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血巴斯德菌是1932年由Newson和Crass发现并命名的菌种,它最先是从绵羊肺炎病例中分离到的。该菌按生化特性和致病力可分为A、TZ个生物型;根据英膜抗原和LPS复合物,在A、T生物型内可有15种不同的血清型和许多不可定型的菌种。
溶血巴斯德杆菌主要有4种毒力因子:
菌毛、多糖荚膜、
内毒素(LPS)及白细胞毒素(LKT)。菌毛能促使其在上呼吸道的定居;溶血巴斯德杆菌荚膜抑制补体参与血清的杀灭作用以及吞噬作用和该菌细胞内的杀死,荚膜加强
中性粒细胞的直接移居和该菌在肺泡上皮的吸附;溶血巴斯德杆菌的LPS能改变牛白细胞功能,对牛内皮细胞直接产生毒性,调节心、肺的血液动力供应,提高循环中类前列腺物质、血清促进素、cAMP、cGMP;LKT是由所有溶血巴斯德杆菌株产生的一种细胞溶解素,影响反刍动物白细胞和血小板,改变其低水平的功能,但导致高水平的溶解。
家畜、野生哺乳动物(狗、猫、羊、牛、兔、狮等)及禽类(鸡、鸭、鹅)的鼻咽部或肠道内,可致人畜感染,是人畜共患性疾病。由
巴斯德氏菌属引起人的种感染性疾病中,以出血败血性巴斯德氏菌所致者较多见,溶血性巴斯德氏菌和其他巴斯德氏菌很少引起人类疾病,但溶血性巴斯德氏菌感染人体后症状大多表现较重。人可被动物咬伤、或与动物密切接触被感染。本例患者为兽医,有与病畜接触史,血培养有溶血性巴斯德氏菌生长,诊断溶血性巴斯德氏菌败血症明确。
患者一般在被动物咬伤后数小时至3d内急性起病。伤口部位出现红肿和疼痛,通常经24~48h后伤口流出含有浆液的血性液体。部分病人有局部
淋巴结肿大或低热。严重者可并发骨髓炎、关节炎,甚至病变累及的肢体伤残。慢性呼吸道感染型:感染易发生在原有慢性呼吸道疾病的基础上,细菌侵入肺实质或败血症时血液中的病原菌侵入肺部所致, 主要引起肺泡部分病变,可导致硬化性肺炎。败血症型:多见于抵抗力降低的患者,如肝硬化患者发生巴斯德氏菌感染时,容易发生败血症。其原因可能是由于肝硬化患者的肝脏滤过细菌的功能减退,部分细菌不经肝脏而自侧支循环入血,且肝硬化时门静脉回流受阻,压力升高,促使门静脉与体静脉之间的侧支循环形成,就造成了有利于细菌经侧支循环避开肝脏滤除功能的条件。
巴斯德菌感染的抗感染治疗药物可选择:青霉素、
氨苄西林、
阿莫西林、二代和三代头孢菌素、四环素、氟喹诺酮类、甲氧苄嘧啶/磺胺甲基异恶唑。 近年由于人们饲养宠物的增多,与动物接触机会的增加,被巴斯德菌感染的可能性也增加,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