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重于热(Wet over heat),指的是赖附子,是一种
疾病。其两个方面发展包括化热化火、湿重于热。
表证解后,
病情往往向两个方面发展:一是化热化火,或热胜于湿,发展成白虎汤证;一是湿重于热,向着发热缠绵,昏沉困倦,口不渴或渴不多饮,四肢烦疼的湿温证方向发展。除上述症象以外,在体检时客观上的体湿虽较高(39℃或39℃以上),但病人自己只觉昏沉憋闷,并不知道有这样的高热,也无烦躁现象。
对这一证型的治法,历来是清热化湿,或者说是化湿清解。用湿热分利,解其胶结,也就是叶氏所谓“渗湿于热外”。根据患者的表现,分析其湿与热的比重,在临床具体运用时,又有淡渗利湿,芳香化湿,苦辛燥湿等法。但在实践中,所有这些方法,都不能速效,
病情往往仍反复缠绵不清,所以古人对它有“抽丝剥茧,层出不穷”之喻。
根据临床实践,发现以附子为主的扶阳逐湿法治疗本病,不但毫无不良反应,并且退热快两稳定。凡是发热不烦躁、口不渴或口渴不多饮的病人,都用附子。舌苔腻的程度,可作为用附子剂量多少的根据;
脉搏表观,一般只作参考,不作为是否可用附子的标准,用后疗效都较好。
阳被湿困,无以透发,才致病情
淹缠。阳得援而振奋,湿浊自然可逐。不一定寒湿才会伤阳,湿是阴邪,湿温湿热证,同样可以伤阳。通过实践,证明了这一点。关于附子的用量,
根援临床分析湿、热的比例(主要看口渴、苔腻的程度和困倦等精神状态的变化等)。每次处方从4.5g到10g不等。另外配用苍术、
陈皮、蔻仁、青蒿、
藿香、佩兰之属。药味一般不超过9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