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县西方侨民集中营旧址,又名乐道院集中营、山东集中营,位于山东省潍坊市
奎文区乐道院。
历史沿革
据《潍坊市志》记载,清光绪八年(1882年),美国基督教长老会派牧师狄乐播偕夫人阿撤拉氏(一说为狄珍珠)来潍县传教,并在当地教友的协助下,在老潍县东关处买地建立“乐道院”,乐道院由教堂、学堂、诊所3部分组成,用以传教、办学和开办诊所。
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乐道院扩建。
民国十三年(1924年),乐道院病房大楼“十字楼”建成。
民国十四年(1925年)初,中共潍县党支部建立后,西方侨民集中营旧址——乐道院一直是中国共产党收藏秘密文件、召开党团员会议、研究革命工作的重要基地。乐道院的革命活动,记录了潍县党组织从准备到诞生至成熟的全过程。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至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日军在潍县西方侨民集中营旧址设立“敌国人员生活所“,日军设立警戒塔和电网,取名“敌国人民生活所”,并先后从中国全境强行搜捕盟国20多个国家的所有在华牧师、教师、商人等2000余人,包括327名孩子,全部关押进集中营。最多时关押在华欧美侨民1500多人,一度成为二战期间亚洲境内最大的“集中营“。
从1996年起,潍坊市政府先后投资对潍县西方侨民集中营旧址十字楼进行了修缮,建设纪念碑和乐道广场、乐道雕塑,建成展览馆和陈列馆,并对周边河道进行了治理,进行“乐道钟声”景观公园建设,对观众免费开放。
2019年,完成潍县乐道院暨西方侨民集中营旧址提升改造项目一期工程。其中包括完成“十字楼”及附近两处平房的修缮保护、硬件提升、安防消防提升改造;完成游客服务中心建设及标志性入口修建,投入3亿元,对周边影响环境风貌的228幢房屋进行了拆除,对居民进行了安置。
遗址特点
综述
乐道院内有西式的居住楼房、学校校舍、礼拜堂、医务所等。大门向南开,悬有“乐道院”匾额,院内的钟楼是当时潍县城东部的标志性建筑,是昌潍地区集教会、教育和医疗于一体的教会服务中心。
十字楼
十字楼为乐道院时期的医院大楼,该建筑坐南朝北,地上三层,半地下一层,三角形木梁架,红瓦屋面,马鞍形盖脊瓦。裙楼位于主体建筑西侧,地上二层。平面呈十字形,东西总长41.2米,南北宽总36.7米,高13.4米,建筑面积2600余平方米。
南、北关押房
南、北关押房原为乐道院时期医院病房,日本侵略者占领后,改建成关押西方侨民的地方。关押房为两排瓦房,南侧关押房共10间,北侧关押房12间,从东至西呈倒“八”字形布置。南关押房坐南朝北,分为东西两部分,东半部分建筑平面呈长方形,共5间,东西总长15.74米,南北总宽4.7米,建筑面积73.98平方米;西半部分与东半部分形制一致。北侧关押房东北-西南朝向,东西总长36.6米,南北总宽4.5米,建筑面积164.7平方米。关押房红瓦屋面,木质三角梁架,青砖墙体,室内白灰抹面,玻璃木门窗,青条砖铺砌地面。
专家1号楼
专家1号楼乐道院时期曾作为校长办公室使用。该建筑坐北朝南,砖木结构,地上两层,半地下一层,东西两侧设有阳台,正立面沿建筑中部轴线呈左右对称布局形式。其东西总长16.32米,南北总宽13.05米,建筑檐高7.10米,总高10.87米,建筑面积约441平方米。建筑平面大体呈“凸”形,主体建筑北侧为单层裙房。
专家2号楼
专家2号楼乐道院时期曾作为女子圣经学校使用。该建筑坐北朝南,砖木结构,地上两层,正立面沿建筑中部轴线呈左右对称布局形式。其东西总长23.32米,南北总宽15.92米,建筑檐高8.94米,总高11.67米,建筑面积643.60平方米。
文美楼
文美楼坐北朝南,砖木混合结构,地上两层,地下一层,南北总长18.84米,东西总宽15.04米,建筑檐高7.36米,总高13.35米,建筑面积444.37平方米。
文华楼
文华楼坐北朝南,砖木混合结构,地上两层地下一层建筑,东西总长22.97米,南北总宽17.5米,檐高7.59米,总高12.69米,建筑面积581.55平方米。主体建筑平面近似长方形,其东南呈八角形向外凸出,主体建筑北侧为裙房。
研究价值
作为二战期间亚洲最大的外国侨民集中营旧址——乐道院潍县集中营旧址,承载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共同的伤痛记忆,对于拓宽公共外交空间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重要作用。
保护措施
2019年10月,潍县西方侨民集中营旧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
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所获荣誉
2019年9月16日,潍县西方侨民集中营旧址被中宣部授予“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荣誉称号。
2024年8月,入选第五批国家二级博物馆名单。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潍县西方侨民集中营旧址(华东大学旧址)位于山东省潍坊市奎文区乐道院。
交通信息
步行:自山东省潍坊市奎文区人民政府步行前往潍县西方侨民集中营旧址,路程约930米,用时约14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