滦河铁桥,又被称为“老桥”或“花梁桥”,位于河北省唐山市
滦州市滦州镇老站村东北约500米滦河主河道上,始建于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
历史沿革
滦河铁桥是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由中国铁路工程师
詹天佑在英、德、日等国工程师施工失败后,根据了滦河河床地、土壤情况采用了更科学的施工方法所建的。
滦河铁桥于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4月2日正式通车后,使用45年依然完好无损,直至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其上游又新建双线铁路桥通车后,此桥停用。
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因铁路双线新桥建成开通,开滦铁桥改做公路桥。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11月20日,国民党军队为阻止东北的解放军南下,将双线铁路桥炸毁,其中第2、4、6、8、10、14号桥墩的上半部全部炸坏,全桥40联钢梁中有24联落入河底,修复工程艰巨。撤退的国民党军队亦将老铁桥一端炸毁局部,之后这座桥率先被修好,又担起了铁路便桥的重任,并在夺取平津战役胜利的支前运输中立下功劳。
1949年5月,唐山市政府在西桥头特立纪念碑,“北宁路滦河大桥落成全线补修竣工纪念”,边上的光荣碑镌刻了24位荣立战功的解放军官兵。
1951年,为适应公路交通需要,滦河铁桥拆除铁轨,铺以木板,做公路桥使用。
1974年,正式公路桥建成后滦河铁桥停用。1976年,唐山大地震,公路桥被震毁,而此桥安然无恙,于是铁桥再次被启用。
建筑格局
滦河铁桥,又被称为“老桥”或“花梁桥”,位于滦县滦州镇老站村东北500米滦河主河道上,北部距新铁路桥约300米,南部距公路桥约1000米。滦河铁桥由中国铁路专家詹天佑设计,同时也是中国自行建造的第一座铁路大桥。滦河大铁桥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桥梁主体和东、西桥头引桥各一,16墩、17孔;全长670余米,宽6.7米,水面以上高9.66米;墩各长7.33米,宽3.37米。总面积约2660平方米,单行线铁路,筑桥工程历时32个月。受当时中国钢铁与水泥的生产条件限制,建桥所使用的所有钢铁均是从英国进口而来。桥墩浇筑虽然也需要从英国进口水泥,但是因为费用太高,所以詹天佑就地取材,选用武山和榆山盛产的石材,节省了大量的资金。为了解决水下石材黏贴的问题,詹天佑特意向皇帝的行宫——偏凉汀负责水下作业的御匠请教,几经周折,得到了万年牢秘方。(万年牢由熟石灰、糯米粉、卤水等成分制成)
文物遗存
滦河铁桥西侧桥头第一空上承式桁架钢梁顶部铸有二龙戏珠构件,已毁。西引桥头北侧雕有青石八卦太极图,清晰可辨。东引桥左右两侧各有一组青石雕云龙戏珠图,保存完好。
历史文化
空气沉箱法
詹天佑在接手滦河铁桥建设任务,并研究了外国工程师用过的各种施工方法及对河床地质做了缜密调查后,他决定重新选址建桥。詹天佑把桥墩改建在西岸横山与东岸武山山脚的岩床上,采用“空气沉箱法”下桩抛料,用渡船载置机器,雇用谙习水性的德国机匠,置备下水器具,下挖八丈四五尺,踢尽浮砂碎石露出实底,再用俄国长松木密钉梅花桩,上面铺放长方大石,又讨得修建地下陵墓的宫廷秘方——“万年牢”三合土砌之。工程历经两年八个月告竣。
文物价值
滦河铁桥是中国近代第一座大型铁路桥,也是中国人自己修建的第一座铁路大桥;在英国人、日本人、德国人先后失败后,詹天佑首次采用了压气沉箱法等解决了工程难题;为中国培养了制造钢梁的第一批骨干300人。滦河铁桥是中国人民聪明才智的象征,它在中国桥梁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滦河铁桥见证了中国近代工业起步、发展、辉煌的历史,是宝贵的近代工业遗产。
保护措施
2013年3月5日,滦河铁桥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8年1月,滦河铁桥入选第一批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滦河铁桥,位于河北省唐山市滦州市滦州镇老站村东北约500米滦河主河道上。
交通信息
自驾:自河北省唐山市滦州市人民政府开车前往滦河铁桥,路程约50.8千米,用时约5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