人的现象。1933年11月,红九师与红七师在恩施石灰窑会合时,七、九两师主力加起来只有两个多团,名义上每个师仍有3个团,但没有营的建制,包括机关、后勤在内只有3000多人。
1933年12月19日,湘鄂西中央分局在咸丰大村开会,决定放弃恢复湘鄂边苏区,创建湘鄂川黔新苏区。至此,坚持了七年之久的湘鄂西根据地的斗争,因湘鄂边苏区的最后丧失而结束。12月下旬,中央分局率红三军前往湘鄂川黔边游击,开始了创建湘鄂川黔根据地的历史。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27 21:25
目录
概述
发展过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