滞,汉语一级字,读作滞(zhì),其本义为水流不畅。
详细释义
(参考资料:)
古籍释义
康熙字典
滞 《唐韵》《
集韵》《韵会》《正韵》𠀤直例切,音彘。《
说文》凝也。《周语》震雷出滞。 又积也。《
鲁语》敢告滞积,以纾执事。
又漏也。《诗·小雅》此有滞穗。
又《周礼·地官·廛人》凡珍异之有滞者,敛而入于膳府。《疏》谓沈滞不售者。 又《左传·成十八年》晋悼公命百官振废滞。
又《集韵》尺制切,音挚。音败不和也。或作懘。亦作慸。
又丑例切,音跇。水洒散貌。
又《韵补》叶直带切,音与𦤧近。《楚辞·九章》乗舲船余上沅兮,齐吴榜以击汰。船容与而不进兮,淹回水以凝滞。
说文解字
滞 凝也。从水带声。直例切
方言汇集
粤语:zai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