滃江,
珠江水系
北江左岸最大支流,发源于广东省
翁源县船肚东,纵贯翁源县,于英德市东岸咀汇入北江。干流长173公里,集水面积4847平方公里,含翁源县全境和英德、新丰、佛岗、曲江、连平等县市的部分地区。滃江流域建成有长湖水电站,装机容量7.2万千瓦,但通航采用码头驳运,补作的过坝升船机尚未建成,也对滃江航运造成不利。滃江有集水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上支流14条,达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仅烟岭河(又名小北江)1条。
干流概况
滃江,
珠江水系
北江左岸最大支流,发源于广东省
翁源县船肚东(旧志称:发源于龙川),纵贯翁源县,于英德市东岸咀汇入北江。干流长173公里,集水面积4847平方公里,含翁源县全境和英德、新丰、佛岗、曲江、连平等县市的部分地区。集水面积为1029平方公里。
翁源县境,从发源地大船肚东,自东北向西南流经岩庄、坝仔、江尾、龙人、三华、六里、官渡进入英德东部。县内河长92公里,集雨面积2058平方公里。主河床海拔标高为+150米,属老年期河流,比降1.7%。
干流自翁源县官渡下榕角附近流入
英德市境,沿途流经青塘、桥头、鱼湾、大镇4个镇和
英德市华侨茶场,在狮子口与白沙水合流后,经长湖于东岸咀汇入北江干流。英德市境内流程69公里,区间流域面积1289.5平方公里。
水文特征
滃江多年平均年径流量,黄岗站(控制集水面积4730平方公里)为51.5亿立方米,年内分配与降雨相近。滃江多年平均河川径流量为23.4亿立方米(其中有3.85亿立方米为过境水),枯水年(P=90%)为11.9亿立方米,本地浅层地下水为4.92亿立方米,最小年径流为5.37亿立方米,最小实测流量3.5秒立方米(以滃江站为控制)。
主要支流
滃江有集水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上支流14条,达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仅
烟岭河(又名小北江)1条。
在
翁源县境有6条集雨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支流。
(一)九仙水:发源于柑子山,流经葸岭、江尾,至石灰潭汇合滃江。河长23公里,集雨面积127平方公里,河床比降11.2%
(二)贵东水:发源于胡芦垌,流经南浦至张背汇入滃江。集雨面积463平方公里,河长49公里,其中翁源集雨面积151.3平方公里,河床比降5.86%。支流太坪水,发源于大吉山,于南浦汇入贵东水,集雨面积164平方公里,河长33公里,其中县境集雨面积80.3平方公里,河长10.6公里,河床比降5.79%。
(三)龙仙水:发源于勒离癞痢岭,流经蓝李、龙仙于牛鼻沟汇入滃江。集雨面积217平方公里,河长36公里,其中县内集雨面积176.6平方公里,河长30公里,河长比降13.1%。支流深渡水,建有跃进水库,控制面积28.8平方公里。
(四)周陂水:发源于新丰长塘,至三华流入滃江。集雨面积314平方公里,河长38公里,其中县内集雨面积234平方公里,河长29.7公里,河床比降6.01%。
(五)涂屋水:发源于翁源凹,至六里涂屋流入滃江,集雨面积252平方公里,河长44公里,河床比降8.47%。
在英德市段,干流沿岸还有青塘水、横石水、小北江水、大镇水、白沙水、汶罗河6条支流汇入,其中除大镇水、小北江发源于本县外,其余支流分别发源于佛冈、新丰、翁源县,径流较充沛。
横石水:发源于始兴县黄茅嶂,至翁城象嘴朱屋流入英德,于龙口汇入滃江。集雨面积642平方公里,河长54公里,其中县内集雨面积478平方公里,河长41公里,河长比降3.88%。
烟岭河,在广东省水利系统中称小北江,发源于
佛冈县高岗镇礼溪村的羊子栋(山顶名)。经
三江县、英德市,于太平镇狮子口注入滃江。
治理开发
滃江干流狮子口以上河道曲折,水流缓慢,1965年推广水轮泵提水灌溉,沿河建成8个拦河梯级,航运受阻。
滃江可开发水电资源可装机17.08万千瓦,除长湖水电站为中型外,余均属小型水电资源。
主要在狮子口以下,滩多流急,著名的“鹅叫三滩”就在此河段,水电资源条件好,早在20世纪30-40年代,就曾研究在有树坑建坝,开发此段水电资源,称“滃江水电站”,但未实现。建国后,1972年底建成大型的长湖水库一座,总库容1.49亿立方米,正常水位回水线延至狮子口附近。洪水期对北江洪水起一些削峰调节作用,特别对附近英德市区起一定的削峰作用。1973年建成了
长湖水电站,装机容量7.2万千瓦,但通航采用码头驳运,补作的过坝升船机尚未建成,也对滃江航运造成不利。
流域概况
滃江流域多年平均降雨量1790毫米,地区分布不均,上游少,龙仙站为1701毫米,下游多,黄岗站达2056毫米,与北江中、下游暴雨中心区相近;降雨量的年内分配亦不均,汛期(4-9月)约占全年75%-82%。滃江汛期亦多暴雨洪水,但沿河两岸农田民舍地势较高,一般洪水不致造成大片洪害。流域的北、东、南三面高山地区森林植被较好外,中、下游则多是残次林,特别是支流
烟岭河流域内森林破坏较重,存在较重的水土流失。
地质多为石灰岩及花岗岩,岩质坚硬,水土流失少,多年平均含沙量为0.13公斤/立方米,年平均输沙量为68万吨。因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多年平均雨量上游翁源站1693毫米,中游滃江站1850毫米,下游长湖站2056毫米,多年平均河川径流量大,河床陡,水力资源丰富。
滃江是沙石质河床,河槽相对稳定。洪水常出现于4~6月,流域地势高,河床陡,洪水传播快。1964年最大洪水,从起涨至落平历时38小时,属暴涨暴落山溪性河流,故沿河两岸农田受山洪暴发影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