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尾村
福建连城县北团镇溪尾村
溪尾村境内西面毗邻镇政府所在地,与省道204线相接,南面隔河与孙台村相望,东与江园村接壤,依山傍水,人口集中;村落面积3平方公里,辖4个自然村、19个村民小组,共600户、2290人。溪尾村是北团镇第二大村,村民收入主要以农业生产为主,其中烟叶种植是该村村民的重要收入来源。
村情村况
溪尾村境内西面毗邻北团镇政府所在地,与省道204线相接,南面隔河与孙台村相望,东与江园村接壤,依山傍水,人口集中;村落面积3平方公里,辖4个自然村、19个村民小组,共600户、2290人;每年正月二十,以村东的“忠武庙”为中心,走古事、游花蓬、踩高跷、奏十番、游大龙、演大戏、舞龙、舞狮、放神铳、恭迎“神农帝主”巡游溪尾村,表达村民对过去一年丰收的喜悦,寄托着对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祈盼;以种、养殖为主,主要是烤烟、地瓜、稻谷、生猪和淡水鱼。
溪尾村位于闽、粤、赣三省结合点革命老区福建省龙岩市连城县境内,加之种烟历史悠久,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老烟村”。针对该村田块零散不均匀、烟田基础设施落后的实际,当地烟草部门加大对该村的扶持力度,整理土地、修路建渠、建密集式烤房,整村推进现代烟草农业建设,大大改善了该村村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
溪尾村是北团镇第二大村,农民收入主要以农业生产为主。
溪尾村土地肥沃、气候宜人、无霜期长达297天,属典型的亚热带天气,雨量充沛,年均降雨量1800~2200毫米,年均日照1916小时,年均温度19.5℃,适宜万物生长;水利条件特好,水源充足。
经济
农业
2012年,溪尾村种烟1048亩,收购烟叶2247担,上等烟比例达72.28%,实现烟农收入253.87万元,户均收入6.86万元。烟叶种植是该村村民的一种重要收入来源之一。溪尾村烤烟种植历史悠久,是著名的烤烟生产基地之一。
当地烟草部门积极在溪尾村建设烟水配套工程,让排水渠贯穿整片田块,实现了旱能浇、涝能排、渠相连,提高了烟田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溪尾村推行“烟叶+红薯”、“烟叶+水稻”轮作模式,让土地得到充分休养。
商业
溪尾村近北团镇政府所在地,有供销合作社及一批个体工商户。
文化
照料储蓄社
连城县北团镇溪尾村20多个农村中年女人,成立了一家特殊的银行。银行里存的不是钱,是好事,只要村里谁家有困难,一发话,她们就会出钱出力。
为了传承和弘扬溪尾村妇代会“姐妹乐园”敬老孝亲的优良传统,探索新时期农村计生工作新举措,推动计生工作上新水平,促进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北团镇溪尾村于2008年3月20日上午召开计生“三结合”照料储蓄社成立大会。
走古事
溪尾村从嘉庆年间就开始走古事,已有200多年历史了。村民用走古事来祈盼全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锻炼、检验群众身体素质,为繁忙的春耕生产做准备。每棚古事挑选胆大、标致的十岁左右孩童两人,按戏曲装扮,化妆脸谱,身着戏袍,分别扮演天官、李世民、刘邦、刘备、周瑜、穆桂英等古代人物。扮演者一人直立在一条铁轩上,腰身用铁圈固定,一人坐立在轿台上,成两个层次。轿台由木柱镶成的方形框架,四周饰以精美的画屏、两根轿杆,每棚约400余斤,需20人抬。花车则用花束装扮得美轮美奂,里面安坐5岁左右的男女孩童各一人。
著名人物
黄光石,字筱明,乳名永德,别号混一子,连城县北团乡溪尾村人,生于清光绪十年(1884年)。少年时,父亲就已去世,家境贫寒,虽酷爱读书,但无力延师,靠刻苦自学。对诸子百家,无不通读,尤爱经学。一生对《易经》以及宋儒理学,性理大全诸书,作过深入研究。所以对阴阳变化之道,盛衰起伏之理,颇有所得。其治学主张独立思考,反对人云亦云。对某些理论,自有其独特见解。筱明体弱多病,采用静坐(即当今的气功)养生之术,转变了其原来的虚弱体质。民国3年(1914年),筱明将静坐祛病经验编写成书,定名《文川混一子静坐无为法》,书成得长汀友人的捐资赞助,得以付印问世。晚年对易理旁及释道两家学说,感受尤深,写有《混一子归一录》一书,深得本县名儒邓覃百的赏识,亲为圈阅,李步青、黄佩囊为之作序。惜其存书尽毁于“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浩劫中,仅有一部手稿,得其门人黄积韩、罗桂男私为保存幸免于劫 。筱明热心办学,对兴办地方教育事业不遗余力,常以办学建校为己任。“五四”运动期间,北团仅有一所育才小学,难以容纳全乡众多少年入学。筱明于是联系一部分热心办学人士,接受村民委托,兴办北山小学。经过3年的苦心经营,北山小学终于在民国11年(1922年)备案成立。筱明接受村民聘请任驻堂教师(相当于现在的教导主任),勤勤恳恳为地方培养人才,竭尽其力。他治学严谨,循循善诱,其门人常谓“筱明先生讲课,听之有味,记之不难,理解容易”。 筱明善于运用盈虚消长的易理,分析当时事物。且谈吐风生,说理动人,对旧社会的弊政深为不满,勉励后辈要洁身自爱,不要昏于名利。其门人江某奉调龙岩从政时,前来向筱明告别,筱明对他说:“当今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望尔体恤民情,解民疾苦。” 筱明一生安贫乐道,虽生活艰苦,犹怡然自得。两袖清风,从不越分。1954年,筱明无疾而终,享年72岁。
旅游景点
雨篷岩
连城县北团镇溪尾村有一处著名的旅游景点,人们称“雨篷岩”。
走近雨篷岩,雨篷岩旁边仙阁上的对联道出了雨篷岩的地理特点,“溪尾平地聚人家,雨篷半山开佛阁”、“雨调风顺原福地,蓬莱仙境换新装”。在这儿可以看见一块巨大的岩石,岩缝里一年四季流淌着清泉水(如图1所示),岩石上覆盖着一层厚厚的泥土,泥土上长满青草和松树,于是,当地人根据这个特点,形象地称这个景点为“雨篷岩”,当地人不仅可以到这个地方来避风避雨,而且可以来消暑纳凉。据当地村民黄河生说,“雨篷岩”岩中有美景,岩石的下面有个小洞,大人无法进这个洞,平时有鸟和蝙蝠从这个洞出入,村里的小孩打着手电筒从这个洞钻进去后,发现里面有一个很大的空间。
雨篷岩的由来还与邹应龙有关,邹应龙是南宋时期的官员,福建泰宁人。在雨篷岩附近的村民中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四堡和雨篷岩处在鳌峰山底和山腰,当年,邹应龙曾从四堡跑到鳌峰山的雨篷岩避难,雨篷岩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常流不止的清泉水救了他的性命,于是,他在雨篷岩旁边建了一个楼阁,以示纪念。
后来,邹应龙的子孙在四堡繁衍生息,邹氏成为当地的名门望族,为了怀念祖先,邹氏子孙经常来雨篷岩举办一些纪念活动。
古路亭
古诗云:“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按古代邮驿的通例,官道上十里设一长亭,五里设一短亭,专供官员、驿使休息换乘,同时也供民间商旅行人歇脚。连城县北团镇溪尾村的石砌古道,曾经是古代汀州府通往连城县、清流县的必经孔道,解放后古道基本上荒芜,然而路旁的古路亭,经过200余年的风风雨雨,却仍为田野耕作的村民提供避风挡雨的去处。连城县古代官道上尚存大小古路亭近百个,成为珍贵的文化遗存。
交通
溪尾村西面毗邻镇政府所在地,依山傍水,交通便利。
村貌
溪尾村民的辛劳为当地经济建设发展带来飞跃。
参考资料
北团镇19个行政村情况简介 .连城公安.2008-11-20
老村新事 .东方烟草网.2013-07-22
最新修订时间:2021-11-25 09:47
目录
概述
村情村况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