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家堡是罗田地区革命策源地,是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之一,这里的革命斗争在鄂豫皖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诞生了罗田第一个党支部,第一个团支部,第一支农民自卫军,出了第一个红军师长肖方,第一任县委书记李梯云,出了一个兵团副司令文建武。刘伯承、邓小平、徐向前、许继慎、王树声、杜义德、皮定均等红军和解放军高级将领在这块红色土地上浴血奋战,留下不可磨灭的丰碑。
红色土地
一九二六年夏,在
董必武的指导下,共产党员李梯云受中共湖北区执行委员会派遣来罗田开展革命工作。他回到故里滕家堡,发展党组织,在金凤楼建立了中共罗田支部(李梯云任书记),播下了罗田革命火种;十月,在陈家畈东岳庙成立了中共商罗麻特别支部(肖方任书记)。随后,相继建立了肖家坳等十余个党支部,在党的领导下,还建立了农民协会、妇女协会、工会,组成了罗田第一支农民武装——滕家堡农民自卫军。
在滕家堡地区反帝反封建革命运动的影响和推动下,九月,在县城成立了
罗田县农民协会,肖方任委员长;十二月,在县城武圣宫成立了中共罗田地区县级党组织(一九二七年五月改称中共罗田县委),李梯云任书记,在县委领导下,罗田地区的大革命运动空前高涨。
一九二七年五月二十九日,滕家堡地区的土豪劣绅发动了反革命暴乱。六月中旬,夏斗寅叛军进犯罗田县城。至此,罗田地区大革命运动失败,党组织负责人李梯云、肖方等转移豫商南继续从事革命活动。
土地革命战争初期,滕家堡划归罗麻特别区,为支援
商南起义作出了贡献。一九二九至一九三七年,红十一军三十二师、红一军、红四军、红二十八军经常转战滕家堡。一九三O年十二月,红一军(军长许继慎、副军长徐向前)还在此发出了《告罗田滕家堡群众书》,鼓舞了人民的革命斗志,巩固了革命根据地。
抗日战争和
解放战争时期,滕家堡地区党领导的革命活动和武装斗争从未间断,新四军五师派员组建的罗麻支队、中共
黄冈中心县委派遣的手枪队、中共罗田县委所属的武工队、先后在此坚持革命斗争。一九四七年九月四日,二野六纵解放了滕家堡,建立了牢固的后勤基地。十月,鄂豫军区第四军分区在此组建。一九四八年六月,鄂豫第四
军分区司令员张体学、政委李友九率部在滕家堡与国民党军展开了激战。这次战斗中,歼灭敌正规军两个连,击溃敌自卫队七个中队,毙俘敌百余人,我军指战员数十人英勇牺牲。一九四九年,解放军高级将领王树声亲临滕家堡指挥剿匪。
滕家堡,古称“屯兵堡”。数十年来,这里一直是敌我双方争夺的战略要地。从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到全国解放战争胜利的二十四年间,党领导革命根据地军民,在滕家堡地区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作出了重大贡献,付出了巨大牺牲。一九二七年五月,共产党员
夏登阶、
肖锦云等十三人,在反革命暴乱分子的屠刀下壮烈牺牲。一九二九年五月初,红十一军军长
吴光浩率十余人赴豫商南,途经滕家堡,遭反动民团包围,全部遇难。
解放战争时期,中共罗田工委书记廖汝怀、滕家堡区区长曹剑影等数十人在此惨遭国民党反动派杀害。敌人杀害我革命同志的手段残酷至极,惨不忍睹,烈士殉难的情景,屠肠决眼,石人落泪。滕家堡地区牺牲的革命烈士有二百余名,他们的英名浩气,流芳千古,永世长存;他们的光辉业绩,无竞维烈,彪炳青史。
现今
在鄂皖交界的雄关险隘松子关下,有座闻名遐迩的千年古镇,过去叫滕家堡,现在叫胜利镇,隶属于大别山区老革命根据地之一的湖北省罗田县。镇子里有一条千年老街。老街清一色的明清时期的古建筑,长街曲巷,雕栏画栋,流檐翘角,土窑炼制的青砖青瓦,密密的方形木格的窗户,厚重而古朴的木门,整幢房子的结构是土木约各占50%。属典型的徽派建筑群。
老街全长800余米,由一条主街和几条岔街构成。幽深迂回的巷道如秋波流转四通八达,前门临街,后门临河或依山,街路用青石板或花岗岩板错缝铺就,街面宽2至3米。街房大多系石、砖、木结构,兼融徽式建筑风格的马头山墙,共壁连体,一进几重,厅堂、厨房、后院,宽敞气派,与石条砌成的天井互为映衬,通风透气,让光线泻入厅内。排水管道藏而不露,几百度春秋,从未发生过渍水堵塞。临街面以两层楼房为主,上宿下店或前店后房,一层均用板门、板壁,形成鳞次栉比的店铺。整体布局合理有致,功能齐全,且冬暖夏凉,居家宜人。由于两边的屋檐基本对称,这就把本不太宽的街面挤成一条窄缝,抬头仰视,蓝天一线,越发映衬出老街久远深厚的质地。老街人茶余饭后,喜欢坐在各自的门前,与对门谈天说地,相互敬烟倒茶,融融相乐。穿着对襟褂,拄着罗汉竹手杖,吸着长杆烟斗的老人,一步一顿地穿行在老街上,展示着深山老街人特有的苍朴风貌。
形成
滕家堡老街的形成,可以追溯到一千多年前。滕家堡西南部沿巴河上游,地势低平,而东、北、西三面,地势险要,多高达千米以上的高山。东北的三省垴(位于县境东北边界,曾是鄂、豫、皖三省交界的界山:南面是湖北省罗田县,西是河南省商城县、东北是安徽省霍山县。以三省各辖山之一方,故名。海拔l540米,相传昔年山顶有棵盘根大古松,被形容为“根生三省、叶盖九州”。1932年,从河南、安徽两省五县中划出立煌县即今金寨县,隶安徽省,自此,三省垴北面属安徽省金寨县管辖)、西北的三县垴(罗田、麻城市及安徽金寨3县市的界山),原为三省与三县边界。因深山叠涧,历代均有强人出没,每有活动,牵连数县。因它地处鄂豫皖交界的要冲,扼守大别山咽喉,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明朝万历三年(公元1575年),由蕲水县出兵61名,罗田、麻城、黄冈三县各出兵23名,共出常备130名,由黄州府派一名卫官在此山镇设堡驻兵,滕家堡于此后一度叫“屯兵堡”,后仍复称“滕家堡”。从滕家堡往东北数里,便是松子关。松子关始建于西汉元年(公元前206年),关口地势险峻,北接长岭关,南连铜锣关,又同三省垴、青苔关、瓮门关和大别山主峰天堂寨相倚,在鄂皖边界上形成了一道天然防线。清代诗人张晋芝曾写道:“千里中原此划疆,平分天堑界光黄。月明绕树无乌鹊,日落居人畏虎狼。东去淮肥环铁锁,南通云梦固金汤。泥丸塞断雄关险,隐匿长城据一方。”松子关至滕家堡一带,在历史上发生过多次激战,历代都有重兵把守。驻军的指挥机关、预备部队、军需供应部门大都驻扎在依山傍水,地势相对平坦,交通便利的滕家堡。仅近现代,太平天国将领陈玉成、秦日纲曾三次率部队驻扎过滕家堡。
抗日战争时期,
国民党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所辖军队中,有两个军的军部先后驻扎过滕家堡,李宗仁将军多次到滕家堡驻军军部视事,尤喜喝滕家堡酿制的老米酒,曾给一家作坊题写了“糯米酿得春风生,琼浆玉液泛芳樽”的条幅。l949年3月,鄂豫军区剿匪司令部设在滕家堡,由军区司令员王树声兼任指挥长。军队的驻扎,需要大量的物资供应,加上地处两省交界要冲,又成为山区土特产品的集散地,各地商人纷至沓来,相对优厚的自然和生产经营条件,逐渐形成了滕家堡古镇老街。
著名建筑
金凤楼是老街最负盛名的建筑,它坐东面西,为明代嘉靖年间所修。相传,一位安徽富豪的女儿远嫁这里的一位商人,她将陪嫁的一对大金凤捐献,建起了此楼,故名“金凤楼”。清代咸丰年间因战事被毁。清同治十二年(公元l873年)知县管贻葵募捐重建,一进数重,中有天井,颇为壮观。门楼正上方嵌有“金凤楼”三字的石额,字迹端庄雄劲,是清代进士、翰林院编修李力琮手书。青砖砌就的门楼,虽然历经风雨的洗礼,战火的锤炼,依然不失当年的风采:庄严、肃穆、古朴。它像一位泡经沧桑的老人,在向到这里来的每一个人诉说着古镇的历史。
金凤楼还是老街的一处重要人文景点。太平天国英王陈玉成、燕王秦日纲,曾任
国民党第五战区司令长官、国民党政府代总统李宗仁,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鄂豫军区司令员、大将王树声等名人,或在“金凤楼”设过指挥部,或住过一些时日。1926年8月中旬,李梯云受中国共产党湖北区执行委员会指派,在“金凤楼”秘密成立了罗田县的第一个共产党组织——中共罗田支部。1947年9月,刘邓大军第六纵队进入滕家堡,司令部就设在“金凤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