漯河市档案馆是集中保存、管理和开发利用档案的副县级事业单位,隶属市史志档案局领导。位于市区淮河路10号,始建于1958年9月,1986年3月,漯河市升格为省辖市,市档案馆被确定为正科级科学文化事业单位。1992年9月,升格为副县级事业单位,隶属市史志档案办公室领导。2002年1月,事业编制19名,现有工作人员17名,全部为大专以上学历,其中副研究馆员1名,馆员9名,助理馆员2名。内设办公室、管理科、征收编研科。
市档案馆总建筑面积为2554平方米,其中库房面积为1150平方米,配置了
计算机、扫描仪、刻录机、照相机、录像机、自动监控消防报警、臭氧杀毒等现代化设备。截止2006年底,馆藏档案资料239个全宗、13.1万卷(册、张),其中档案10.2万卷(册、张),资料2.9万册。革命历史档案和旧政权档案主要反映了解放前漯河地下党活动、革命政权建设、巩固情况及伪漯河中央银行办事处帐目;建国后档案主要反映了上级党政机关和漯河市各单位在工作中形成的文件材料;资料有《中越全界之图》、《山海经》、《河南乡试朱卷》、《光绪戊申年国民快览》、《历代名臣法帖》等珍贵的明清资料、许慎研究资料等内容。
市档案馆编制有《案卷目录》、《案卷文件目录》、《档案馆指南》、《全宗介绍》、《专题目录》、《分类目录》、《人名索引》等检索工具;编写了《
漯河市大事记》、《漯河内陆特区风采录》、《沙河航运的兴衰》、《漯河牲畜市场调查概要》、《漯河档案馆藏珍品荟萃》等编研材料。对外可提供档案阅览服务、档案展览与陈列服务、制发档案证明服务、档案目录信息服务、档案咨询服务、现行文件服务等;开展了馆藏档案数字化工作,建立了馆藏文件级目录数据库、照片档案数据库和档案管理内部局域网,可通过计算机进行目录检索及原文检索,实现了部分重点档案的计算机查询服务;1993年12月挂牌成立了“红头文件开架阅览中心”,开展已公开现行文件利用服务,2007年6月被市委、市政府指定为政务信息公开场所,是党委、政府为社会公众服务的重要窗口。
近年来,市档案馆在市委、市政府及上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指导下 ,紧紧围绕开发档案信息资源、服务内陆特区建设这个主题,不断加强档案馆干部队伍建设、档案基础业务建设、档案馆功能建设、档案信息化建设,大力开发档案信息资源,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加大档案接收和征集力度,加强了对市直、企业事业单位档案接收工作的规范管理以及重大活动档案、名人档案的征集工作。中原食品节、许慎国际研讨会、“非典”防治、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等重大活动档案已收集进馆,征集到河南教育家周祖训、许学研究专家顿嵩元收藏的大量珍贵档案资料,馆藏结构不断得到改善和优化。建立了特藏室,对重点档案加强保护和抢救。编辑出版的《
漯河市大事记》、《漯河内陆特区风采录》、《漯河档案馆藏珍品荟萃》,分获省档案局科技进步成果二等奖、省档案学会优秀成果一等奖、省档案局优秀科技成果二等奖。《计算机技术在档案馆中的应用——档案扫描、刻录、检索实践探索》、《照片档案数字化问题初探》课题研究成果分获省档案局档案科学进步奖一等奖、省档案学会档案调研课题项目二等奖。1995年12月,市档案馆被省档案局、省人事厅授予“河南省档案工作先进集体”;1996年12月,晋升为“河南省一级标兵档案馆”,1999年8月,被漯河市文明委授予“文明示范窗口”单位;1999年12月,被人事部、国家档案局命名为“全国档案系统先进集体”;2007年3月被命名为河南省“
巾帼文明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