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东方集团公司的党委书记兼总经理,以过人的气魄和智慧,在以私营经济的发展而著称中国的温州把浙江东方集团公司这个国有企业搞得红红火火、生气勃勃。他的宣言,他的行动,他的胜利,给困境中的中国国有企业带来了莫大的鼓舞和希望。滕增寿用15年呕心沥血的实践,向国人交出了一份如何搞好国有企业的答卷。他被光荣地评为“全国优秀企业 家”、“全国劳模”、“十大中国改革风云人物”、“全国十名全心全意依靠职工办企业的优秀领导干部”、“浙江省优秀 共产党员”,还被选为全国人大代表。
滕增寿影响力
闻名遐迩
滕增寿这个名字,不但在中国企业界很叫得响,就是在中国的中央领导人中也很有名气。
1991年,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到温州市视察,抵达温州后他谁也没见,就直接驱车去了滕增寿的浙江东方集团公司,认认真真地听了滕增寿两个小时的经验介绍。
199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国庆招待会之前,国家主席江泽民等中央领导在人民大会堂接见各界模范代表。当 他走进会见大厅时,一眼就看到了被安排在第一排第一位的滕增寿,当工作人员忙着介绍时,他早已紧握着滕增寿的手,说:“我知道,我去过‘东方’,你们干得好!”紧接着,李鹏、朱镕基、李瑞环、胡锦涛、尉健行、李岚清等中央领导也一一同滕增寿握手问好。在这些领导人中,只有胡锦涛未曾到过“东方”,可是令滕增寿吃惊的是,就连他也知道:“你是浙江东方集团公司的滕增寿。”事后,滕增寿了解到,原来他也曾为一份关于东方集团公司的典型材料作过批示……
出名原因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作为浙江东方集团公司的党委书记兼总经理,滕增寿之所以闻名遐迩,是因为他以过人的气魄和智慧,把这个国有企业搞得红红火火、生气勃勃,而且还是在以私营经济的发展而著称中国的温州。这些年来,他一直在铿锵有力地宣称:“我就是不信国有企业搞不好!” 他的宣言,他的行动,他的胜利,给困境中的中国国有企业带来了莫大的鼓舞和希望。
生平经历
文革时期
滕增寿的人生道路颇有传奇色彩。他1956年加入共产党,十几岁时就出席了浙江省第一届劳模会。“文革”中被扣上“唯生产力论”帽子,批斗了64次, 关押过4次。因他刚直不阿,不作违心检讨,最后被赶回家长达7年之久。期间有人劝他垒起炉灶自己干,有人出高薪请他出国干,滕增寿回答说:“我的舞合在中国,我的阵地在国营厂!”他在家里读书、种花、练身,积蓄力量,坚信国家会有用得着他的时候。
1984年初
由滕增寿亲手创办的国营温州玻璃钢建材厂 因长期缺少一个好的当家人而处于资不抵债、濒临倒闭的困境。在职工的强烈要求下,上级让滕增寿重新出任厂党支部书记兼厂长。在职工大会上,滕增寿宣布:“我把自己的生命交给企业和职工支配”,“一不为官,二不为名,三不为利,四不怕死”,用三至五年时间实现“三个一流”:把工厂建成全市一流企业,搞出全国一流产品,职工生活达到全市国营企业一流水平。他甚至立下军令状:“如果不能如期实现,我拿把快刀,在厂里自杀!”
滕增寿说到做到,从1984年至今,每天早晨5点半上班,干到晚上九、十点钟下班,天天如此,年年如此,从不休息一天。 1995年以后,他干脆住到了厂里,很少回家,把全部精力心血都用到了事业上。他冲破种种阻力进行一系列超前的改革,硬是使企业于1984年扭亏为盈,利润超过1983年产值,1985年的利润又超过1984年产值,第三年就成为全市税利大户,五年时间评为国家二级企业,并于1988年在全市率先成立集团公司,实现了“三个第一流”的目标。
八十年代末期
温州有家最大的亏损户国营温州造船厂,全厂近2000人,欠债3000万元,六年时间换了四任班子,搞了四次承包,到头来都以失败告终。退休工人因多年领不到退休金,成群结队到市政府门口静坐请愿“要饭吃”,造船厂成为全市最大的包袱。滕增寿深感痛心,在与班子成员商量后,他问市领导:“这个厂还有没有人要?”市领导摇头说:“真没有人要了。”滕增寿说:“没人要我们要!”
他带人到造船厂开了30多次座谈会,向职工征求治厂对策。职工反映了一大堆问题,其中第一个拦路虎是厂里有个厂霸,会武术,在社会上有恶势力和关系网,他在厂内办了个私人车队,把厂里的汽车放在露天任雨淋日晒、锈掉烂掉,用厂里的水、电、设备、材料维修六辆私车,赚钱给自己;全厂职工敢怒不敢言,历任厂长不敢惹他。滕增寿决定先拿这个恶 少开刀。好心人们为滕增寿捏了一把汗,劝他:温州市已经有两位国营厂长因从严治厂被人杀害,你犯不着冒这个险。滕增寿说:“叫那小子打听一下,温州市还有没有比滕增寿更不怕死的人?”他派人送去最后通牒,限他六天内迁走。厂霸先来硬的,滕增寿不吃他那一套;厂霸请出机关干部讲情,滕增寿也顶了回去;厂霸又来硬的,扬言我就不迁,看你怎么办?滕增寿比他还硬:“第六天早晨六点车还不开走, 统统砸碎。你敢纠集恶势力来厂闹事打人,我们就敢正当自卫,毫不留情!”厂霸胆怯了,第六天清晨才四点钟就把六辆车全部开走了。职工们奔走相告,拍手称快。滕增寿因势利导,提出“用主体厂优势去克服造船厂的劣势;启动他们的优势,补充主体厂的劣势,形成新的优势”的兼并思路,当年救话造船厂。第二年技改大投入,当年技改,当年接业务,当年投产见效,造出了浙江省最大吨位的船舶,后来还为德国造了多艘5400吨多功能集装箱货轮,创造了浙江省造船行业九个第一。造船厂从此由全省倒数第一的排位一跃成为全省造船业的“大哥大”,而且年年上台阶。
以后,滕增寿又相继兼并了温州市8家亏损、困难国有企业,都是当年兼并,当年扭亏,年年兴旺发展。几年来已为这些企业还清了4500多万元旧债,安排了3000多人 的就业,确保了2000名退离休人员安度晚年。同时,又创办了8家高新科技企业,使企业发展成为横跨建材、造船、化工、机械、装潢、电镀、灯具、三产等8大行业的立体型集团公司,15年来企业资产、产值以年均68%的增幅高度发展,被列为全国512家重点国有企业,先后被评为浙江省和全国建材行业优秀企业,滕增寿也荣获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状。
治厂之道
无私奉献
滕增寿的治厂之道是“治厂先治人,治人先治心,治心先治己”,其人格魅力和无私奉献精神产生了强大的号召力和凝聚力,是“东方”崛起的内在精神支柱。15年来,他从来不拿分文奖金,从来不收受礼品、纪念品,从来不陪客吃饭,也从来不到风景区娱乐场所玩耍。他每个月只拿几百元的基本工资,靠粗菜淡饭过日子。参加工作几十年来,他让掉了所有分房的机会,一直住在父亲留下的一小间房子里。他为职工们盖起了一幢又一幢漂亮的宿舍, 自己却宣布:我和我女儿坚决放弃分房。职工代表大会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决议,给他的女儿分配了一套房子,而且指出:“你女儿出嫁了,在家你们是父女,在厂里你们是领导与职工的关系,你不应剥夺一位够条件分房的职工的权利。”他说:“分房给我女儿,就等于分给我滕增寿,就是不相信我滕增寿是个说到做到的人,就是给我滕增寿脸上抹黑。”他还说:“世界上有三种人:第一种人话说到那里就做到那里;第二种人字写到那里就做到那里;第三种人,说了写了都做不到。我滕增寿坚决做第一种人,说不参加分房就坚决做到。”代表们又作出决议,让这套房子先空着。滕增寿坚决不同意,说:“忠臣不留后,留后非算忠 !”
有人对滕增寿这样做不相信,相信了也不理解,称他是“奇人”、“怪人”。滕增寿说, 改革阻力很大,国有企业的当家人把利益让得越彻底,越能在职工中有号召力,越能冲破阻力坚持改革。 我决心当个和尚厂长,修行修到底,不要说叫人抓辫子,一根毛也不给你抓,这样搞改革才彻底。职工们感叹说:“穷了滕总一个人,富了我们大家;苦了滕总一个人,幸福了我们大家!”江泽民总书记到“东方”视察时,曾问他怎样才能当好国有企业的厂长,滕增寿说:“一要有永远当被告的准备;二要有永远同困难作斗争的准备;三要有为公办事永远不为个人留后路的准备。只有这样,才能勇挑重担,激流勇进,荣辱不惊,义无反顾。”总书记表示赞赏。
果断魄力
作为国有企业的好当家,滕增寿成功的原因除了其无私奉献的精神,还在于他出众的才华和果断的魄力。他把中华民族的美德、共产党的政治优势和现代企业管理方式巧妙地溶为一体,形成了独到的“用人之道”,即:“记人之功,忘人之过;用人之长,帮人之短; 要换思想,不要换人”,“用对才华,用足能量,论功重 赏。”他广读中国史籍,尤爱孙子兵法,更注意博览众采,研究国内外大企业的成功诀窍。他提出,国有企业的出路在于投身市场经济,要求企业领导干部学会“气象台”的本领,能够预测市场风云,驾驭市场风云。几年来,“东方”屡出绝招,出奇制胜,决策一个项目上去一个项目,投产一个项目成功一个项目。
1996年,“东方”投资1亿多元引进国外先进设备,生产大口径离心浇铸
玻璃钢管道;1997年,投资4000多 万元建成环保型高科技电镀公司。这时,国家下文治理污染环境的小电镀行业,并着手解决引水工程中的水质二次污染问题。当人们想到要办相应的项目时,“东方”已经抢占市场,开始赚钱了。
温州市市长感叹说:“老滕 ,你真是神机妙算呀!”滕增寿说:“站庄市场风云之前发大财,跟着市场风云走顶多只能保本微利, 落在市场风云后面则会亏掉老本!商海似战场嘛。”
温州
个体私营经济发达,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比重只占4.5%。在这个特定的地域经济环境中,国有企业的生存无疑是困难的,但滕增寿却巧妙地以“让开大路,占领高地”,“人无我有,人有我 精”和“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经营决策 ,证明了国有经济与私营经济完全可以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 温州灯具业十分繁荣,市区个体私营的灯具厂大约有上千家,而且大都集中在“东方”所在地一带。滕增寿认为,灯具是大多数个体私营企业都能生产的产品,“东方”不必进入,不同他们直接竞争。他冲破阻力,腾出厂房创办了独具古典建筑特色的东方灯具大市场,吸纳全市80%的个体私营灯具生产厂家进场,给他们“东方”的冠名权,并提供销售、质量、通讯、运输、仓储、结算、保安、生活等全方位服务。这个大市场1993年开业。当年销售额达3亿元, 1998年达到30亿元,成为全国灯具第一大市场;“东方”则每年从中获得3000万元利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