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江
珠江水系干流北江的支流
滨江,珠江水系干流北江支流。发源于广东省清新县西北部的石潭镇大雾山,上游称大岩水,流至石潭圩与白湾水汇合后称滨江。向南流经清新县境,由飞水口汇入北江。全河流域均在县境内,全长97千米,流域面积1728平方千米。飞水口上游7千米处有一正江分水道,分洪流量约占滨江洪流量的40%。
干流概况
滨江,珠江水系干流北江支流。发源于广东省清远市清新县西北部的石潭镇大雾山,上游称大岩水,流至石潭圩与白湾水汇合后称滨江。向南流经浸潭、禾云、龙颈、太和等镇后由飞水口(飞水塔脚)汇入北江。全河流域均在县境内,全长97千米,流域面积1728平方千米,约占全县总面积的63%,平均坡降1.1‰。飞水口上游7千米迳口处有一正江分水道,在长地附近开叉南流,经万寿村、青龙围、狮子岗至正江口注入北江。分洪流量约占滨江洪流量的40%。
流域水文
流域面积1728平方公里、占清远县总面积的47.4%,两岸有耕地24.2万亩,河道最窄处65米,最宽处200米,平均宽度130米,平均比降1.1‰。
峡溪以上河床以石底为主,峡溪以下河床沙石底兼有,珠坑以下河床以沙底为主。正江原是滨江水注入北江的主流水道,因河床不断淤浅,约在1870年前后(清同治末光绪初)起,只在洪水期的正常情况下,才有约40%的滨江水由此水道注入北江,平时滨江水都由飞水口水道注入北江。滨江沿河滩多水急,加上水土流失导致河床淤积严重,不利航运。
水文特征
据珠坑水文站资料显示,最大平均流速为2.5米/秒,最高洪水位为1982年5月13日达33.63米,流量为3970立方米/秒,洪水最大涨率为1.92米/时,年平均含沙量为0.18公斤/立方米,年输沙量为39.06万吨,年最大径流量为34.39亿立方米。
治理开发
滨江河水浅流急险滩多,共有险滩24处,行船较困难。新中国成立后,虽沿河兴建了浸潭马头石、沙河潭口、龙颈马安头和迳口闸坝等工程,而梯级开发的工程尚未完善,故迄今船舶航行不顺畅。
沿江防洪工程主要有:
防50年一遇以上洪水的江堤有:清城联围的滨江河支堤。
防20年一遇洪水的江堤有:
飞水围,位于回澜镇北江河段右岸之滨江河下游飞水、正江两条叉河之间,全长14.79公里(其中北江干堤长3.58公里),捍卫耕地面积1.3万亩,此堤在新中国成立前就已有金叉岗、大塘围、半边山至婆角段飞水围等。1954年至1955年间新修三丫海至禾顺岗堤段而联成,堤顶高程17.55米,宽3米。
黄岗围,位于回澜镇北江河段右岸之滨江的正江叉流和秦皇水之间,全长13公里,捍卫耕地面积0.97万亩,始建于清代,曾多次决堤。1957年联围,堤顶高程16.07米,堤顶宽3米,全堤有涵闸13座,围内建有大湾岗,大树园电动排涝站。
此外还有按10年一遇以下洪水设计的:东社围、莲塘围、留良洞围、龙北围、水东围、珠坑围、北社围、黄塘围、高华堂围、大洲洞围、周田围、黄田围、杨梅围等。
主要支流
注入滨江的支流(坑、涌)共40多条。其中较大的有(从上游至下游为序):
(一)白湾水。发源于雪顶山南麓,向南流经中和、中所、东安至石潭圩东南侧与大岩水汇合,长21公里,流域面积约107平方公里,平均比降11.8‰,枯水期流量0.26立方米/秒,本流域为石灰岩地区,注入此水的有人胜岩、联滘岩、莲花岩、建风岩等。
(二)大岩水。发源于大雾山南麓的大塝,向东南流经大岩、蒲坑、西安至石潭圩东南侧与白湾水汇合,全长17公里,流域面积113平方公里,平均比降12.8‰,枯水期流量0.88立方米/秒,流域内为石灰岩地区,流入此水的较大坑涌有大塘龙、黄石冲、蒲坑和大水坳等。
(三)黄洞水。发源于桃源天堂山,向南流经仓边在桃源圩附近折向东流。通过龙须带水库进入浸潭的黄洞坑、高车、高华塘、在留良洞村附近汇入滨江,长37公里,集水面积232平方公里,两岸有耕地6.4万亩,平均比降为12‰,属石灰岩地区,枯水期流量1.58立方米/秒。在民国时期,小坑艇仍可直达桃源圩,新中国成立后,陆续兴修了不少水利工程,引水灌溉,水源减少已不能行船。流入此水的有塘坑、吉地水、高车水、鸡见坑等。
(四)新洲河。发源于长坑尾,向西流经罗东、新洲圩、富罗至北社注入滨江,长14公里,集水面积94.5平方公里,平均比降4.3‰,枯水期流量为1.12立方米/秒,河底大部分为卵石与砂质,有官田、溢坑、新莲等坑水注入。
(五)石坎河。主要发源有三:一是源于乌树头山南麓的大新水,二是源于七星岗山东南麓的龙潭水,三是源于坑尾与广宁接壤的石矶顶东麓的坑尾水,这三支水在红卫附近汇合后向东南流经南星、石坎圩、螺地流出龙颈的建星、共和、龙颈圩至水东山背村附近注入滨江,长32公里,流域面积150平方公里,有耕地2.6万亩,平均比降10.3‰,枯水期流量为0.94立方米/秒,河底为卵石、砂质、险滩多,行船困难,在1962年以前,由龙颈水东山背村至石坎圩的16公里河段,仍可航行10吨以下的木帆船。注入此河的有庙坑、腊坑、横坑和欧坑等。
(六)南冲河。俗称炳水,发源有二:一是发源于南冲与广宁县接界的寺洞村西顶,二是新洞的界板尾村。两水在冷水坪附近汇合后流经南冲圩、平岗圩,向东流经石马的南田、龙颈的黄茅坪至车田村附近汇入滨江,长34公里,流域面积169平方公里,有耕地2.9万亩,平均比降6.2‰,在南冲圩至平岗圩间有白芒回新水、龙屈葛菜水二条大坑涌水汇入,枯水期流量为1.59立方米/秒,水深仅0.4米。60年代初以前,平岗以下河段仍可航行3吨以下民船,1970年在石马的石榴坑,开凿隧道340米长,把河水截引至石马建水电站,使下游流量减少。
(七)河洞水。其上游又称石马河,发源于观音顶,向北流经石马圩,折向东北流经布田、板潭在河洞口注入滨江,长18公里,集水面积93.9平方公里,平均比降7.4‰,枯水期流量0.86立方米/秒,在石马圩以下有西潭水、古坑、长江等坑涌水注入。
(八)长洞河。发源于禾云花兰顶,向西南流经飞鹅、新村至良种场附近折向南流经鹿田,有杨桃树水注入,继续南流至龙颈黄田的禾惠岭,在三洲坝村附近流入滨江,长17公里,集水面积65.6平方公里,平均比降8‰,枯水期流量为0.71立方米/秒,由于河床淤浅严重,平时可涉水而过,故已不能航船。
(九)坝仔河。发源于鱼坝义合独树脑山西麓,向西流经石根坑至三马坑附近,有元墩坑水自北而南汇来,继续向西流经鱼咀圩、坝仔圩、在下迳折向西南流经墨溪、佛洞、珠坑的北楼、车头坝、石岗,在下村汇入滨江,长29公里,集水面积185平方公里,有耕地1.3万多亩,平均比降4.4‰,中流河段坝仔圩的枯水期流量1.78立方米/秒,注入此河的有黄沙坑、升平水、风云坑、中星水、大陂坑、立石水、北楼水等。70年代曾在墨溪河段搞裁湾取直,以缩短河道、扩大耕地,后来堤坝被山洪冲毁,至80年代又把新河道改建为墨溪水电站,旧河道未变动。
注入滨江的支流还有石潭镇的雷坑水、东联水、联溶水、浸潭镇的蛤塘坑、沙河镇的桂湖水等。
参考资料
北江及主要支流.清新县志(1988-2005).
水道.清远县志.
最新修订时间:2022-09-16 15:49
目录
概述
干流概况
流域水文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