溜井是指利用自重从上往下溜放矿石的巷道。它在平硐开拓或竖井开拓的矿山获得广泛应用。习惯所指的溜井有两种:一种是供上部阶段转放矿石或废石到下部阶段或下部矿仓,为一个或多个阶段服务的,称主溜井,它属于辅助开拓巷道;另一种是供采场内转放矿石到阶段运输巷道,为一个或多个采场服务的称采场溜井,后者属于采准巷道。
简介
溜井有圆形、方形和矩形3种形状。矿山主溜井(包括溜破系统溜矿井)一般采用圆形,采场溜井也大多采用圆形。但对顺路溜井,如充填法采场内顺路架设的溜矿井,为施工方便,也可采用木板或预制件构筑成方形或矩形。
溜井规格主要取决于溜井通过能力、矿岩块度、矿岩性质(湿度、粉碎性、黏结性、稳固性等)。矿山主溜井直径一般为3~4m,采场内顺路溜井一般为2~3m。采场溜井直径应不小于最大矿岩块度的3倍;主溜井(包括溜破系统溜矿井)溜放段一般不小于最大块度的45倍,而贮矿段一般不小于最大块度的5~6倍溜井数量除取决于
矿山生产能力、溜井通过能力、矿岩性质外,还应考虑矿石分采情况、围岩产出情况,以及运输设备的最优运输距离等。矿山生产能力在500万t/a以上时,应至少设置3个矿石溜井;如果矿山有2种以上原矿种类,且需要分采、分运时,应分别设置溜矿井;废石量较大时,可以考虑设置单独废石溜井。
用途
根据溜井的用途,其作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采场溜井:为提高装车效率,避免因车(有轨矿车、无轨汽车,以及
胶带输送机)等矿造成窝工,采场崩落矿石可借助于重力作用,通过溜井下放到本中段运输水平集中装车。
(2)主溜井:为实现集中运输,大部分矿山上部各中段采场崩落矿石通过矿山主溜井下放刮主运输水平,实现集中运输。平硐开拓的
矿山,如果上部高水平平硐不具备布置硐口工业场地的条件时,一般采用主平硐运输:上部各中段采下矿石,通过主溜井下放至主平硐水平,装车外运。
(3)溜破系统溜井:箕斗提升的矿井,为提高箕斗装满率,一般需设立井下溜破系统。井下采场运卅的矿石,卸入溜破系统溜井贮存,经破碎后装入箕斗,提升至地表。
(4)其他辅助溜井:矿山根据需要,布置各种专用溜井,实现物料的重力运输。如部分喷浆量大的矿山,为减轻
副井压力,可布置下料溜井,将喷浆物料,如砂石等通过溜井下放井下。
形式
根据溜井直立程度,以及溜井与各中段之间的连接方式,溜井分为垂直溜井、分段控制溜井、阶梯式溜井和倾斜溜井4种形式。
(1)垂直溜井
阶段溜井井身呈一条直线,中间阶段矿石由分支斜道放入溜井。该种溜井结构简单,不易堵塞,使用方便,开掘容易,是应用最广的溜井形式。但垂直溜井贮矿阶段高度受限制,放矿冲击力大,矿石易粉碎,井壁冲击磨损大,尤其是溜井深度大时维护困难。对于分支溜井,上下中段同时生产时,卸矿作业受到影响
(2)分段控制溜井
当矿山多中段生产、溜井通过岩层稳定性差、溜井施工困难时,为降低溜井施工难度,降低矿石在溜井内的落差,减轻矿石粉碎及对井壁的磨损,可将溜井按阶段分设控制闸门及转运硐室。
(3)阶梯式溜井
将溜井分成若干段,各段之间采用巷道连接。由于各中段之间需要转运设备,不仅投资大,而且管理复杂,运行成本高,效率低,除非矿石黏性大、易结块,高溜井放矿困难,一般不宜采用。
(4)倾斜溜井
该溜井形式是沿矿体倾斜方向将溜井布置在局部稳固岩层内。为实现顺利放矿,同时便于施工,溜井倾角一般应大于60°。由于倾斜溜井长度大,施工困难,溜井容易磨损,矿石细粒含量多或湿度大时,容易造成溜井底板矿石残留。因此,一般不建议采用此种形式。
位置选择
溜井位置主要取决于矿山开拓系统布置、矿岩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应根据矿体埋藏条件、运输巷道布置,以开拓工程量小、运距短、安全可靠、服务年限长、经济效益好等为目的合理确定:
(1)溜井应尽量布置在矿量集中,运输条件好,运输功小的地段;
(2)溜井应布置在岩层坚硬、稳固地段,尽量避开破碎带、断层、
溶洞及涌水量大的地段;
(3)溜井装卸口位置,应避免直接位于石门、运输巷道上方,以保证巷道行人、行车安全,减少对运输线路的干扰,防止矿尘污染运输巷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