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陕西省
商洛山阳县东南边陲70公里的
漫川镇,地处
金钱河与靳家河之汇合处,以地貌广大水域宽阔而得名。漫川关昔为秦楚之边界,历代均于此设防,今为陕鄂之边界。
简介
漫川关历史悠久。春秋时为蛮子国;战国时,楚至方城经此通过,秦楚分界碑今还尚在;北朝西魏废帝二年(公元533年)置漫川县,北周保定三年(公元563年)并入丰阳;南宋时,这里是宋金双方反复争夺的迂回战场;明成化十二年(公元1475年)设巡检司,清为里,民国为镇。明清两代,这里水运发达,当时兴建的
船帮会馆、湖北会馆、
武昌会馆、
骡帮会馆,
武圣宫等建筑物今被列为保护文物。山阳八景之一的漫川关依山傍水,群山环绕,东有崔嵬的龙山,北有巍峨的鹘岭,西南有磅礴的郧岭,金钱河、靳家河穿境而过。这里气候温湿,盛产柑桔、稻米、芝麻、桐油等。
在漫川镇前店子村的土地岭下,山中有“
千佛洞”,建于武周永昌年间,洞深7.5米,宽近5米,高2.6米,3面摩岩,皆有佛像神台,红砖砂石上雕造立体石佛近千尊,主佛高3尺许,小佛高不盈尺,进洞左右两侧是“
观音菩萨”和“如来佛”,里侧正神位是释迦牟尼等3尊石雕法象。清代曾被匪盗两次,“文革”时又有百尊被毁,现存222尊。在洞坎之下开阔地有清康熙十九年修葺的竹林寺院和舞榭歌楼。与千佛洞联为一体,颇有诗意。洞外有民国22年修建的多角牌楼、左右厢房和照壁花墙构成的小寺院。在千佛洞西不足一里的前店子村回龙寺组,又有个古迹“砧子石藏经洞”,长、宽各5米,蜀僧超古于清康熙六年(公元1664年)将460卷经书藏于洞中,1774年大量经卷被盗,今藏经洞存与千佛洞和偏西里许的蛮王洞、朝阳洞成为漫川关旅游资源区内的璀璨明珠。
骡帮会馆骡帮会馆位于山阳县漫川关上街,俗称“马王庙”。始建年代不详,光绪十三年(公元1886年)增修,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分庙院与戏楼两部分。庙院为南北两院并列,中以墙隔。每院依次有前殿、天井、正殿和两厢。戏楼与庙院相向,亦为南北两座并列。北楼较大,歇山顶;南楼略小,为重檐三滴水。戏楼内外皆饰木雕风俗人物、双龙戏珠、丹凤朝阳等图案,工艺考究精细。梁架有“大清光绪十二年建戏楼,骡帮会馆众弟子创修”等题记。会馆面临靳家河,地处湖北通往西北的水陆交通要冲,系当时鄂、陕、湘、晋、豫5省客商云集的物资散地和水陆交易市场。骡帮会馆南侧有武昌馆,北侧有北会馆,加之附近的楼阁式民宅,组成一片古色古香的建筑群,融清代南北建筑风格之大观。
位置交通
地理位置
为湖北,河南,陕西,三省交接处。位于商洛山阳县东南边陲70公里的漫川镇,地处金钱河与靳家河之汇合处,以地貌广大水域宽阔而得名。
昔疆秦楚之塞,今界陕鄂之边,历代均于此设防,
陇海铁路通车前,漫川为水旱码头,为陕鄂豫蜀物资交流重要集散地之一。
交通路线
从西安汽车站或商洛汽车站乘班车去山阳县城,然后转乘去漫川镇的班车。
物质文化
今漫川关镇设在街道,居民多南人,讲礼仪,善巧言,语言婉转,圆润如歌。漫川街道长而狭窄,均用石条石块石子铺成。两旁民宅,多以木板为墙,房屋小巧玲珑,上有一层阁楼,绘画山墙,翘龙风角,明镜悬顶,古色古香。街道日日有集,商铺颇多,一直延续着“男人下田,女人摆摊”的习俗。汽车站连接山漫公路、色漫公路、漫津公路,交通方便。古镇漫川关不仅古风犹存,且新貌迷人,难怪人们赞曰:“漫川关,景色鲜,不似江南胜江南”。
漫川街:1公里长,三百多户,形状像蝎子。上街为蝎尾,下街为蝎头,中间最窄。上头有观音阁,下头有龙王阁,古时号称小汉口。其间有:
1.武昌馆(为夏江工人制作);2.马王庙;3.骡邦会馆;4.双戏台(不演对台戏);5.北会馆;6.杨驷庙。
特色文化:河南豫剧——汉二簧(京剧前身)漫川地方剧种。
曲剧——南阳剧种(有时三个四个戏台同时唱,互相竞赛)。
详解:
马王庙有神像,骡帮庙无神像,每天二三十马帮。 杨驷庙——船帮会馆,水码头街。当地产桐油,芝麻油和棉花。山西露城(从骡帮拉盐巴)的露盐在此地换江西的瓷器(船帮拉瓷器),同时,紫阳的茶叶和浙江的丝绸也在此地有交换。
漫川关由金钱河环绕,金钱河边有水码头(以前叫黎永湾,有两个码头,其一为税子口码头,每天十多条船),老饭店(侯家饭店,吴家饭店),而上游则有金矿,河中沙滩有金沫子,与水汉码头相隔一里多路,水汉码头和杨驷庙言船邦。
漫川关古镇共有三万多市民,在漫川街之外,还有娘娘庙(送子娘娘,偷子娘娘),三宫庙(天宫,地宫和水宫),慈王庙(慈王为地方神)。
非物质文化
1、 民间刺绣(小孩儿的兜兜,绢子和鞋)。关于兜兜,每个小孩都有四五套,每在端午节,孩儿们便戴上嵌有精致刺绣的红布兜兜,用来避邪。
2、民间节日游行队伍(顺序由前往后)两个牌灯打前阵/一亮狮子/一火麻狮子(礼花炮对着它放,人们边放着礼花炮边追着狮子欢快的跑着)/一龙灯/一锣鼓棚(用来吃饭)/十六或二十四个古灯/花灯船。此队伍一直热热闹闹,直到凌晨才有停息。
3、比龙灯:每到正月十五和正月十六,上街,中街,下街,纷纷耍起龙灯,互相比试着。
4、庄头:分为高台故事(在桌上演戏,桌上则按戏的内容站二至四个小孩,桌子被四个人抬着,另四个人备用,共有八个人抬着。)高 以及平台故事。
漫川美女
“昔疆秦楚之塞,今界陕鄂之边”的北国小江南漫川关,素有“南通吴楚、北连秦晋”的“水旱码头”之称。“朝秦暮楚”的典故源于此地。
昔日的漫川关曾有“水码头百艇联樯,旱码头千蹄接踵”的辉煌。宋元以后,金钱河水运开通,境内土产山货和江南手工制品均以漫川为集散地。清代以后,由于水运的发展,漫川关便自然而然地成为陕南商贸重镇。《山阳县志》记载漫川关当日商贸盛况:“漫川关水码头舟辑如林,货物山积”。上海“国货”和外国“洋货”由汉口或老河口运抵漫川,再通过驮运销往西安、河南、山西。当地居民“十户九经商”,因而,漫川居民的商品意识是从1600多年前就培养起来的。市区内保存至今的“骡帮会馆”、“武昌馆”、“北会馆”、“鸳鸯双戏楼”等古建筑群和 “黄家药铺”、“莲花第”等具有明清建筑风格的民居,“板铺门”、“
蝎子街”、“石子路”无不在叙说着漫川关昔时的繁华和特有的秦风楚韵。
旱码头是骡帮和船帮交易的中心市场。每年三月三为骡帮交流会,要在鸳鸯戏楼唱大戏;五月端午是船帮会馆交流会,水码头赛龙船,旱码头唱大戏,繁荣商务。商贸流通使得南北文化在漫川充分融合,形成了漫川关独特的文化特征。而今的漫川关人,既有北方人的剽悍耿直,又有南方人的温婉多情,待人接物热情大方,巧言善语,孝老爱亲,重礼仪。家家后生英俊多才,户户姑娘水灵聪慧,著名作家贾平凹也不由地称赞陕西美女在漫川。
漫川关战斗
1932年11月,红四方面军为突破国民党三十万大军的围追堵截,在鄂陕交接的山阳县漫川关与国民党部队进行了一场你死我活的血战,冲出了被胡宗南称为“红四方面军坟墓的漫川关”,粉碎了蒋介石围歼红四方面军的企图,保全了全军主力。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在徐向前、陈昌浩的率领下从豫鄂皖出发,在向西转移途中,于1932年11月9日至11月18日,从商南西部进入山阳东部,先向南行进至漫川,后又转折向北,从火神庙进入商县夜村,继而向川陕边进发。
红四方面军是在1927年湖北黄(安)麻(城)起义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1931年5月,中央豫鄂皖中央分局成立,张国焘任书记兼军委书记;11月成立红四方面军,徐向前任总指挥,陈昌浩任政委。1930年12月至1932年5月,粉碎了敌人的三次“围剿”,豫鄂皖根据地达到全盛时期。1932年6月,蒋介石亲自任“围剿”军总司令,重新纠集三十余万兵力,分三路向革命根据地发动四次“围剿”。由于张国焘盲目轻敌,推行王明“左”倾冒险主义政策,拒不执行周恩来、毛泽东提出的“诱敌深入”、“各个击破”的作战方针,红四方面军未能粉碎敌人的第四次“围剿”。1932年10月,主力撤出根据地向西转移,留下的红军重组红二十五军,与当地人民继续坚持战斗。
陷入围困
红四方面军主力4个师、13个团两万余人,在总指挥徐向前、政委陈昌浩带领下撤出
鄂豫皖根据地,在豫鄂陕边的南化塘突出国民党胡宗南部、刘茂恩部和肖之楚部三面夹击,决定由湖北郧西秦家墁进入陕西商南,后经山阳漫川关去汉中。1932年11月11日黄昏,红四方面军一路突破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进至漫川关以东的崇山峻岭之中。
山阳县漫川关与湖北省接壤,历史上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古有“铁骨云峰”、“楚寨秦关”之称。国民党剿共总司令蒋介石亲临西安督战,绥靖公署主任杨虎城严令鄂陕边驻军严密防守,阻止红四方面军进入陕西。红四方面军刚进入陕西,经商南县赵川至山阳西照川时,国民党各部已在漫川关至云岭一带布防:国民党陕军三个团在漫川关设防,挡住了前进的道路,尾追的第六十五、五十一师也大军压至漫川关东南一带,第四十二师则从漫川关以北石窑子向南压过来,第一师两个旅则由漫川关南边的陨西向北逼进至云岭、雷音寺、古庙沟一线,第四十四师占领了漫川关东北张家庄至马家湾一线,对红四方面军形成了四面合围之势,妄图一举将红四方面军全歼于漫川关东部康家坪至云岭的数十里山谷之中。胡宗南狂妄地叫嚣:漫川关就是红四方面军的坟墓!
红四方面军从湖北红安出发,西行三千余里来到商洛,由于当时商洛还没有建立根据地,缺少群众通风报信的红四方面军就像看不清道路的盲人,经常陷入敌人前后夹击和包围之中。连月来,部队且战且走,伤亡、掉队甚多,没有得到修整和补给,已疲惫不堪。加之两万余人全部集中在石佛寺至板庙河十余华里的峡谷之中,前有重兵据险堵截,后有追兵穷追猛打,南北又有重兵夹击,部队陷入首尾难顾,重型炮火难以施展,更难以组织有效反击的困境。红四方面军的命运到了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
面对这种险恶的局势,中央分局书记张国焘主张部队分散突围、游击。总指挥徐向前据理批驳了张国焘的错误主张,指出:我们好比一整块肉,敌人一口吞不下去;如果分散,好比一整块肉切成小块,正好被人家一口一口吃掉!狭路相逢勇者胜。所以,无论如何不能分散打游击,要想尽一切办法突围。徐总的意见得到了方面军政委陈昌浩的支持,决定趁东北面国民党军队尚未集结到位,集中兵力实施突围。情势紧张,分秒必争,方面军首长根本来不及开会,只是几个人碰碰头,商量了一下,决定了就行动。
冲上垭口
总指挥徐向前当即下达作战命令:由各师主力就地抵御近身之敌,红十二师为开路先锋,在七十三师的配合下由板庙康家坪向漫川关东北方向的龙山张家庄前进,打开通道;红十师、十一师各一部抵御夹击、尾追之敌,坚决实行突围。作战命令迅速传达到各师、团、营和连部,生死存亡的漫川关突围战开始了。
1932年11月12日一早,方面军总部首长亲临红十二师下达作战命令,红十二师师长旷继勋、政委甘元景简短沟通后即命许世友所在的三十四团为突击先锋,在国民党四十四师两个旅的接合部为全军打开一条通路。徐向前紧握着三十四团团长许世友的手,一再叮咛,全军安危唯此一举,必须不惜一切代价,夺取垭口高地,只能成功,不能失败。许世友坚定地表示:首长放心,三十四团只要拼不光,就一定为全军杀出一条血路。
三十四团临危受命,把能精简的东西全部扔掉,从康家坪翻山直奔国民党四十四师两个旅的接合部——张家庄。张家庄是一个簸箕形的高山盆地,垭口是张家庄通向西南的一个小豁口,左右两侧是对峙的高山,似两扇半开的门,出口处蹲着一座馒头状的小山,长满了盆口粗的松树和灌木丛,口外是陡峭的山坡,地势非常险要,易守难攻。这时,国民党四十四师正从东北方向向南摸过来,进入了南坪河沟。河谷很窄,国民党军队的辎重和大部队都在河谷里,先头部队顺着山坡向上爬。由于山地障碍视线,三十四团一营赶到张家庄突围阵地,正在从陡峭的山坡向上爬时,发现敌人已在垭口山梁上露头。双方的距离太近了!根据34团一营二连打旗兵兼连部通讯班班长罗荣怀的回忆文章介绍:“战斗打响不是以枪声,而是以手榴弹、刺刀开始的。”
夺取张家庄垭口的战斗一打响,军首长立即赶到前沿阵地。徐向前总指挥根据双方所处的地势情况,迅速调整了战斗部署:坚持正面进攻,猛烈冲击垭口未站稳脚跟的敌人;快速抢占垭口两侧高地,压制敌人火力,封锁敌人后续部队的增援途径。
正面冲击的三十四团一营战士被敌人压在荆棘密布、灌木丛生的山梁下,借助岩石、大树掩护对敌射击。山梁上的敌人越积越多,炮火越来越猛,伤亡很大,冲锋被一次次打了回来,但是战士们谁也没有退缩,一个个拼了命地向上攀爬、射击。敌我焦灼对峙,火药味弥漫山谷,烟雾笼罩了双方阵地,伤亡不断扩大。晌午时分,政委陈昌浩亲率警卫排和三十四团二营战士迂回抢占了北山垭口右侧高地,几个勇猛的冲锋,削弱了山梁上敌人的火力。一营战士趁机一个猛冲,击退了山梁上的敌人,迅速夺取了敌人垭口最前沿的小山包。
争夺垭口
国民党军队丢失重要阵地,消灭我军于峡谷之中的美梦将被打破,就凭借兵力和装备的优势,组织整连、整营甚至整团的士兵疯狂地向垭口反扑,妄图把丢失的阵地再抢占过去,使包围圈重新合拢。三十四团全体指战员心里都明白,阵地一旦失守,前面的战斗和伤亡就毫无意义,部队被堵死在山谷里,那样的后果将是全军覆没!必须死守阵地,半步不让、寸土不丢。一营镇守的小高地,就像鼻子尖一样伸在最前沿,敌人以整个旅的兵力轮番进攻。有好多次敌人凭借松树和灌木丛的掩护冲到跟前,战士们就用刺刀、大刀、手榴弹同敌人搏斗。有时弹药补充不上来,战士们就用石头砸。情况非常紧急,争夺异常激烈,三十四团一营营长和三个连长、指导员都牺牲了,大部分排长也牺牲了,教导员负了重伤;但是,指挥没有中断,阵地没有丢失,战斗持续到晚上,敌人在我前沿阵地上抛下了近千具尸体,却未能前进一步!
入夜,寒气逼人,山谷里飘起了雪花,弥漫着硝烟的阵地变成了一片银白的世界。身穿单衣、脚蹬草鞋的战士们已整整一天没吃没喝,饥寒交迫,有的战士跳出弹坑,脱下阵前被打死的敌人身上的衣服穿上取暖。团后勤处长周业成和事务长赵炳乐从山下弄来了一些生土豆,每个战士分一个,战士们在衣服上擦了擦泥巴,囫囵吃了充饥。
第二天,敌人的反扑更加猛烈。一营占据的垭口小山包几次被敌人突破,随即又被夺了回来,双方混战在一起,像拉锯一样来回争夺了好几次,枪声、手榴弹爆炸声、刀枪撞击声、喊杀声响成一片。指挥战斗的营长牺牲了,连排班长倒下了,战士们接替上来,战斗没有停息,阵地没有丢失。团长许世友带着三营和团部警卫连、机枪连经过猛烈的冲杀,在午后夺取了垭口左侧高地。机枪连猛烈的射击打退了敌人的反扑,全团将士在军团政委陈昌浩、团长许世友的指挥下,逐渐扩大和巩固了垭口阵地,像把钳子死死地掐住了敌人的咽喉,敌人的大部队就像水牛掉进了枯井,干着急没办法。国民党军队的包围圈终于被撕开了一条三四里宽的口子,垭口左侧后面全军突围的通道打通了!与此同时,红十师、红十一师各部在沿途重要隘口阻击来犯之敌,猛烈交火,各有伤亡。为全军突围突击开路的红七十三师(师长王树声)二一九团,在张家庄西北相距数公里的龙山一带,同合围过来的国民党军队展开了激烈的战斗。龙山头是我军突围通道左侧的又一制高点,敌我双方势在必争。当二一九团抢上山头时,国民党四十四师一三0旅也从背后爬上半山腰,离山顶只有几十公尺了。二一九团团长韩良臣迅速组织了一个冲锋猛攻,把国民党军队压了下去。激战中,韩团长不幸中弹,壮烈牺牲。
冲出漫川关
战斗持续了两天两夜,打垮了国民党军的无数次进攻,粉碎了国民党军封锁张家庄垭口、围歼红军的企图。1932年11月13日黄昏,三十四团殿后,掩护全军在徐向前等指挥下,从东云岭撤至板庙河、康家坪、王家沟、易家沟、柳沟、蔡家岭一带,直奔龙山乡张家庄垭口,顺着三十四团控制的通道,胜利突围。敌人看到红军主力已经转移,围歼的企图成为了泡影,完全丧失了信心,三十四团从容撤离,大部队连夜突出了国民党军的包围,沿小路向北急进,冒着大风雪翻越海拔1600多米的茶壶岭,直插竹林关。
漫川关突围,是关系到红四方面军生死存亡的一仗,部队处境之险恶,战斗之惨烈是前所未有的。子弹和弹片把垭口小高地上的松树削得光秃秃的,只剩下一根根半截子树桩,战旗被弹片撕成一条条碎布,垭口小山包上弹坑一个挨着一个,土石被炸得松软,三十四团一、二营1000多人剩下不到200人。事隔50年后,徐向前元帅回忆当年的战斗情景,还无限感慨地说:“漫川关突围,真是很危险啊,多亏了三十四团在北山垭口顶住了。”
《冲出漫川》原载2011年7月9 日《商洛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