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源阁
山西省洪洞县的景区
溯源阁是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旅游景区景点,位于祭祖堂西侧,与望乡阁对称而建,是大槐树主体建筑“一堂两阁”之西阁,建筑造型为仿古四角攒尖顶三檐双层建筑,上层有爬廊与祭祖堂相连。溯源阁取义溯源,意在追溯移民史实,感念先祖功德。而溯源阁整体布局也凸显了溯源移民历史,展示老家文化这一主题。
溯源阁屏风为洪洞本地书法名家所写。屏风两边写着:古槐摇曳揽故旧,鹳鸟欢歌迎亲朋。汾水含情融血脉,儿女誓志振寰中。这首诗是2013年第二十三届祭祖大典的朗诵作品《大槐树新赋》的结尾诗词。屏风的中间部分主要是介绍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旅游景区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开展的书画、摄影、楹联诗词、工艺品设计和文化研讨五大赛事活动。这些活动展现了大槐树文化的博大精深,体现了槐乡儿女热爱家园的赤诚之心。
溯源阁右边的是大槐树文化研究中心成果展,大槐树文化研究中心是以研究大槐树文化为主要方向的地方性学术研究机构。它于2011年正式成立,由资深学者专家组成研究队伍,在研究大槐树文化方面取得不少成果。值得为您推荐的是张青的《大槐树志》与黄泽岭的《来自大槐树》,这被誉为“大槐树文化的百科全书”、“迁民足迹的记录者”。这些书籍对您全面了解大槐树历史文化、大槐树迁民足迹,是极好的帮助。
楹联书法展,楹联又称对联或对子,由诗歌中的对偶句演变而来,并不是独立的文学形式。唐代的楹联一般只在节日里书写并贴于门旁或门上,以渲染喜庆气氛,从宋代开始,楹联的应用范围大规模扩展,出现了寿联、灯联、书斋联、景观题咏评点联等,到明清时,楹联进入黄金时代,从王公大臣到平民百姓皆雅好于此。景点的楹联,是中国文学园池内不可或缺的一朵奇葩,其内容基本上是叙事状景、抒情议论、宣道说理、长短不一,其写作有自拟、有集句、有借用,其艺术技巧有工对、借对、嵌入、拆字等。
大槐树的楹联文化主要是围绕移民后裔的根祖情怀和故园情思。如此间布展:焚香同祭祖,落叶总归根。这是山东省田世昌先生对大槐树的寄思。祖先忠厚传家久;后裔贤能继世长。这是甘肃省董树业先生对古槐后裔的期盼。根系大槐,脉延九域;情牵洪洞,祖祭千秋。这是湖北省杨先瑜先生的对故园的希冀。天南海北的槐乡人,怀揣故土情思纷杳而归。情深之至,由感而发,将书法的美、楹联的意和大槐树的情相和,谱写出老家文化的华章。
对于老家的美,我们不仅用书法铭记着,更用影像记录着。大槐树寻根祭祖园不仅是亿万大槐树后裔寻根祭祖的圣地,也是摄影爱好者的创作圣地。
展板上精美的照片为第三届“根祖杯”摄影大赛的成果展示,这些照片是由来自全国各地的摄影爱好者在老家取景创作。这一幅幅汇聚洪洞风情道情的照片,定格了“华人老家”的精美瞬间,见证了“寻根祭祖”的永恒主题。
古色古香的橱窗中布展有精美的艺术品。这是大槐树特色工艺礼品、旅游纪念品创意设计大赛的优秀作品。其中汇集了葫芦工艺、陶瓷工艺、茶艺、扇艺、木刻艺术、碳刻工艺等作品。展品造型精美,工艺考究,内容广泛,多数带有浓郁的大槐树民俗文化和吉祥喜庆寓意。
唐代画家张璪曾提出“外事造化,中得心源”的艺术创作理论,意思是在创作的过程中应该以自然为师,结合自己心中的感受,方可创作出好的作品。其实不管是楹联书法、摄影、亦或是此间的工艺品。若无情以入,则不足以动人。我们鉴赏的这汇集大槐树文化的精美展品,更能体会槐乡后裔对大槐树浓浓的情。
家训墙,是姓氏文化的一个缩影,我们即将参观中华姓氏苑,您将领略更全面的大槐树姓氏文化。
地图信息
参考资料
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官网.
最新修订时间:2023-07-25 07:30
目录
概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