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糖厂位于漳州市芗城区东郊,1958年筹建,1959~1960年榨季投产,原设计规模为制糖分厂日处理甘蔗4000吨,造纸分厂日产100吨。发电机容量6000千瓦(3000千瓦机组2台)和每小时发汽量80吨(20吨锅炉4台),酒精车间日产9.6吨,水厂日供17.5万吨,并设机修分厂,原命名为漳州糖纸联合企业,后因情况变化,纸厂停建,制糖只建日处理2000吨一列。1964年撤销分厂,实行企业——车间两级管理体制并更名漳州糖厂。
1974年,该厂在轻工部环保研究所、福建省中心检验所、
福建师范大学等单位协作下,蔗渣水解制取木糖获得成功。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科技成果奖和福建科技成果奖。1979年,建成日产2.5吨的木糖车间,填补国内蔗渣生产木糖的一项空白。产品销往日本和西欧,1983年,获经贸部颁发优质产品荣誉证书,并获轻工业部科技成果四等奖。
1976年后,经陆续挖潜、改造,至1979~1980年榨季,已达日处理3300吨。80年代初开始至1982年,扩建了原预留的一列日处理2000吨的甘蔗,65吨/小时锅炉2座,6000千瓦发电机组2台。
1985年,该厂引进荷兰方糖成型机和干燥系统,生产能力达日产2.5吨。1986年,又利用
酒精发酵废气生产
食品添加剂液体
二氧化碳,年产1080~1620吨。1986~1988年,又扩建了1台35吨的锅炉。至此,该厂成为一座全国第二大碳酸法糖厂,日处理5500吨,发汽能力245吨/小时,发电能力21000千瓦时。
主要产品白玉兰牌优级白砂糖在全国同行业质量评比中名列前茅,继1979年获轻工业部优质产品、1980年获福建省优质产品称号之后,1986年再获国家优质产品银质奖。芝山牌三级酒精于1985年评上省优质产品之后,1988年二级酒精又获省优质产品称号。
漳州糖厂全厂占地面积8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5.3万平方米。1990年,职工3996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191人,固定资产原值9618万元,净值6165万元,实现工业总产值21855万元,利税总额4897万元,其中利润2534万元,出口交货金额6297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