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木偶戏传入之初,其道具为指头
木偶,由单人操纵表演;到清代中期,木偶艺人为了表演长剧的需要,创造出杖头木偶的形式,表演艺人也由一人增至几人,木偶戏班则逐渐发展出小班、中班、大班。
戏曲唱腔多样是湛江木偶戏的一大特点,有粤剧、白戏、黎戏、厓戏等,每一戏种的念白、唱腔皆保留了传统的风格和特点。粤剧木偶戏指表演时运用粤剧唱腔进行配唱;白戏木偶戏是以廉江白话演唱的地方戏曲,其唱词通俗易懂,多为七字句民歌格式,分上下两句,音乐与曲调有长腔、变体极腔、小曲曲牌等;而黎戏木偶戏则是以吟哦诗歌为主,唱词句格分上、下句,每句多为七字,也有十余字,数句为一段,其长短因内容而定,配乐只有一段简短的伴奏曲重复演奏。
湛江木偶戏表演大量借鉴粤剧的戏曲表演程式,木偶脸谱和粤剧脸谱一样,是类型化、性格化的化装,多模拟戏曲造型,分生、旦、净、丑、末等行当角色。木偶头像有通用、专用之分,生、旦、净、丑多为通用头像,而关公、包公则为专用头像,专用头像还有剧目中的特定造型,如孙悟空、猪八戒等。木偶表演题材多取自历史故事、神话故事、民间传说、传统戏曲剧本或长篇章回小说改编,代表作有《岳飞传》、《薛仁贵征东》、《西蓬击掌》、《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芙蓉仙子》、《张羽煮海》、《三调芭蕉扇》、《六国大封相》等。
湛江木偶戏十分讲究基本功训练,尤重托功和指功。托功要求艺人较长时间平稳地托举着几斤重的木偶,并根据剧情需要做出相应的动作。指功即以手指操纵木偶机关的能力,杖头木偶的头、眼、嘴、手等部位皆能活动,其操纵是靠手指控制。艺人以单手食指操纵嘴、耳活动,大拇指操纵双眼的开闭及左右活动,另一只手操纵木偶双手的动作,艺人的左右手要十分灵活,且具有强的协调能力,才能准确表达木偶角色的表情、动作等。
湛江木偶戏有着悠久的历史,其发展、衍变与粤西地区宗教信仰、民风习俗、地方戏曲等紧密联系,融文学、表演、造型、雕刻艺术为一体,是地方民间艺术的典型代表,对于研究湛江地区的民俗文化、戏曲文化和社会历史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