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雪崩一般发生于一场
降水以后数天,因表面雪层
融化又渗入下层雪中并重新冻结,形成了“湿雪层”。在
冬天或
春天,
下雪后
温度会持续快带升高,这使新的湿雪层不可能很容易就吸附于
密度更小的原有的冰雪上,于是便向下滑动,产生了雪崩。
湿雪崩都是块状,雪坚硬、速度慢、重量大,质地密,不易清除。特别是在融雪期间,雪层易形成全层湿雪雪崩,其规模大,堆积量多,在雪坡上像墨渍似的,愈变愈大。因此摧毁力也更强。这种块
雪崩的形成区通常在坡度稍缓的雪坡上。因为陡坡上的粉雪(松散的雪)要几乎崩完了,才会轮到相对的缓坡,发生块雪崩。
湿雪崩的雪块下滑速度比空降雪崩更慢,沿途带起树木和
岩石,产生更大的雪砾。但一旦卷入块状的雪崩体中,就决不会有像遇到
干雪崩那样幸运了。而且它一旦停止下来会立即凝固,给交通运输、矿山建设、农牧业生产以及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危害,抢救工作往往也十分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