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崮,原籍辽宁省盖县,1922年生,曾就学于北京国立艺专,重庆国立艺专,重庆国立艺专,学习西画,受杨凝伊东哲(日人)刘荣夫、
卫天霖、
倪贻德诸教授指导。
1947年参加革命工作,任冀察热辽鲁艺教员,并从事木刻研究工作以配合宣传解放战争。其木刻“热河风光”参加建国时第一届美展。全国解放后,曾发表宣传画等作品,其中包括1951年第一期《连环画报》封面。1951年任东北任艺舞台设计室主任,开始从事舞台美术工作,走上戏剧舞台。除领导设计剧院的舞台美术外,并进行了大量的布景绘制工作,如:《曙光照耀莫斯科》《
春风吹到诺敏河》《王贵与李香香》等的布景绘制,对当时东北地区戏剧舞台的创业和提高起了推动作用,同时培养了一批舞台美术人才。
辽宁人民艺术剧院建立后,担任舞台美术的领导工作,任剧院艺委会副主任,并为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历任中国戏剧家协会辽宁分会副主席,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副会长,辽宁舞台美术学会会长等职。
现为辽宁省舞美协会名誉主席,享厅级待遇,获国务院颁发
政府特殊津贴。
凡是能以真实生动的景物形象引起观者的共鸣和有着不同程度的耐人与寻思的感染作用,就一定程度地具有通常所说的“画中有诗”的诗意作用的所在。 但是,产生这种富有诗意的艺术效果是有条件的。条件就是一要寓情于景;二要真实生动。
这也就是运用“借景写情”的手法,将所描绘的景物画成为情景交融而又真实生动的形象。诗意就是从这种形象中产生。 潘崮显示离休以后重新钻研绘画创作的成果,与他此前的作品相比,恰好能够说明这方面的问题。 潘崮早年学习油画,毕业后长期作美术教学与舞台美术工作,成为辽宁人艺舞美“成就卓著者之一”。
由于这个原因而使他画得较少,进展较慢。所画作品的真实感虽相当强,但注意寓情于景不足,因而往往不大能够产生耐人寻味的作用。后来经过虚心钻研,认识到借景写情的重要,在不长的时期内就使他的作品面貌大为改观。
近几年他所画大量以家乡田园景物为题材的彩色画(以丙烯在宣纸上画),就与他过去的作品大大地拉开了距离。比如,他在《白色星星》里画的,星星般的白鹭飞群与幽深密林所构成的美景,在《重逢》里,通过山坡上的羊群与空中北归的雁群的重逢,显示出春回大地的喜悦之情的描绘,