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皮箱
广东阳江漆器
漆皮箱为广东“阳江三宝”之一,主要由水牛皮或者羊皮制成。漆皮箱的中间层是经过精心加工、缝制的牛皮,最外两层则是天然生漆。全皮箱虽然乍看像木箱,但里外都裹着牛皮,敲击时声音比木箱闷。在制箱过程中,匠人要用特殊工艺把粗厚的牛皮像缝衣服一样一针一线地缝到木板上,因此每个棱角都有隐蔽的缝合线和缝合折角。
由来
赠君珍重载衣裳,
定造成双黑漆箱。
从此黑头人不老,
相投胶漆两情长。
——(清)谭松年《阳江竹枝词·漆皮箱》
漆皮箱是“阳江三宝”之一,但是跟正常发展的阳江小刀、阳江豆豉不同,阳江漆器随着原“阳江县地方国营漆器工艺厂”在上个世纪80年代末的倒闭几乎销声匿迹。在阳江市申报广东省“漆艺之乡”称号的申报材料上有这样的文字描述:“上个世纪80年代末,阳江漆器工艺逐渐衰落,如今将成绝唱”。
用途
漆皮箱多用水牛皮或者羊皮制成,尤其以阳江的漆皮箱最为著名。旧时的新娘多有用漆皮箱装陪嫁物品的习惯,而漆皮箱因其做工独特,避光防潮密封性能好,广受各大收藏爱好者喜爱。
作为著名的“阳江三宝”之一的阳江漆器,有着1000多年的悠久历史,它的发源地——江城在2011年被省命名为“广东省漆艺之乡”。当年的阳江漆器,主要以漆皮箱为主。这是因为阳江所处的岭南一带,乃至东南亚地区受海洋性气候影响,天气比较潮湿且春天梅雨天较长。家庭物品——尤其是字画、衣物类容易发霉。漆皮箱以它特有的防潮防蛀功能,便成为贮物首选。
漆皮箱之类的家庭用品能长盛不衰,更重要的原因,是与地方的风俗有关。
箱子和枕头都是家居日常用品,因而也是当年婚嫁必备礼品。以漆艺制作的皮箱、皮枕、漆木屐作为贺礼,既名贵大方又实用,就像小车一样,也就当为婚嫁礼品首选。婚嫁礼品都讲究个好“意头”,漆器制品以其黑色象征“黑头人不老”,以“漆”,象征新婚夫妇感情之“如漆似胶”,这便是阳江漆器作为婚嫁礼品的重要原因。
作为婚嫁礼品的漆器,除了到店铺购买外,还可以“度身定做”。那时候的阳江漆器商店,都是前铺后厂的格局,人们可以进去协商,挑出自己喜欢的图案。在“阳江漆艺博览馆”里,就保存着一个漆有新娘新郎名字和新婚志喜字样的漆皮箱。可见当年的婚礼,新人都以拥有一套漆器嫁妆引为自豪。
现代传承
相关传承人
陈奇积,男,汉族,1938年8月生,广东阳江人,中专学历。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工艺美术师。现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漆器髹饰技艺(阳江漆器髹饰技艺)”项目的市、省两级代表性传承人。
陈奇积1962年进入国营阳江漆器工艺厂从事漆艺工作至退休,毕生从事漆艺事业,在漆艺界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权威性。在近50年的漆艺生涯中,早期得到傅乃彬、谭绍清等老师傅的亲传,熟练地掌握了阳江漆器制作流程工序、漆皮箱的制作工艺、漆画的绘画工艺、漆工艺品的设计与制作技巧等著名的阳江漆器传统技艺,对漆性有较深的研究和心得。绘染、莳绘、变涂、印锦、镶嵌、刻灰、刻锡、雕填、贴金、贴银等传统技法的运用得心应手,有较高的造诣。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创作了大量的作品,并探索寻求传统工艺技法的突破和创新,将传统的手工技艺与现代绘画审美要求相结合,融入当代绘画艺术元素,使传统与现代有机结合显时代特色,作品不仅画面富有立体感,而且漆色层次丰富、颜色温润浑厚而耐人寻味,极致地体现了漆画之韵、漆画之美。
皮胎漆器,是阳江最富特色的传统漆器,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传统工艺皮胎漆器制作的濒危状况已差不多有30年了,为了使这项传统技艺不失传,陈奇积拜访请教了多位前辈,四处搜集材料与工具,由于漆皮箱制作的工序复杂,工具与材料考究难求,但他克服了制作中遇到的各种困难,花了大量的精力制作了一个传统的“漆皮箱”,并在漆皮箱的纹饰工艺上大胆创新,一改以往素髹的技法而是运用变涂的方法进行纹饰,形成独特的风格,既符合传统审美规范,又满足了现代审美要求,展示了阳江漆艺昔日的风采,抢救了这项即将失传的传统工艺技术,并将有计划地对徒弟传承,进行生产性保护。
代表作有:《银龙鱼(漆画)》、《金鱼图(漆屏风)》、《金鱼图(漆花瓶)》、《鸟巢之夜—2008(漆画)》、《祥云(漆皮箱)》等。作品参加过上海“世博会”广东周展览,漆画作品《九龙竞游》被亚运会开、闭幕式主会场贵宾接待厅收藏。漆画作品《银龙鱼》被中国广东电信选用制作200电话卡封面,2010年参加文化部主办的“巧夺天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百名工艺美术大师技艺大展”,被中国工艺美术馆收藏。
陈奇积多年来除自己坚持创作外,还致力于阳江漆艺的传承和发展,2000年开始在阳江国营漆器工艺厂设立漆艺培训点,培养年轻漆艺人才。至2004年底,阳江国营漆器工艺厂倒闭被拆卖后,于2005年1月创立了“漆墨苑·陈其积工作室”以来,使阳江漆艺生产性保护和发展有了一个新的平台,其门徒和学生来自全国各地,有陈自豪、王清泉、黎安乐、戴倩芳、 林远超、林显健、林业潮、黄成家等一批青年漆艺苗子,并免费培养青少年漆艺爱好者,免费向漆画发烧友传授漆画技艺,还受聘在阳江职业技术学院等学校为艺术系学生定期教授漆艺。
几位漆艺传承人范俊、陈奇积、傅以周都认为:漆器,才是阳江漆艺的根本。阳江漆画只是附生在漆器上的分支,传统漆器若丢失了,就等于失去了“人无我有”的特色,失去了工艺美术的立身之本。
当阳江漆器髹饰技艺2011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我市首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时,对于阳江漆器老艺人来说,荣誉加于身,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年届八十的范俊,双手快不听使唤了,仍坚持在家一点一滴制漆胎、一笔一划描彩漆。“希望在有生之年把阳江漆艺技术传给后人。”范俊用颤抖却有力的声音说道。
这两年,陈奇积开始拾起传统的漆皮箱。“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工具问题。用来刨平牛皮的刨子,到处都买不到,我最后找了家五金厂重新设计了一把。”陈奇积说,普通的木工刨,要么刨不动牛皮,要么一刨就是一大块,难以精雕细琢。为了找寻皮箱上的牛皮,他跑遍了大半个广州。
作为传承人之一的傅以周,还兼着阳江漆艺馆馆长一职,最根据近他忙于撰写漆艺馆可行性计划,准备对阳江漆艺进行全面系统的收集、记录、整理、分类、编目,对其历史沿革、传承系统、表现形式、文化内涵等进行确认,并建立系统的档案。“只要每个人都出一分力,即便是具体而微的事情,相信假以时日,也能星火燎原了。”傅以周说。
漆皮箱相关名词解析
髹饰:“髹”字作为漆艺的专有动词使用,以漆饰物谓之髹,我国民间则把以漆饰物的动作也称为“漆”。《汉书·外戚传》第六十七下:“其中庭彤朱,而殿上髹漆”。古人言漆工,或言漆器,常用这两字来概括。髹饰工艺是中国古代在艺术品上采用的一种工艺,用漆漆物,谓“髹”;“饰”,寓纹饰之意。
腰果漆:腰果漆为阳江独创,又名“阳江漆”。1976年下半年,漆器厂厂长沙泗组成攻关小组,开发大漆的替代涂料。经过反复摸索和艰苦试验,以腰果壳液为主要原料,研制出了天然树脂型油基漆——腰果漆。1982年,产品基本定型,并投入批量生产,漆颜色相对鲜艳,成本较便宜,非常适合首饰盒等小漆器饰品的工艺。
参考资料
阳江漆器:备受老外追捧的岭南货.广东省人民政府.2016\u5e748\u670831\u65e5
阳江漆艺_非物质文化遗产_传统手工技艺.中国文物网.2017\u5e743\u670824\u65e5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29 22:41
目录
概述
由来
用途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