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汉字
溃(读作kuì、huì)是汉字通用规范一级字(常用字)。此字最早字形见于战国文字,也见于《左传》等战国以前的著作。本义是指水冲破堤岸。后由本义引申指乱流,漫溢。又由引申义引申出冲破,突破之义。
字源演变
“溃”字是形声字。此字最初见于战国时期文字(图1)。而后战国文字分化成两种类型,一种是《说文解字》小篆文字( 图2),另一种是秦代的文字。秦代文字比《说文》小篆文字更加的简洁。随后,两者都分别演变成了汉代文字。后期 演变便没有很大变化了。直至发展到了现代汉语。《说文》中说“”溃,从水,漏也。贵声。”“溃”是由“”和“”组成。“水”表义,其篆书之形像是水流一般,表示水冲破堤岸。“贵”表声。“溃”字的本义是漏水。《史记·项羽本纪》中说“直夜溃围南出,驰走。”这里引申为冲破。这同时也是引申义引申出来的意思。后也指大败。也有毁坏之义。
详细释义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卷十一 水部 胡对切
漏也。从水贵声。
说文解字注
漏也。漏当作屚。屋穿水下也。左传。凡民逃其上曰溃。此引伸之义。小雅,大雅毛传皆曰:溃,遂也。此皆谓假溃为遂。
从水䝿声。胡对切。十五部。
康熙字典
《巳集上》《水字部》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竝胡对切。音绘。《前汉·文帝纪》:大水溃出。注:旁决曰溃。
又乱也。《诗·大雅》:溃溃回遹。
又散也。《左传·文三年》:民逃其上曰溃。《公羊传》:国曰溃,邑曰叛。
又遂也。《诗·小雅》:是用不溃于成。
又怒也。《诗·邶风》:有洸有溃。《韩诗》:溃溃,不善之貌。
又水相交过曰溃。宋玉《高唐赋》:溃淡淡而𠀤入。
又溃濩,水势相激貌。郭璞《江赋》:溃濩泧漷。
又《集韵》胡隈切。音回。义同。
又户代切。音𢞐。与瀣同。
又胡骨切。音搰。决也。
字形书法
异体字
字形对比
书写演示
书法欣赏
方言集汇
◎ 赣语:kwi5 手软脚溃
◎ 粤语:kui2
◎ 潮州话:戈威6(愧)
音韵汇集
中上古音
韵书集成
最新修订时间:2024-05-18 00:09
目录
概述
字源演变
详细释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