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光权,男,
中共党员, 2011年9月20日,获得第三届
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
人物简介
潘光权是一名
退伍军人和
人民教师,四十多年如一日,关爱帮助自己的学生,真切践行着助人为乐的“
雷锋精神”。
相关事迹
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潘光权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重视后进生的教育和培养,因势利导地帮助他们改正缺点、健康成长。当年学校一位有名的“调皮生”,潘光权把他转到自己班上,主动找他谈心,根据他号召力强的优点,任命他为副班长兼劳动委员,不断鼓励和引导他改掉“坏毛病”,养成爱学习的好习惯。后来,这位同学因家庭贫困面临辍学,潘光权资助他顺利完成了高中学业。如今,这位学生已成长为当地医院的知名医师。
潘光权时时为贫困学生着想,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1998年,他把一位父母外出打工、家庭生活困难的学生接回家中照顾,不仅为他提供学费、生活费,还出钱治好了他的肺结核病,教育培养他顺利考上了大学。最多的时候,他的宿舍里同时住了10多个学生。通过无微不至的关心,他帮助这些孩子树立学习的信心,提高独立生活能力,鼓励他们自立自强、奋发成才。
1968年,潘光权身患骨髓炎,治病需要花去他大部分收入。但是,为了帮助孩子们生活学习,他省吃俭用,一日三餐吃素菜,身上没有一件像样的衣服,没有属于自己的房子,还养成了捡垃圾的习惯,碰到废报纸、矿泉水瓶就往家里搬。有时为了救急,他甚至停止吃药。近几年,随着孩子们陆续毕业离校,他又把收入用于设立奖学金,鼓励和资助贫困学生刻苦学习,早日成才。40多年来,潘光权资助过愈100名贫困学生,持续资助20多名贫困学生读完大学。与潘光权共事了11年的临江中学校长助理胡显清说,潘老师这些年来资助学生至少花费了20多万元。这些都是他舍不得吃、舍不得穿节省下来的钱,是他捡拾垃圾“赚”来的钱,都一分一文地花在了孩子们的身上。
潘光权患病离婚后,有人劝他再组合一个家庭,帮他物色对象,都被他婉言谢绝了。他说,学校里还有很多孩子需要帮助,他想尽力帮他们一把,组合家庭的事往后搁一搁再说。谁知,这一搁就是40多个春秋。如今,他虽然独身,却从不孤独,脸上总是洋溢着笑容,因为他所帮助的那些学生们,都是他的儿女。每年寒暑假,上了大学的孩子们都要回到学校来看他,有的还要陪他住上几天。许多孩子大学毕业后,希望报答潘老师,潘光权却不取分文,要求他们去资助更多的贫困儿童,把爱心传递下去。
近年来,潘光权被授予重庆市农村
留守儿童优秀代理家长,被评为开县家庭美德、社会公德“两德”模范。
“开县武训”潘光权
用“高帽子”制服“调皮鬼”
潘光权出生于开县一个普通农家,因患骨髓炎,1968年1月转业回开县原竹溪中学工作,次年调临江中学一直工作到退休。他的助学故事,就是从原竹溪中学开始的。
“老师说起愁,学生见了忧,群众提起直摇头。”到校上班第一天,潘光权就从别人嘴里,听说了一个叫熊克伟的学生,家里十分贫困还格外调皮,让老师们提起都头痛,一些老师甚至打赌说谁能教好这孩子,就拜他为师。
“是不是哟?”刚走上教学岗位的潘光权不信这个邪———这孩子虽然调皮,但天真活泼,还有一定号召力,只要方法得当,打磨打磨肯定是块“好料”。
于是,协商之后,他把熊克伟要到了自己班上,并任命他为副班长兼劳动委员。这一下,戴上了“乌纱”的熊克伟,顿时觉得自己不能再顽皮了,不然就会辜负潘老师的“看得起”。潘光权还拿出一块小黑板,要求熊克伟每天书写名言警句,挂在教室勉励大家,并要求他带头领会每条名言警句,以身作则。
戴上了“高帽子”,熊克伟很快就变得规规矩矩,但经常面对的无钱交生活费的尴尬,仍使他无法安心学习。
“莫怕,有老师在。”潘光权除了常替他交生活费,周末还经常请他到自己家里“打牙祭”。高三那年,熊克伟因家里穷得交不起学费,打算退学。潘光权获悉后,当即从自己总共34元的月工资中,挤出18元钱替他交了学费。
潘老师“看得起”,熊克伟也不含糊,很快就从“调皮鬼”变成了“乖孩子”,成绩也稳步上升,后来进了原万县卫校就读,毕业后分到县中医院工作。
把贫困生带回家免费吃住
和现在一些教师把学生带到家里住一样,潘光权家里也前前后后住过不少学生。不同的是,住进潘家的,都是些贫困学生,他们不用交一分钱,反而在经济上还要占潘老师不少“便宜”。
邓军就是占了“大便宜”的学生之一。
2001年,因家庭困难,一天在校只敢吃两顿饭的邓军,被潘光权主动请进潘家中住读,不但生活费全免,潘老师还给他倒贴学习费用。高三时,邓军患了肺结核,也是潘光权自掏腰包给他治疗……在潘光权的精心照顾下,2003年,邓军如愿以偿,走进了大学校门。
一心想早早走进社会做番事业的学生杨原,2007年高考只考了300多分。出校门后,他很快就明白了原来知识不多混社会并不容易的道理。于是,他试着给关心学生出了名的潘光权打了个电话,表示想返校复读。潘光权接到电话后,为他落实了复读的事情,并让他免费住进自己家潜心学习。2009年,杨原考入
重庆理工大学。
■“现在给贫困学生一点帮助,或许能改变他们的一生。”
■为筹钱资助学生,他甚至坚持捡了42年垃圾。
■他是个单身汉,但孩子们都在电话里叫他“爹”。
像邓军、杨原一样的学生,潘光权家里是走了一批来一批,多时10多人,少时3个人。潘光权的家,也成了徐建刚、廖小波、张俊杰、潘俊等贫困学生的“家”。潘光权单身一人,家里却时时飘出孩子的欢声笑语。
为把这些学生安顿好,潘光权除了为孩子们提供免费的饭菜,还自掏腰包,添置了好些床铺、书桌甚至彩电、空调等。“要尽量让孩子们专心学习,不为其他事情分心。”他说,“现在给贫困学生一点帮助,或许能改变他们的一生。”
为贫困大学生又买手机又出话费
“这些孩子是风筝,我就是拽着线轴的人。”潘光权说。
这些年来,在他的关怀下陆续毕业的学生,有的进了大学,有的走向社会,但不管他们走多远,潘光权的心都始终装着他们。
除了定期为贫困学生寄生活费外,从2002年起,他还先后为邓军、陈骄、朱凌云等5名贫困大学生购买了手机。虽然,他自己直到现在都舍不得买手机用。
“光有手机没得话费,还不是等于零。”一开始,想想手机的使用费,面对潘老师递过来的手机,陈骄心中还心里直犯嘀咕。但让他没想到的是,接过手机后,他每月都会按时收到潘老师给他寄来的100元手机话费,而潘老师惟一要让他做的,就是多汇报自己在校的学习、思想情况。
潘光权说,配手机并不是让他们赶时髦,主要是想帮他们克服自卑心理,学会自强自立。而且,“有了手机,也更加方便我‘遥控’。”
对那些优秀的贫困生,潘光权则每学期都自掏腰包给他们发奖。如今年春节后,分获临江中学高2012级文科前两名的彭杰和王海生,就分别从潘光权手里接过了100元钱的奖学金。
退休前,潘光权的骨髓炎治疗费用还能报销,退休后,就只能自掏腰包,每季度都要花上1000元左右。每月只有1400多元的工资,自己要生活要治病,还要照顾贫困学生,潘光权的日子过得很紧巴。
为挤出钱资助学生,退休没多久,他就停止了治疗用药,同时把自己已经坚持了42年的捡废品卖了换钱助学的“增收渠道”进一步“挖潜”,只要遇到废纸、矿泉水瓶等能换钱的废品,都捡起来往家里搬,凑成一定数量后,就送到收购站出售换钱。偶尔接济不上时,他就找身边的同事借。
也因此,每个中午,临江中学校园内,都可见一个老人从一个垃圾桶走到另一个垃圾桶,从里面翻检出矿泉水瓶、废纸壳等,塞进袋子带走……
孩子们都在电话里叫他“爹”
每年寒暑假,单身一人的潘光权,家里几乎天天“宾客盈门”———一批又一批在他的呵护下或走进大学或走向社会的孩子,都要回来看望他,有的还会陪他住上几天。
篾席要洗、空调要修理……每当假期来临,潘光权就要提前安排好这一切。他说:“这些,孩子们回来都用得上。”
还在念书的贫困学生“回家”,潘光权还要给他们发奖,起码减轻他们的学杂费压力。今年春节,看看工资卡上的余额只有2800元钱,而要给十几个孩子发奖学金,要3000多元才够,潘光权一度还很为钱的事发愁,直到他把四处拾来的矿泉水瓶、废纸等都卖掉后,才勉强凑够了数。
……
42年过去了,潘光权节衣缩食抠出的20多万元钱,先后资助了100多名学生,其中20多名学生更是一直资助到大学毕业。而无儿无女的他,却至今没一分钱存款,也没买房,还住在学校的宿舍里……
潘光权对此却并不后悔。他说:“帮一帮孩子,他们有出息了,我看着也高兴。”他还透露,虽然自己一个单身汉,但孩子们都在电话里叫他“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